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研究_中华职业教育社论文

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制度构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学科论文,制度论文,我国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9290(2008)0019-0007-03

一、职业教育学科制度的概念解析

1.关于“学科”与职业教育学科

“学科制度”即“学科的制度”,在明确其内涵之前,有必要首先考察一下“学科”这一概念的含义。

汉语的“学科”翻译自英文的“discipline”一词。《辞海》中对“学科”的表述有两种,一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二是教学的科目,是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这是为人们所易于理解的一种普遍定义。

高等教育研究者们基于学科与大学的密切关系,将“学科”作为一个专业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学科”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学问的分支,二是教学的科目,三是学术的组织。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对“学科”及其相关概念重视程度的提高,这一概念在学界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西方学者则从对“discipline”一词的词源分析入手,并通过考察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词汇“disciplinarity”来表述“学科”,我国学者将其翻译为“学科规训”或“学科规训制度”,以凸显学科所具有的规范、约束性质。“学科规训”的提出为反思各学科发展历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综合现有的若干种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本文认为,学科是一种具备规训功能的知识分类。人们出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需要和便利,将对应于人类各个活动领域的知识进行分类,并将这种分类称为学科,各个学科具有完整且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此外,学科通过一些组织机构工作的开展而得到发展,如以发展学科知识为主要任务的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同时兼具发展功能的大学等。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规范或制度,约束着从事学科研究和传承工作的人及其组织的行为,进而影响到学科自身,使其发展沿着一条相对独立的道路进行,亦即学科的规训功能的体现。

由此,职业教育学科,即是关于人类职业教育活动的知识的分类,这类知识随着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推进和认识活动的深入而逐渐形成体系并不断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从事该类知识传播、研究的组织及组织规范,这就是职业教育学科的内涵。

2.学科制度与职业教育学科制度

出于对“学科”的不同界定以及不同的研究目的,学者们对“学科制度”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尚未达成一致。目前关于这一概念的研究,多属于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集中体现在对大学与学科的关系及大学制度与学科制度的关系的研究。如有学者在对已有各种关于学科制度的理解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学科制度是学科组织中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某种规范;大学学科制度是大学学科组织中规训学科新人、控制学者学术职业样式的规范,包括学科划分与设置制度、课程标准、学科研究规范、学科评价标准、学科奖惩制度等。这种理解强调了学科与大学的关系,并吸收了学科规训的相关要点。但是本文认为,尽管大学与学科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并发挥重要作用,但对学科及学科制度的理解,不应局限于此。

本文认为,学科制度产生于学科形成、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在对学科地位进行判定和对学科发展进行规范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学科制度化过程的结果。通常认为,学科的制度化过程有两种阶段,一是成其为学科,即研究领域的学科化;一是传承和发展,即独立学科的成熟化。学科制度化第一阶段的成果,表现为学科内部制度的初步建立,即完整而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的确立以及对以往研究方法的总结,表现为将一本系统梳理本学科知识的著作出版作为该学科诞生或独立的标志。这种内部制度往往用于划定本学科的研究范围亦即与其他学科的边界。学科制度化第二阶段的成果,一方面是对学科内部制度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科外部制度的建立,包括各种学术机构的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科在大学中的建制和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学科制度化的两个阶段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为制度化过程本身是发展的、连续的。只是随着学科地位的独立,其内部制度逐渐稳定,学科制度以及通常所谓的学科制度建设,主要是指学科的外部制度。

根据上述对学科和学科制度的理解,本文将从学科地位的确立、学术机构组织的发展等具体方面对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制度化的进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总结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学科制度构建的成果和经验。

二、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的发展背景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实业教育兴起,清政府兴办了一些实业学堂,并于1903至1904年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1903年颁行的《实业学堂通则》确定了实业学堂的类别与层次及在学制中的位置。尽管实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并不完全等同于职业教育,但它为日后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奠基性作用。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社会政治局面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而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职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职业教育思潮兴起,促进职业教育理论本土化

随着国人对西方教育特别是美国教育了解的不断深入,赞成和提倡在中国发展职业教育的人士不断增多,尤其是当时实业界、教育界乃至政界的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也纷纷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他们的倡导、宣传和支持,使得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和理论在我国得到广泛的传播。特别是以宣传、研究、试验、推广职业教育为己任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17年成立以后,一方面通过创办《教育与职业》月刊,为专门宣传和研讨职业教育思想、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发表了大量涉及职业教育各方面的文章,加深了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拓宽了职业教育的影响面;另一方面通过办学,积累实践经验,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办学规律,促进了职业教育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2.政府采取措施,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化

1912至1913年间,民国政府颁行了《壬子癸丑学制》,对清末的学制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其中1912年颁行的《实业学校令》对实业学校的种类、层次以及实施办法等进行了规定,从此实业学堂改称为实业学校。1922年,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对《壬子癸丑学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式确定的标志。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对“新学制”进行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对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进一步进行调整。此后职业教育在政府的支持和众多学者的提倡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近代学制的创立、改革和变迁,制度化的职业教育在我国经历了“实业学堂——实业学校——职业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体系,其他各类职业教育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综上所述,尽管20世纪上半叶后期,我国战事频繁,时局动荡,各项事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但职业教育及其理论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创生阶段,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为此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三、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内部制度的初步形成

