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评价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调整论文,经济评价论文,农村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性的战略决策,对其合理性进行科学的技术经济评价,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拟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指标谈谈粗浅看法,以供参考。
一、评价内容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在特定农村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和各产业部门内部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大系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人口规模等条件和各产业之间与各产业内部相互联系的客观规律,改变农村各产业之间与各产业内部不合理的构成和组合,使之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以实现技术、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佳的动态过程。因此,从总体上讲,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效果可以从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内部结构、层次结构及投入产出结构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但是在实际中,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往往并不相同,因此其评价内容也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以便突出重点,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此,本文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评价内容按国家、地区和企业三个层次分为各有重点的宏观结构评价、中观结构评价和微观结构评价。
(一)宏观结构评价
农村宏观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大的社会经济区域(如东北、西北、中南、东南等大经济区)或一个省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宏观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评价内容重点包括:
1.经济区域划分合理性评价。主要是根据社会生产地域分工规律的要求,评价各经济区域内各种资源利用和组合的合理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性,为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与农村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2.地区产业布局平衡性分析。通过对生产资源在各个地区配置与组合状况的技术经济评价,揭示各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变动的差异及其对商品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为采取科学对策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全国或大经济区统一的市场体系提出可行的合理化建议。
3.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协调性评价。主要是分析和评价农村地区专业化生产和经济全面发展相互结合的紧密程度,为全面开展地区间相互协作和产业间相互配合寻求和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二)中观结构评价
中观结构是指一个省以下的地区、县和乡社区范围的农村产业结构。中观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评价内容重点是:
1.主导产业优势评价。主要通过对各地区主导产业在资源利用、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率、科技进步、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和发挥作用范围与程度的评价,为各地区合理选择龙头产业和拳头产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与效益优势,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可行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2.资源配置优化评价。主要是通过各种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配置与组合的边际收益分析,评价资源配置与组合的合理性。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根据我国目前存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实际情况,在对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资源利用的影子价格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坚持使用价格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统一的原则。
3.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评价。在这方面,主要是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渐进性、阶段性、动态性的特点,结合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通过报告期与基期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比较,评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科技进步和国内外市场的适应程度与能力。在进行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各个时期分析评价指标的可比性。
(三)微观结构评价
农村微观产业结构指的是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产业结构,它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其评价内容一般可分为投入结构评价、产出结构评价和技术结构评价。
1.投入结构评价。主要是通过评价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业生产中的分配和配合比例的科学合理性,为最大限度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提高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2.产出结构评价。产出结构是人们用以反映农村产业结构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通常表现为以价值形式表示的产值结构和以实物量为单位的产品结构。对于产值结构应着重评价调整后产值结构的经济效益,对于产品结构应着重评价调整后产品结构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在实践中应注意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评价。
3.技术结构评价。技术结构是产业结构中科技含量构成及组合情况。对技术结构主要是评价调整后产业结构中各种现代先进技术应用数量和水平。我们认为,一个先进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应该是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高的方案。如果一个调整方案仅仅注意到要素组合的产出效益问题,而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这个方案则是一个没有潜力、没有后劲的方案。
二、评价标准
评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否合理,调整后的产业结构是否优化,标准应是资源利用最优化、部门配合最佳化、生态环境最良化、满足社会需要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高化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一)资源利用最优化标准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进行,资源合理利用与组合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产业结构能否与当地的资源、地理、生态环境、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市场状况相适应是调整后产业结构能否具有长期合理性的基础。衡量农村产业结构是否优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是否充分有效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并使其优势长期保持,资源永续利用。
(二)部门配合最佳化标准
