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 开辟未来——谈总结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总结经验论文,开辟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之际,科学地、深入地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19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总结经验,是实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基本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论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都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独立地存在着,都是充满矛盾的、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着的过程。社会实践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们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去从事于变革现实的实践,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选集》1991年6月第2版,第1卷,第296页)只有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完成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历史任务。
那末,怎样才能实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人们的思想来说,这些都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人们只有善于总结经验,从事物的总和,事物的联系中掌握事实,才能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化。列宁说,为了要理解,必须从经验上开始理解、研究,从经验上升到一般。毛泽东同志也指出:“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毛泽东选集》1991年6月第2版,第1卷,第286页)只有在感觉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的基础上,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才能达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这里所说的思考、改造制作功夫,就是对丰富而可靠的材料进行比较对照、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并且经过运用概念,形成判断,进行推理的思维过程,也就是总结经验的过程。总结经验,乃是实现由客观辩证法到主观辩证法转化的基本条件。缺乏理性的认识,仅仅跟着感觉走,往往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只有经过认真总结,使经验上升为理论,才能揭示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我们也才能真正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走历史必由之路。
善于总结经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也就是说,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状况及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经验中创立的。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行动。它既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又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消化斗争经验,使运动向更高层次攀升的过程。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就指出,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列宁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条件下的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革命实践及其历史经验的研究。例如,他写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重要著作,就是分别从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思想路线上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他深入剖析了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根源,及时地回答了党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正是他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象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的革命道路;同样,由于他没有能够始终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晚年导致了“左”的错误,甚至出现了象“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的错误”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那样根本性的理论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第二次伟大的转折和飞跃,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4页)没有对历史过程的审视,没有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没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就不会产生新的理论,找到新的道路。我们党就还会在走着曲折的路,中国人民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生活。
认真总结经验,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前提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使世界1/5 的人口步入现代化的轨道,这是中国数代人的梦想,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性工程。回首过去,反思既往,最近的19年,我们确实干得不错。我们在世界历史性大变动的条件下,进行着中国历史性的大变革。在历史性大变革的情况下,保持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国民素质有了相应的提高。这一切,都得益于在党的第二次飞跃中产生的科学思想体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19年来我们全党全国人民集合在邓小平理论旗帜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科学地把握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的主题,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才在十年动乱灾难性后果的基地上,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深入总结并牢记这些宝贵经验,我们就能更好地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未来。
第一,高举一面光辉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救亡与发展的百年奋斗过程中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19年来,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成果,这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继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上自己的旗帜之后,我们举起的一面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澄清了多年来“左”的社会主义观念所造成的种种犹疑和困惑,使我们比较客观、比较冷静地认识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发展任务、发展动力、发展道路、发展战略等等,从而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本世纪最后二十几年里,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实践上,真正由被动转为主动,找到了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如今,这一理论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已经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的一切工作。
第二,坚持一条基本路线。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20世纪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这在有些人看来又成了一道无解的跨世纪难题。然而,在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发生过“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的东方大国,自1978年后,逐步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上述难题作了初步却是成功的回答。经济建设是我们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基础。改革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推进整个事业前进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只有广泛吸收和借鉴当代世界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才能跻身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19年来,我们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从闭关锁国转向对外开放,从鄙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赋予了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古老的中华大地充满了生机,洋溢着活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党的基本路线使我们赢得了本世纪最后20年,在跨世纪的征途中,仍将是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求富、求强、求民主、求文明须臾不可离开的生命线。
第三,强调一条基本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指导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方针。20、21世纪之交前后数十年,是我们国家近代以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只有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横下心来搞建设,上下一心抓改革,排除干扰求稳定,才能真正改变贫国、弱国的面貌,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三枚关键的棋子。哪一枚稍有不慎,都会导致全盘的失败。惟稳定才能改革,惟改革才能发展,惟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和振兴。我们要善于统观全局,精心策划,把握好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稳定的程度,使三者协调地向前推进。这是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第四,把握一个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市场经济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好形式,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才可能创造出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在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要在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只有建设好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精神文明,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充分吸收和借鉴西方的文明成果,同时在价值观、意识形态方面,同资本主义国家区别开来,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紧密结合在一起,协调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能日益显示出它征服人心的力量。
第五,认清一个时代主题。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科学地观察和分析国际形势,明确指出,和平和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非常突出”的问题,“真正的大问题”,“带根本性的战略问题”。90年代以来,世界的一系列格局性变化没有改变邓小平同志的科学判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维护世界和平,离不开世界经济的普遍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各国经济的发展,又有赖于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首先努力把我们国内的事情办好,同时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六,实施一个伟大工程。只有形成一个强大的核心组织和政治力量,才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有效地避免政治动荡和政治失控,使全体人民凝聚起来,同心同德,开拓前进。这是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各国共同的经验,也是19年我国改革开放最可珍视的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新的伟大工程的整体部署”,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起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样,我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证。
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照着19年的样子干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新的世纪。
学会总结经验,是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水平、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我们党,首先在于县处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政治水平、理论素养、领导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和现代建设的成败。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需要多方面的素质,需要从多方面发展自己和提高自己,其中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学会总结经验。
只有学会总结经验,才能把理论弄懂弄通,并在实践中用好。我们要多读一点书,“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蕃”。但是,离开总结经验,要把书读懂、用好是很难的。有位中央领导同志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书,会读会背的甚多,会用、用好的甚少。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怎么联系实际,关键就是总结经验。毛泽东、邓小平之所以成为中国党的杰出领袖,具有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善于总结经验。“走俄国人的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毛泽东同志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济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我们有许多同志,年龄差不多,经历差不多,天赋差不多,实干精神也差不多,进步快慢却差别很大。原因可以找出很多,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不善于总结经验。有的同志每干完一件事,都要琢磨琢磨,找出对的在哪,错的在哪,“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而有的同志叫干就干,干完就算,稀里糊涂,马马虎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进步就慢。认识规律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推进到理性认识的能动地发展的复杂过程。只有学会总结经验,才能把丰富的实践经验变为规律性的认识,才能提高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水平。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处理好各种重大问题和各种重要矛盾,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研究这些重大问题,处理各种重要矛盾,都必须善于总结经验,从历史的经验中学习。否则,就容易犯错误。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出发,自觉地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