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出版集团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过程中论文,出版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1)04-160-02
1 出版集团的组建必须以资产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进行,集团公司必须具有管理各子公司的经济手段,要保持、控制各子公司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促进,尽量避免单纯使用行政手段
出版集团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事业部制,在集团公司内部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具体来说,可以在集团公司下面按编、印、发、供或地区划分为许多子公司,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使子公司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利润中心。集团公司只保留预算、重要人事任免和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主要体现在经营目标的确立以及重大事件的协调,其他权力尽量下放。这样,集团公司就成为决策中心,子公司成为利润中心,而子公司下面的生产部门和企业则成为成本中心,从而实现政策管理集权化、业务运作分权化,使集团公司最高决策机构集中精力来制定公司总目标、总方针、总计划及各项政策;各子公司在不违背集团公司总目标、总方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处理日常经营活动。
集团公司内部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经营管理机制,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各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切忌单纯使用行政手段来管理子公司。出版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它应与子公司“在会计制度、会计原则、会计科目、票据凭证规格及一切管理制度方面做到统一”。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者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建立和制定一整套内部价格体系、投资策略、贷款方式、利润分成办法、资金利润率分配等经济杠杆来进行调节。在按集团组织的公司中,各个子公司之间在经营上既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独立,“但却共享集团总部的财务资源,相当于是接受集团计划协调的事业部”。“集团公司内部既要强化专业分工,又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团公司要发挥其资产经营控制中心、投资中心和协调中心的作用,对下属子公司实行分级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使用集团各项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率,提高经济效益。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要制定具体的经营目标加以管理,子公司有关重大基建技改项目、购置房地产、对外投资、财产处置等重大经济事项应报集团公司转报财政部门审批或备案。”
出版集团中各子公司之间应当相互依存,而不是互不关联地硬拼凑在一个公司中。作为以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制作、发行为主业的母公司,其子公司之间各种相互依存性可以表现为产品结构、工艺、功能类似或互补,或用户类同,或销售渠道相近,或运用同类资源和设备。集团公司应当充分发掘和运用这种潜能,利用母公司财力雄厚、人才集中的优势,在开发新产品、扩大用户范围、拓宽销售渠道方面发挥整体优势,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各子公司之间既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竞争,相互促进,同时又优化了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了各子公司的主观能动性,为振兴出版产业提供了一种组织框架,使出版集团自身的内在积累增长成为振兴主导产业的根本推动力。
2 组建出版集团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取得协同效应,通过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制作、发行等企业的合并,形成编、印、发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兼有教学、科研、物业经营在内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增强集团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组建出版集团的首要作用就是希望取得协同效应。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以后,其实际价值得以增加,即1+1>2的效应。组建出版集团之后,不但可以取得经营协同效应,而且还能取得财务协同效应。当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和机器的专业化就可以导致规模经济,组织成本也因对相关活动的协调而降低,通过减少重复活动,降低经营成本。编辑、印刷、发行企业合并到集团公司之后,在生产经营、行政管理、调查研究、原料采购和产品推销等方面的活动,都可以统一协调、组织,减少重复的固定成本,节约人财物的耗费。出版集团组建之后,更容易获得财务上的协同作用,因为当筹集的资金数额越大,单位交易成本将随之降低,因此,在资本市场上筹措大量资金比较有利,而且,由于各个公司的现金流量在时间上不完全一致,使不能偿付债务的风险得以降低。
组建出版集团能够扬长避短,增强出版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各有长短的出版企业的联合,特别是通过组建出版集团实现跨区域的出版企业强强联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克服自身的不足,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或取长补短,实现编、印、发、供和出版物业的统一经营和管理,垄断价格和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竞争对手,使公司保持较高的利润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型出版企业正在向国内同行业中逐步渗透;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出版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出版企业起点低、底子薄、负担重,单兵作战显然无法与世界出版列强相抗衡。组建出版集团,优化出版资源组合,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出版企业的战略重组,是我国出版业迎接世界挑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组建出版集团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出版业的市场占有率。出版行业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利润增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联系。寻求一个较小的细分市场很有好处,它可以排斥竞争者。这种动因与寻求规模经济的动因类似,因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必然要求提高产品产量,这有助于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
3 组建出版集团应当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信息资源为中心、以资产重组为手段,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出版产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组建出版集团应当培养一支既熟悉出版业务又精通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并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出版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显身手,保障出版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于出版行业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重社会效益轻经营管理,没有将出版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因此,缺乏精通出版业务的经营管理人才,这显然与已走向市场的出版业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要将出版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到出版战略的高度上来认识,制定一整套出版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脱产培训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为出版经营管理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把特别优秀的培养对象送到国外出版企业学习和培训,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既了解中国出版经营状况、又掌握世界出版经营发展动态的高级出版管理人才,使中国出版业的发展适应世界出版业的新潮流。值得注意的是,培养人才固然重要,然而,如何合理地使用人才,充分发挥出版经营管理人才的创造效能,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出版集团的组建,为出版经营管理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
组建出版集团一定要注意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出版信息资源中心应当成为出版集团公司职能部门的核心,公司的基本业务活动必须围绕出版信息资源中心所提供的信息来开展。出版业作为一个知识型的朝阳产业,应当大量吸收高、中层次的信息管理人才,在集团公司内部设立出版信息资源中心,直接对公司总经理负责,下辖图书信息中心、发行信息中心、出版物资供应信息中心等。图书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国内外图书出版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密切注视国内外图书出版的最新动态,为集团公司的图书选题提供正确的市场导向和预测。发行信息中心应该以建立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图书销售网络、及时反馈出版市场信息为宗旨。出版物资供应信息中心要侧重于印刷设备和物资、纸张的质量、价格、供求信息的搜集和把握,一方面可以满足集团公司内部的需要,降低企业成本,缩短出版周期,保证印刷质量;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可以藉此积极从事出版物资的生产和经营,有效地占领这个市场。
组建出版集团还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现实对并入集团的部分子公司进行有效的资产重组,强化分工,减少重复,以期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资产重组,可以促进并加速出版企业产权流动与资本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并且重新调整出版业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纠正以往投资结构失当造成的出版产业结构趋同化的偏差,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资本盈利能力和自我扩张能力。根据我国出版业的现状,在组建出版集团时,可以采取水平重组和垂直重组并行的方式。对并入出版集团内具有相同或相近产品、销售渠道和消费者的企业,诸如出版社,可以采取水平重组的方式,通过整合同行业企业资产,在规模经济、扩大市场份额、消除过度竞争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对并入集团内的出版、印刷、发行、物资供应这类关联企业,可以采取垂直重组的方法,通过向上游和下游企业的投资或对其进行兼并,使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分销及其他经济过程结合起来,运用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的职能而不是市场职能去实现经济目的,即通过垂直重组来节约交易费用。在出版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现集团内部企业的垂直重组,还能导致企业生产和分配的有效组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把前后相继的生产环节联系起来,取得技术上的经济性,同时可以获得较确定的投入要素供给,或较确定的产品市场,消除企业外环境中的部分不确定因素。当然,无论采取何种资产重组的方式,实现出版集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极大化,促进出版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才是我们孜孜追求的最终目的。
收稿日期:200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