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课文“长文短教”的思考与探索论文_余宜

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课文“长文短教”的思考与探索论文_余宜

余宜 重庆市开州区中和镇三合中心小学 405414

【摘要】人教版语文第二、第三学段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长文,这些课文虽然有着信息量大的优点,却存在比例高、教学难度大,学生厌学等现象,而此类的研究匮乏,参考较少。笔者从全国青年阅读大赛特等奖课例谈起;通过“审视—慎思—笃行”三个步骤,结合工作实际,针对第二、三学段“长文短教”的策略展开论述,力求引发共同的思考。

【关键词】第二、三学段 长文短教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2-044-01

“长”与“短”相对,指空间横向延伸的程度,亦指时间的延伸。而所谓“长文”,是指那些文字多、篇幅长、容量大的文章。一般来讲,我们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二学段在800字以上、第三学段在1000字以上的现代文,称作长文。

这些“长文”,因文字较多、内容丰富、信息繁冗,不光让学生感到茫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难以驾驭,造成教师怕教长文,学生厌学长文的现象。如何在既定的课时里高效地完成课文的学习,“长文短教”成了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它的成功探索将影响所有文章的教学处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策略一:细读文本,把握不同——横看侧岭侧成峰

“长文”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和隐秘性决定长文教学价值的多重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长文”教学内容切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长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深谙“有取有舍、取舍得当”的原则,力求“一课一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它需要教师历经深入研读文本的过程。

1.捕捉语文价值

即关于语文的知识,语文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语文课才学到的知识。作为语文课文,它首要承载的是语文教育任务,要“理解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来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由于课文篇幅长,描写场面多,加上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了解少,是一篇典型的长文、难文,一些教师往往会运用过多的视频,忽视文本自身的“语文价值”。细读课文会发现此课的核心教学价值,就是学习文本如何通过语言文字,通过顺叙写法、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及排比、比喻等表达方式展现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这些才是应该捕捉的“语文价值”。

2.分析文章脉络

一篇文章,或明或暗总有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解读长文要善于发现展示脉络的关键词、关键句。写人、叙事、写活动的长文大多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我们来看看五年级下册的《半截蜡烛》,这篇文章主要人物较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我们可以以“半截蜡烛”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国军官展开了几次斗争,通过蜡烛高度以及位置的变化营造了蜡烛越来越短,形势越来越危急的紧张氛围。如此,教学具有统领性,且“文路”“教路”“学路”有机统一,化繁为简,教师导得轻松,学生悟得明白。

3.品悟语言特色

每一篇长文,因作者不同、体裁各异、题材千面,行文风格或语言特点是迥然不同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说明文用词精准,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像“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句中的“一支”“漫长的演化”等词,值得好好咀嚼;解读中要注意区分,品悟语言的准确与巧妙。

策略二:整体把握,巧妙切入——引一泓清泉汩汩

课堂教学的成功,必须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对所教文本的熟悉,二是找到破译文本的切入口。切入点就是进入课文的角度.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选准了教学内容的“点”只是遍野散落的胜景,只有教师为学生找到一条最佳的路径,才能引领他们欣赏“长文”教学内容的花红柳绿的绝佳胜境,教师、学生与隐性作者的心灵才会在文章所营造的境界里碰撞出星星之火。

策略三:紧扣一点,重点突破——一石激起千层浪

每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这里说的“点”,就是教学内容取的一“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是某种阅读技能的训练,可以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是突破研读一个重点段落,也可以是某种表达方式的揣摩。不管哪一点,这些教学点的开掘要丰满,要突破重点。

1.落实“字词训练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中年级的阅读训练目标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重点段当中,紧扣字词训练,既落实年段训练目标,又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它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点就定位在“用词要准确、注重朗读”上。在理解三自然段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以生为本”,抓住“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两个重点句当中的“封”、“挡”、“遮”“浸”等重点字联系上下文来揣摩,体会其表达的意思,指导学生多读多想,真正领会作者用词的精确,炼句的精妙,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的茂盛和雾之大,从而感受到夏季的小兴安岭是如此美丽。

2.突出“语言积累点”

阅读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它

的凭借就是语言文字。对于长文,其丰富的语言是我们训练的着眼点。如《草虫的村落》是一篇在表达上颇有特色的散文,作者以别具一格的想象力对草虫的村落和草虫的生活作了细致的观察,笔者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抓住第三自然段作为范例,在奇异的游历中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的词句,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明白这只是一只普通的小甲虫,体会作者独特的想象;并从“我们眼中”和“作者笔下”对比填空中,领悟作者生动的表达。

综上所述,“长文短教”的终极目标不仅仅在于提高课堂实效,而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之“道”,得以“长文短学。”对于“长文”,只要教师能细读文本,对关涉教学重难点的文本细微之处加以揣摩、品味,合理取舍,找准切入点,紧扣训练点,就能抓住全文的“神经中枢”,纲举则目张。实现长文短教,相信定能还学生更多“学”的时间,感受语文学习的幸福,真正出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美好局面。

论文作者:余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课文“长文短教”的思考与探索论文_余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