如前所述,学科内部制度,是学科制度化进程的第一阶段的成果,主要指该学科完整而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的确立,这种内部制度通过确立学科的研究范围而规范着学科的研究内容,并起着与其他学科分界的作用,表现为系统梳理本学科知识著作的出版。在1900至1950年间,我国共出版了数十本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著作,从最初对西方职业教育学者的论文和著作进行编译,到对本土职业教育实践情况的反思和建议,再到尝试撰写本土化的职业教育著作,学者们经历了“借鉴——效仿——实践——反思——理论总结”的历程。通过对这一时期出版的通论性质的职业教育著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它们沿袭了西方职业教育研究的体例和框架,研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在体系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和继承性,体现了学者们积极探索和反思的研究进程。但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等外部条件的制约,以及职业教育实践的进展有限,这一时期职业教育著作多处于对实际情况的介绍和分析层面,在职业学校的办学、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多是一种理想化的蓝图描绘。

尽管如此,这些著作体现了学者们对职业教育领域的已有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本土化理论建构的尝试,其中194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何清儒著《职业教育学》一书(以下简称“何本”),是我国第一本以“职业教育学”命名的职业教育著作,较以往各同类论著在体系和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特别是在理论建构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也可以看做是职业教育学科中国化的标志。

到“何本”出版为止,我国职业教育学科的内部制度已初步形成。体现为研究范围的划定,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分析结论。

1.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综观20世纪上半叶出版的通论性质的职业教育著作,可以发现学者们普遍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分支或部分来看待,因而职业教育的研究对象,即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活动。研究范围即世界各国、各历史时期、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实践。在实际研究中,学者们往往从多个方面对职业教育活动进行某种划分而开展专门讨论。如从职业分类出发将职业教育划分为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商业教育和家事教育,从实施机构的种类出发将职业教育划分为学校职业教育、职业补习教育、特殊职业教育以及中小学、大学等其他教育机构中实施的职业教育等。

研究内容则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职业教育的意义、目的、功能等;②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包括职业教育的起源,各国发展情况的比较等;③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包括其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师资培养以及行政管理等;④职业指导,包括职业指导的意义、作用、历史发展、实施机构、实施程序等;⑤职业心理,研究个性差异,对心理学研究成果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如依据心理学理论采取测验等方法对个人的体力、智力等进行判定;⑥职业分析,包括职业分析的意义、作用、实施步骤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研究中,职业心理和职业分析往往与职业指导融合在一起。

2.研究方法

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在研究方法方面尚未形成体系,对职业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专门研究也尚未出现。但通过对这一时期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著作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在实际研究中,学者们已经采用了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3.理论体系框架

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的内部制度初步形成,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框架可用下图来表示。

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图

需要对这一框架做出的说明是,如“何本”所说,职业教育“应采取两种主要的根据。没有这两种根据,合理的、科学的职业教育即成为不可能”,并强调“这两种根据,是职业教育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两种根据即是“对人研究”和“对事分析”。“对人研究”是指“对受教育的个人可研究他的智力、体质、性格、兴趣等方面,并以教育适应个别的需要”;“对事分析”是指“将职业的内容加以分析,明了它的工作、需要、环境、报酬,等等,以确定教育的教材、教法,而适合实际的情形”。而“对人研究”和“对事分析”实际上就是其他著作中所谓的职业心理和职业分析,研究内容如前所述。职业心理和职业分析分别来源于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研究者们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职业教育问题而形成的方法性理论。

另外,职业指导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职业教育的研究者们认为,职业教育负有职业指导的责任,因而,职业指导与职业教育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很多相通之处,如上图中虚线箭头所示。

四、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外部制度的发展

学科外部制度的建立,包括各种学术机构的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科在大学中的建制和发展,如有学者指出,一门学科的社会建制大体上应包括5个部分,分别为学会、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学系、图书资料研究中心、专门出版机构。如前所述,学科外部制度往往可以归属于学科制度化或者说建制化的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外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术团体的成立

职业教育团体是对职业教育有着相同志趣的人们,以一定的组织形式组成的一个功能性社团。20世纪初职业教育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需要有一个有志于职业教育事业的人共同活动、交流的组织。1916年8月,江苏省教育学会组织成立了职业教育研究会,该会“以研究各种职业教育之设施,以及提倡推广方法”为宗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职业教育团体。而后,1917年5月,我国第一个专门化的职业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有学者统计,自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到1922年“新学制”颁布前,又有4个职业教育团体成立,如中华教育改进社(设有职业组)、全国职业学校联合会等。这些职业教育团体的宣传、推行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吸收社员,开展研讨活动,促进了职业教育理论的交流。其中影响最大、作用最突出的当属中华职业教育社。

1917年成立之始,中华职业教育社将社务明确为:“第一类,调查,研究,劝导,指示,讲演,出版,表扬,通讯答问;第二类,设立职业学校等;第三类,设职业介绍部。”此后该社一直致力于践行上述社务,如组织专家进行国内外考察,举办年会就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独立或与其他机构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实践,编辑出版期刊、著作以及统计报告等。

这些职业教育团体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外部制度构建迈出了第一步,职业教育的研究者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们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

2.学术期刊的创办

1917年5月,中华职业教育社于成立的同时创办了《教育与职业》杂志,为学者们研究、讨论和发展职业教育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平台,发表了诸多关于职业教育问题的文章,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学科理论的发展。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著作的参考文献进行研究,可以发现,8本著作的参考文献中,共有54篇期刊论文,其中有49篇出自《教育与职业》,可见其传播、影响之广泛以及对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的突出作用。

五、结语

20世纪上半叶,在政府的重视和专业团体的努力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创生时期,在学科制度构建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科制度化的两个阶段的重合和交错。在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学科制度形成雏形,表现为学科内部制度——理论体系的初步建立,以及学科外部制度——学术组织机构的一定发展。但由于时局所限,职业教育学尚未在大学中获得建制。

标签:;  ;  ;  

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研究_中华职业教育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