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强
东莞市居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980
摘要:目前,中国建筑业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办公需求。然而,中国的许多地方靠近地震带,地震灾害的风险很高。因此,建设单位需要研究目前应用的抗震技术,做好建筑的整体抗震处理工作,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尽量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威胁。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必须应用高质量、高效率的建筑抗震技术,有效提高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鉴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抗震技术
引言
随着土木工程的大力开展,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程度逐渐加深,这就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在土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希望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于地震而言,其对土木建筑的影响较大,因此,相关人员在建造土木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地震带来的影响提起重视,并对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技术不断优化,这是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建筑工程结构中抗震加固的必要性分析
1.1有助于保障竖向刚度和承载力
抗震加固技术在土建结构施工项目当中的应用首先在土建结构的竖向结构上起作用,从根本上提升竖向结构的承载力,保证竖向荷载的平衡有序。在此背景下,充分应用抗震加固的同时还可以对变形效果进行合理控制,从根本上对构件变形的现象进行有效处理,从而有效确保土建整体结构的质量。
1.2有助于维系水平结构稳定性
对抗震加固技术的充分应用除了在竖向结构上具有一定作用之外,在平面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可以合理控制水平荷载,进而使土建结构当中水平构件的柔度得到有效提升,有效确保实际效益的不断提高,充分防止出现由于震动而损坏土建结构稳定性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下部结构的层间剪力。
1.3有助于确保土建工程施工年限
在具体施工建设阶段,土建工程项目往往具有较强的耐久性,从而有效推动后续工程的安全、稳定的进行,充分满足建筑工程50年的使用年限,并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将该时间进行延长。而在土建结构工程建设当中积极采用抗震加固技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工程项目的使用质量。
2探讨土木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遵循的原则
2.1控制地震对建筑带来的影响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地震给建筑带来的影响提起重视,并减少地震可能给建筑带来的不利影响。部分工程会将隔离地震层设置在主体与建筑基础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减震的效果。相关人员应该将抗震效果逐步加强,可以将“反摆”设置在建筑物的顶端,“反摆”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将相反作用力给予建筑移动的水平方向,从而使地震作用得以抵消,使地震带来的作用效果不断降低,进而减轻了建筑物的内部损坏程度。
2.2整体设计应该合理、全面、科学
要想使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土木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分析的结果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规划,使结构设计不科学情况得以避免,从而降低了建筑物整体受损的几率。相关人员在开展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时,还应该对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并对结构中每一连接件的功能进行保障。在进行盖板、基础、柱体以及楼盖等位置的设计工作时,需要对各个部件之间的有效连接进行保障,这样不仅可以使土木工程结构的刚度得到有效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可以使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得以提高。
3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常用抗震技术
3.1科学的选择地基场地
相关人员在开展土木工程抗震设计时,需要对地基场地的选择提起重视。在选择土木工程地基场地的过程中,应该对建筑地区地震的活跃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掌控地震发生的时间、频率等情况,并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的勘察,在这基础之上科学的评估与分析该地区的抗震设计等级。相关人员在选择地基场地时,应该保证地基场地处于有利的条件中,如果项目施工有特殊的要求选择的地基场地处于不利条件当中,就必须加固地基。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可以将地基场地选择在密度较高的基土或者较多的岩石地区,同时,还应该对土木工程地基的抗震能力进行保障。
3.2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基础隔震抗震技术
基础隔震抗震技术包括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支撑摆动隔离抗震技术、橡胶隔离抗震技术等。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必须在建筑的地基础部分进行控制,实现隔震目的,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比如在很多的现代建筑中做建筑框架通常都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在这种结构框架中运用控制钢筋的勾践面积和最小配筋率完成抗震的最终目的。施工时,必须在墙上安装必要的特殊的减震材料,还必须跟圈梁合理连接,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性能,增加建筑的抗震承载能力。
3.3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技术
建设部门必须从以前建造的建筑和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建筑中分析提炼抗震技术运用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发现抗震作用较好的建筑框架结构,即钢筋混凝土加固框架。混凝土加固方法是指施工人员必须使用钢支撑组件和耗能支撑组件来将它们部署在地震力可以消散的位置。并且需要在建筑物整体框架的柱子间隔处安装钢支撑,从而科学有效地增强结构框架的稳固和抗震强度。在发生严重地震灾害时,逐层布置的框架和钢支撑框架能确保建筑物不会发生太大变形,放置在结构框架中的耗能支撑组件能够在地震袭击的时候吸收和处理大量的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种地震力对建筑物自身结构的不利影响。
3.4预应力抗震加固技术
在土建结构抗震加固处理中,合理运用预应力技术进行加固处理同样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其主要就是借助于钢拉杆或者是撑杆进行预应力的有效施加,进而促使这些外加结构能够具备更强的加固防护效果,对于提升原有土建结构的刚度、承载力以及抗裂性能等具备较强作用。结合这种预应力加固法的有效应用,其最为突出的一个优势就是不需要占用过多的空间,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加固处理,最终取得的抗震加固效果同样也是比较理想的。但是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应用同样也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限制,其一般不适合于在混凝土结构的高温状态下进行操作,对于收缩较大的混凝土结构也很难发挥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总的来讲,在土建结构施工当中应用预应力,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标准来对预应力的大小进行合理控制,进而使其充分发挥出其抗震加固的作用,有效防止对土建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
结束语
结语建筑作为目前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面貌的体现,更多的也是保证人们生活品质的基础条件,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存在抗震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一方面会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也会为我国经济建设带来较大损失,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充分的融入抗震理念,应用合理的抗震措施,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以此增大建筑的整体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罗开海,保海娥,左琼.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展望[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38(04):41-47.
[2]徐建,岳清瑞,曾滨,黄世敏,罗开海.工业建筑抗震关键技术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8,51(11):1-7.
[3]罗开海.建筑抗震设防思想发展动态及展望[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7,39(S1):99-105.
[4]白亮,梁兴文,李向阳.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分析与比较[J].世界地震工程,2006(04):127-132.
[5]陈国兴.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演变与展望[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01):102-113.
论文作者:梁伟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土建论文; 技术论文; 地基论文; 预应力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