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老城区;改造;业主行为
1.项目社区的基本情况
1.1.武汉关山汽发社区现状
汽发社区位于湖北武昌,西靠光谷世界城商业步行街,南望南湖之滨大学城,北接风景秀丽的喻家山,与华中科技大学紧邻。社区中有建于50年代的“筒子楼”、 建于70年代的“团结户”、建于90年代的小高层住宅楼。社区中约有63%的老住户和37%的租客。 该社区存在许多“消极空间”,比如废弃的多处花坛树池,无人管理的垃圾回收处,被长期占用的路边停车位,私人圈围的门前空地……整个社区缺乏秩序和活力。
1.2.社区的改造情况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老城区一直受到环境差、基础设施陈旧等矛盾的困扰。居住问题主要是人口密度过大、缺乏空地及绿化;生活环境质量差;房屋沿街建造,影响居住安静,日照不足;公共设施太少而且分布不合理等。游憩问题主要是大城市缺乏空地。指出城市绿地面积少而且位置不适中,无益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规划编制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
1.3.对社区居民行为活动的调研
笔者多次在早、中、晚不同的时间到汽发社区观察居民的行为活动。最为普遍的活动是居民聚集在自搭建的棚屋聊天、择菜、打麻将;其次是拎着菜的居民匆匆赶路;再者是10岁以下的小朋友在社区中追逐、游戏、晒太阳。居民们在户外环境呼吸新鲜的空气、散步休憩在小区内的广场上进行广场舞活动、小范围的聚集聊天活动等。但是大多数社区中的生活情况,未能适合其中广大居民在生理上及心理上最基本的需要。我们以居民日常行为模式为出发点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在建立城市中不同活动空间的关系时,城市计划工作者切不可忘记居住是城市的一个为首的要素。
2.业主行为模式对整体综合改造的影响因素
2.1.普通生活诉求
2.1.1.对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器普及率越来越高,电脑、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用电器耗电量也不断增加。而老城区供电线路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虽经过各种线路维护,但老城区供电线路老化现象还是很严重,而且居民私接线路现象严重,出现了不少“线坨”,极易短路,而老城区建筑大多是木质易燃结构,这就使得老城区极易发生火灾。
2.1.2.对游憩设施的需求
往往人多的地方就会吸引更多的人群,因为人们会对人流密集的空间有一定的趋向性,即居民们在游乐设施周围锻炼身体,互相交流或者各种活动的举办有了一定的居民聚集后,就会吸引居住区内其他区域的居民前往,人们的“凑热闹”心理;这样就会导致该人流密集的区域人群更密集,就会产生对交通的阻力,并对该区域的环境的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公共空间内的设施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公共设施的质量、布置的位置会影响空间的吸引力,进而影响空间的活力。
2.2.心理诉求
2.2.1.对老城区的历史文化缺少有效保护(历史文脉性)
我国是一个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一些传统建筑,传统景观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比如北京有四合院,西安有钟鼓楼,南京有夫子庙等等。它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和推进。而老城区业主作为居住在老城区十多余年甚至几十年的群体,自然对地方文化产生一定的归属感跟依赖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对老城的开发改造规划的同时,应该重视地方的风貌保护,保留一部分的古建筑,历史街道。而非大拆大建,杀鸡取卵。
2.2.2.对新环境的适应
在老城区的改造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发展,改造过于商业化,牺牲了老城区的城市韵味,由此得来的是旧居民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旅游地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表现为地方传统文化逐渐被异类文化特别是现代商业文化侵蚀、本地居民大举外迁、原有生活气息逐渐消失、旅游商品同质性现象严重。不少受访者对旧城区改造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而感到不适应。在老城区中邻居间关系密切,交往融洽,改造后邻居间缺少沟通,尤其是老城区的老年人孤独感倍增。旅客在商业区与居民区之间穿梭,也增加了老城区居民的不适应。
2.2.3.老年人的心理诉求
研究表明当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时能增强心理安全感,因此要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养老保障体制中的作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往往被忽略,可以在老城区中增设图书馆。老城区中图书馆的设立点很少,不便的交通对老年人获取知识不利,以及大型公共图书馆应考虑无障碍空间、坡道、阶梯大小高度、洗手间等,环境方面则考虑绿化、灯光、桌椅高度、方便拐杖放置等贴心设施。
2.2.4.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老城区的建筑多数建于上个世纪,房屋一般都较为破旧,周边公共设施年久失修、公共器材落后、建筑密度大导致绿 化面积不足、周边学位紧张。诸多问题与居民日益追求的美好生活形成矛盾,这也是对旧城区改造项目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3.如何做好老城区的改造规划
3.1.加强对老城区改造的认识
想要有效做好对老城区的改造就必须要从建立正确认识上做起,如果对于老城区的改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便会导致规划不合理、缺少统筹等问题的出现。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要逐渐建立起对老城区改造的正确认识,不要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而一味的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化被动为主动,对老城区的改造建立前期的规划工作,做到老城区的改造既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又可以科学统筹,做到对老城区的改造是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基础上。
3.2.重视老城区改造中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
老城区中的历史文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对于社会的建设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对历史文化的破坏现象,要对历史文化进行合理的保护及规划。在对老城区进行改造时可以对一些历史文化文物进行维修和保养,打造历史文化的商业价值,从而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的经济收益。
3.3.因地制宜原则
老城区用地资源受限,除了考虑老年人空间分布以及出行特征外,还需要考虑老城区建设现状,因地制宜地创新养老设施的建设模式。可以利用旧有建筑、闲置建筑或社区中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建设,实现集约建设。同时还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养老设施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养老设施的规模和辐射作用,
3.4.以适应快速增长的老龄化需求。
在对老城区的改造中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规划,进行综合的改造,不能只注重某一方面的改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改造工作。例如将老城区中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商业价值的打造,开发旅游业。让老城区的改造和发展不单单只依靠房地产,也可以实现其他方面的经济收益。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当中,老城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改造是城市化发展当中必经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不间断的过程。但是传统的老城区改造模式,城市文脉的延续出现了断代现象,一些老城区改造后面目全非。为了让老城区更加方便居民不同的行为需求。设计师应结合老城区自身特点,探寻适合不同人群行为模式的城市改造方案,以解决老城区居住问题为重心,在设计中找到平衡,做到真正的人性化设计,体现环境对人的关怀。
参考文献
[1]聂致齐,《梦归田园——以武汉汽发社区为例探索社区微菜园的可能性》
[2]王树军,《老城区改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3]谢雨桐,周旭丹,张 琪,薛超越,《基于行为模式的寒地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论文作者:杨苑婷,王云飞,罗明月,王志豪,于洪发,陈恒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城区论文; 居民论文; 社区论文; 城市论文; 历史文化论文; 模式论文; 就会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卷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