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军 张俊 施薇华
(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 江苏苏州 215500 )
【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抽取的6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68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均分观察和对照两组,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心理疗法,观察组治疗方法为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和HAMD分数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6周以及8周其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计算后分别为5.88%和26.46%,组间数据经过对比后均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安全可靠性,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心理疗法;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062-02
躯体形式障碍为一种神经症,患者患病后如果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会引发其他相关疾病。临床主要疗法为心理疗法,此方法可对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按照评估情况实施心理疏通,但无长期疗效[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内容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抽取的6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68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均分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34例。对照组是由24例男性患者和10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跨度18~65岁,(45.5±1.5)岁为平均年龄,观察组是由22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跨度22~64岁,(47.7±1.8)岁为平均年龄。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数据存在研究性。
1.2 入选和排除
入选标准[2]:入选患者均符合ICD-10躯体形式障碍诊断内容;年龄均在18~65岁之间;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3]:将患有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躯体疾病患者予以排除;将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妇女予以排除;将药物依赖者予以排除;将药物过敏者排除。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心理疗法,其内容如下:(1)心理支持。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予以患者心理治疗,和患者创建良好的关系,对于患者主诉需要耐心倾听,予以患者相应的关心以及理解。此外需要加大疾病教育以及宣传力度,协助患者创建治疗疾病的信心。(2)认知疗法。患者入院后了解到疼痛为自身感受,但无实质性病变,同时不会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进而对患者认知错误情况进行纠正,协助患者树立乐观的态度。此外使得患者了解个性缺陷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效果,协助患者将其注意力转移。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药物为小剂量利培酮,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用0.5g,一周内可增加药物剂量最高为1.5mg,持续用药8周。
1.4 评估指标[4]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6周以及8周的HAMD评分情况,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周、6周以及8周HAMA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食欲减退、眩晕、恶心呕吐等。
1.5 统计学数据计算
本文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在计算时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工具,数据经过计算后表现形式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卡方和t值对数值检验,组间数据统计学意义产生的评估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治疗前后HAMD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产生;观察组治疗后2周、6周以及8周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由表1可知相关数据。
3.讨论
目前,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疗法逐渐应用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中,并且效果显著。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HAMA和HAMD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学意义形成。心理疗法近年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此方法中包含社会、心理以及生物等多个方面,按照患者躯体主诉表现,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表达。对患者实施心理支持、认知疗法等对其心理波动情况进行了解,从而了解患者患病后产生的心理问题,协助患者创建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医务人员创建友好的关系,进而将其依从性提升,将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有助于疾病早期恢复。此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联合小剂量利培酮进行治疗,此药物为治疗躯体障碍化的主要药物,存在5-HT(5羟色胺)和DA(多巴胺)受体拮抗效果,对α2自身受体存在调节作用,进而产生显著的抑制效果,将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水平进行提升,对于情感症状存在显著的疗效。临床中采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将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应用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中,效果显著,且用药具有安全可靠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维春,安璐璇.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3):7-9.
[2] 李娟,付艳梅.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4):17-19.
[3]李爱军,郭海林.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10):49.
[4]尹雁娜.心理治疗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2):114-114,115.
论文作者:赵胜军,张俊,施薇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患者论文; 躯体论文; 心理论文; 疗法论文; 障碍论文; 形式论文; 小剂量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