“时代报”:七月一日香港回归报道报章摘要_香港回归论文

“时代报”:七月一日香港回归报道报章摘要_香港回归论文

划时代的盛典 划时代的报章——7月1日香港回归报道报纸版面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报章论文,盛典论文,版面论文,香港回归论文,报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一划时代的盛典令华夏儿女扬眉吐气,也让中国报人尽抒胸臆、一展才情。在这个万众欢腾的不眠之夜,各报编辑记者们泼墨挥彩,群策群力,为读者奉献了光彩夺目的报章。

新闻大战烽烟起 独家报道竞争辉

7月1日的各报纷纷给人以重彩浓墨、美不胜收之感。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各大报均出了彩色版,解放军报、经济日报、北京青年报等还将这一天的报纸全部作为“香港回归号”推出,七八个新闻版均在夜间现拼,大字标题、巨幅照片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喜庆气氛。地方各主要报纸也或出彩报,或套红,面貌焕然一新。

版面精彩离不开引人入胜的新闻报道和新闻照片。对此,新华社功不可没,她以国家通讯社得天独厚的采访实力,派赴香港的强大记者阵容,使其回归报道精品迭出。翻开各报头版,占据主要位置的新闻与照片大多出自新华社记者之手,充分表现了国家通讯社在新闻舆论中的“龙头”和“压阵”作用。特别是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全景照片,几乎登上了所有报纸的头条,令读者对这历史性的一瞬永难忘怀。

人民日报7月1日的版面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版面,精益求精的版面。由于赴港的记者在人手上比其他报纸占优势,所以人民日报以本报记者名义所发的报道就显得量多质高。除关于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等重头稿件外,还分别以侧记、特写、通讯等形式,推出包括交接仪式侧记、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侧记、不夜的香港以及北京和各地庆回归盛况的十多篇稿件,共七个版面,从点到面,从聚焦到广角,充分体现了编采人员周密的计划和精品意识。

解放军报在记录百年梦想变成现实这一历史进程的全方位报道中,力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7月1日一版,该报记者的数码传真照片——五星红旗在添马舰军营升起,表现了驻港三军将士在香港回归过程中的风采。关于中英防务交接仪式的报道和《肩负光荣使命 履行神圣职责》的社论,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如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和香港一样成为新闻“赛场”的还有京、津、沪、粤等各大城市,各报对于祖国各地庆祝活动的报道更加用心良苦,争创特色。经济日报7月1日第5版是一组别开生面的独家报道《七月一日零时 电视机前的中国老百姓》,汇集了9条记者当天夜间采写的现场特写及两幅照片。科技日报整版排出《科界欢呼回归 香港明天更好》专版,集中发表了一批科技界名人对香港回归反应的专访;中国教育报也推出该报记者现场采写的《神州盛典日 师生尽开颜——全国教育界庆回归活动撷英》;新闻出版报打通了二三版,刊出题为《回归夜 新闻采访实录 庆团圆 出版谱写新曲》的组合报道,专业特色跃然纸上。

地方报纸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着力表现独家特色。解放日报7月1日的“上海新闻”版刊登了上海人民欢庆香港回归的各类活动的报道,版面中央一张浦江两岸百支歌队万人唱活动的大幅照片显得庄重热烈,气势不凡。深圳特区报和新民晚报的“欢庆香港回归特刊”也都用较多篇幅报道了当地群众的庆祝活动。上海文汇报7月1日第7版作为“庆祝香港回归专辑”刊登了一批该报老报人的文章,他们回顾自己当年在香港办文汇报的经历,表达激动喜悦的心情,角度独特,风格清新。

现代科技神威显 姹紫嫣红版面新

香港回归之际,报纸版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幅照片铺天盖地、新颖版面流光溢彩。报纸画报化,成为共同的特征。可以说,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推动报业迅速发展的伟大进程中,香港回归祖国,恰恰为中国报纸一展现代化的风采创造了一个最好的契机。1997年7月1日,不仅将因中国人民洗雪国耻而载入史册,还将作为中国报业迈入新纪元的里程碑,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中国内地赴香港采访的记者,大多携带着先进的设备:手提电话、便携电脑、数码相机、数码传真机等等。新华社和羊城晚报的记者还配备了名叫“海事卫星移动小站”的最新高科技设备,能通过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分布在各大洋上空的多颗通讯卫星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近百个地面站与国际公共电信网联通,全天候地从采访现场将文字、图片等数据信息和话音信号快速传回编辑部。正是这些先进的技术设备的运用,使各报有可能在7月1日夜间赶拼大量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版面,将刚刚从现场采写的稿件和拍摄的新闻照片原汁原味地奉献给读者。