农村是一个多部门多地区经济综合体,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应是遵循部门间和部门内有机联系的规律,使各部门的生产规模和发展水平,既能与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条件相适应,又能做到彼此协调和相互促进。目前我国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落后,第一产业发展也不平衡,各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部门内部未能配套成龙,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综合效益差。因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是要做到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部门内部优化组合,互相促进,实现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全面发展。
(三)生态环境最良化标准
农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从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看,农村经济中以生物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农业系统,以非生物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工业系统,以及以环境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广义的旅游业系统,将构成未来农村经济总体的三大支柱。因此,无论是从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出发,还是从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考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实现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
(四)满足社会需要最大化标准
生产日益增多的农副产品,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这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根本目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已逐渐由单纯的基本生存需求向多样化高层次需求发展,既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需求发展,由植物型食品需求向动植物食品兼顾型需求发展,由单纯的物质需求向物质和精神需求并重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变化。
(五)经济效益最高化标准
对于生产者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农村产业结构是否优化的一项基本标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是要改变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效益低、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使农村各产业部门在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内部结构和层次结构都实现优化组合,以达到整体经济功能最大,促进整个农村的商品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三、评价指标
目前,人们习惯把产业部门比例关系的变化,如产值结构、劳动力结构和资金结构的变化、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减,作为评价和衡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效果的指标,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和做法值得商榷。这些指标反映的固然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但它们只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中间结果,既不能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衡量指标,更不能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指标。其实质多属于技术效果指标。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评价标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应包括技术效果、经济效果、生态效果和社会效果四大类指标。
(一)技术效果指标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效果是反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直接结果的指标,是技术经济评价的分析指标,可分为产出结构指标和投入结构指标两大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效果指标
指标类别 静态指标动态指标
评价对象
产出产值结构某业产值与全部产业总产值某业增产值与全部产业
之比增产值之比
劳力结构某业劳力数与全部产业劳力某业劳力增减数与全部
数之比 产业劳力增减数之比
投入资金结构某业资金额与全部产业资金某业资金增减额与全部
额之比 产业资金增减额之比
土地结构某作物种植面积与全部作物某作物种植面积增减数
种植面积之比与全部作物种植面积增
减数之比
(二)经济效果指标
经济效果指标是反映调整的整体结构效益和结构效应指标,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评价的衡量指标。但需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结构效应指标都是经济效果指标,比如其中反映产业结构改变所带来的产出增量或投入要素节约额之类的指标,我们认为它们只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效果指标,不能作为经济效果指标加以运用。依据经济效果的概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果指标可分为效益指标和效果指标两类,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效果指标
指标类别 静态指标动态指标
评价对象
效净收入(总收入— 某业或农村全社会净收入某业或农村全社会净
益总费用)收入增加值
指纯收入(总收入— 某业或农村全社会纯收入某业或农村全社会纯
标总成本)收入增加值
效劳动生产率某业或农村全社会劳动生某业或农村全社会单
产率位劳动产出增加值
果资金产出率某业或农村全社会资金产某业或农村全社会单
出率 位资金产出增加值
指成本产出率某业或农村全社会成本产某业或农村全社会单
出率 位成本产出增加值
标土地生产率某业或农村全社会土地生某业或农村全社会单
产率 位土地面积产出增加
值
(三)生态效果指标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效果指标是反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评价的辅助指标。这类指标比较繁杂,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态资源利用程度指标,如森林覆盖率及覆盖变动率,绿色植被覆盖率及覆盖变动率等;第二类是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指标,如水土流失面积及流失减少面积、土壤沙化面积及沙化减少面积,草原退化面积及退化减少面积等;第三类是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如自然灾害减少次数与灾害减少面积、土壤肥力提高率等。
(四)社会效果指标
社会效果指标是反映农村产业结构满足社会需要和对社会有益程度指标,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经济评价的目的指标。社会效果指标大体也分为三类:一是满足社会需要程度指标,如农村社会各种产品的商品率、需求收入弹性、农村经济总收入与国民经济总收入之比及变动率等;二是经济积累增长指标,如公积金总增量、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总增量等;三是人们消费增长程度指标,如人均收入增长率、人均产品消费占有增长率等。
以上四类指标共同构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有机整体,这些指标相互联系,相互交错,在进行运用时,要结合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需要,加以科学地选择,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在这里,列举的只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构成及设置,还必须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
标签: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技术经济指标论文; 技术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社会结构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