现代化的排版技术及印刷设备,是出版高质量彩色报纸的必要保障。这一天,几乎所有出彩版的报纸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香港回归的画刊,如中国青年报的“摄影专刊”《华夏百年梦 明珠一朝还》、经济日报的画刊《庆祝香港回归》、工人日报的“新闻摄影”版《香港,祖国拥抱你》、科技日报4版《97回归 伟大时刻》、文汇报画刊《申城零点写真——上海人民喜庆香港回归》等,都以照片多数出自各报记者之手,视角不同,取景不同,耐人寻味。解放日报这一天还破例同时推出两张“解放画刊”,一张题为《香港回归的历史镜头 庄严时刻》,另一张题为《申江香江一脉水 玉兰紫荆并蒂花》,选题各有侧重,风格不尽相同。

在报道时效与报纸排印方面最有突破的是羊城晚报,该报利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环球双面印刷机,在7月1日将报纸双面彩印,改写了中国内地报纸只能单面彩印的历史。此外,该还采用滚动报道滚动发行的方式,在广东地区一天之中连续出版三个版本的报纸,又创一项新纪录。这一天,广州日报也不甘示弱,一日滚动出版三个版本的报纸,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新闻专版,共出97块版。

7月1日香港回归报道,是中国报界一场各显神通,争奇斗艳的较量,也是中国报纸塑造崭新形象、进行自我宣传的良机。文汇报借此推出了全彩色丝绸版《文汇报·七一特刊》,浙江日报也出版了丝绸全彩印珍藏版,解放日报则向上海大部分订户奉送了一份飘逸着玫瑰芳香的彩色报纸,可谓“色香俱全”。

锦词绣句歌盛事 敢破敢立见匠心

7月1日报纸版面的编排,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标题字号大乎寻常,新闻照片多乎寻常,版式设计异乎寻常。而这一切无不表现出编辑艺术的突破与创新,无不展现出报纸编辑的智慧和匠心。

在灿若繁花、美似云霞的五彩版面中,有一些报纸的头版使人过目难忘。工人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经济报等不约而同地把报名由正常的左角移至了版面的下端,报名位置刊出了通栏巨幅横题《香港今日回归祖国》、《今天,香港回到祖国怀抱》、《香港回家了》等,这些主标题的红色大字都大于报名的字号,洋溢着轰动、热烈的气氛,它们与内容详实、文采飞扬、色彩斑澜的引题、副题交相辉映,先声夺人。北京晚报不但将报名下移,还将一版与十六版打通,巨型标题横贯两版顶端,一反四开小报的传统面目,给人大气磅礴、鲜亮夺目的感受。如此打通相邻版面作整体设计的还有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等。

巨幅的通栏照片在头版唱主角,是一些报纸版式设计的共同特色,如工人日报头版的上半版,除标题外全部由交接仪式的全景照片占据,新闻提要则以勾边黑字压在照片的右下端,显得气势宏大。中国青年报头版显著位置上刊发了江泽民主席与查尔斯王储握手,李鹏总理与布莱尔首相站立两旁的大幅特写照片,为香港政权交接留下了极具典型意义的永恒瞬间。

与版式设计打破常规相映成趣的是,富有传统色彩与民族特色的标题铺陈于充满现代气息的版面之上,特别是那些画刊、专版上引人注意的通栏大标题,大多运用了我国语言文字中最有特点的修辞手法,衍化古诗词名句,读来朗朗上口、情深意长,如“双珠共瞻龙昂首 万众同歌燕归巢”(解放日报)、“四海波涛拥香江 华夏儿女心逐浪”(羊城晚报)、“百川入海 香江归源 金瓯补璧 天下同心”(中国教育报)等,令人赏心悦目。

还值得一提的是7月1日报纸上的广告同样精品荟萃,如中华工商时报的头版下半版天磁广告“回家的日子真好”,文汇报贯通两版的年画型广告等,与新闻版面匹配得当,相互映衬,增添了报纸的美感和意蕴。

7月1日,划时代的盛典、划时代的报章。她留给我们品味不尽的创造的欢乐,也留给我们思索的空间。应该承认,报纸这一天的报道水平毕竟是参差不齐的,这中间有一些值得我们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在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时,各个新闻媒体如何在保持正确导向的同时,互相补充,形成合力,造就舆论强势,还有待同仁们继续探索。

标签:;  ;  

“时代报”:七月一日香港回归报道报章摘要_香港回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