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样,妹子,自古英雄跨烈马,好马还须配好鞍。凭我们家这样好的条件,我儿子又这么有能耐,不能要这样穷茬闺女。”
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在电信、能源、交通设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都与沿线各国有经贸往来与技术合作需求,其中必然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而知识产权的合作交流又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摇篮,具有任重道远的使命。知识产权是一门融合法学、专业技术、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国际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法律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能够参与知识产权实践的能力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基于此,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周莳文提出,必须改进知识产权教材及教学模式上存在的滞后问题,加强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理论引领实践,以实践案例带动知识的探索,实施浸泡式课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的人才。
数据录入需要采用本地数据和远程数据结合录入方式进行。具有录入权限的工作人员可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数据录入。如果录入格式出现错误,可调用WEbService软件出发数据库存储过程,对于相关数据直接对应数据库列表进行文件域名修改。采用上述数据采集和录入方式可节省大量数据录入工作量,不仅提高数据采集入库速度,更具有高强容错率,有效降低数据采集成本[4]。
4.案例教学模式
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高校作为知识产权人才的主要培养场所,承担着艰巨的任务,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人才培养的摇篮。但是,一些高等院校并不了解“一带一路”的核心思想,没有深刻理解、掌握其内涵,不了解其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和意义。如此,“一带一路”中承载的创新和科技等内涵很难在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体现出来。这不仅影响到高校学生今后的发展前途,也成为限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在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时,应当对市场、政策环境做充分调研,了解当前环境下需要何种知识产权人才,并且在人才培养时要紧紧围绕“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以及国家发展战略中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
所有操作都在超净实验室内完成,室温25 °C。采用Baseline抛光液,其成分为:20%(质量分数)硅溶胶,5%(体积分数)FAOI螯合剂(河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发,含有多羧基多胺基,具备13个以上螯合环),0.05%(体积分数)双氧水。所用表面活性剂分别为弱碱性的FAOA和AEO(其分子结构见图1,R表示12个碳的链状烷基,n为常数)。
论“一带一路”背景下知识产权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周莳文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的深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成为市场发展的软实力。知识产权法是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之一,既是法学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高科技人才教育的通识课程。大学是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摇篮,但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培养模式拘泥于传统、对新政策研究不够、各专业技术知识融合不充分、培养的人才复合性低,难以适应科技时代的高速发展等问题。文章认为,只有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案,加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解决知识产权人才和市场精英匮乏的难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之建设提供生力军。
[关键词] 一带一路;知识产权;教学改革
1.重视师资队伍的人才引进和筛选,积极培养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
知识产权法是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之一,既是法学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高科技人才教育的通识课程。高校作为主要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无疑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大批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和具有知识产权知识素养的专业人才是高校在知识产权教育中应当确定的目标。知识产权涉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不仅仅要求从业人员对法律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需要具备进行应用实践的能力,包括管理、经济、法律、外语等知识的掌握。因此知识产权人才应当是复合性、高端性、应用性、国际性的,但是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法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结构水平有待提高、培养模式不能与时俱进等。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知识产权发展需求和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规定,知识产权法教学应当进行必要的改革,适应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
《唐才子传》载:“凫,毗陵人,开成五年,李从实榜进士,仕为乌程县令,有诗名。”会昌元年,喻凫被授为校书郎。《酉阳杂俎·续集》卷五:“武宗癸亥三年夏,予与张君希复善继同官秘丘,郑君符梦复连职仙署。”仙署为集贤院,会昌三年段成式为集贤院学士或直学士。又载:“后三年,予职于京洛。及刺安成,至大中七年归京,在外六甲子。”会昌四年段成式离开长安,“职于京洛”。段成式与喻凫二人在会昌元年到会昌三年期间在长安唱和较多。喻凫作有《和段学士南亭春日对雨》、《和段学士对雪》。知段成式有《南亭春日对雨》、《对雪》诗,今佚。
一、高校知识产权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知识产权法属于法学类专业,其沿用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法学类教育无异,在培养方面一直强调对基础法律课程的学习。把法学课程作为知识产权法教学主体课,忽视了知识产权学科的交叉性与综合性,使学生在本专业学习中出现视野狭窄、知识面单一、偏重理论而缺少对实务了解等不足。
(一)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很多高校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对“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实际情况缺乏调研和分析,而且对教师相关教学理念的更新不及时,对新形势下教学模式应如何适应时代变化的思考不充分,导致很大程度上知识产权法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1.可以快速地让学生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础知识,加深对知识产权法的系统性学习和深层次知识的了解;2.节约教学成本,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3.教学形式单一,对教师的课外准备的要求低,方便老师教学,所以颇受老师欢迎;4.可以进行大班教学,受众多、数量大,扩大了教学的范围。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于知识产权法的教学模式中会产生比较多的问题,并且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难培养出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法专业的教学模式很多正处于试点阶段,课程的设立与开展面临较大的困难,尤其是对学校、师资队伍、学生以及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受制于传统法律教学模式的影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师资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2016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第81项要求,要加强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中增加知识产权教育,支持高水平高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根据需要自主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引导高校面向学生开设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辅修课程,推动高校制订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有关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加强高素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显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已经被列入国家的发展战略,然而在新形势下要培养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教师必然是高水平的。对知识产权师资队伍的遴选必须符合所需培养知识产权人才高端性、应用性、复合性、国际性的要求。但是目前知识产权师资队伍中专业教师稀缺,知识产权专业师资力量整体比较薄弱,师资队伍整体外语水平不高,缺乏实务经验,部分教师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并且缺少理工、经管等相关背景,不符合高端性、应用性、复合性、国际性的整体要求。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仍需加强。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针对单项污染物的还规定了空气质量分指数(Individual Air Quality Index,简称IAQI)。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6项。
2.知识产权法教材与时代发展不吻合
教材是知识产权法教学开展的重要载体,选用合适的知识产权法教材是知识产权专业教学的重要工作。目前关于知识产权法的教材多而繁杂,良莠不齐,大部分教材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相应的案例分析。知识产权法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目前的学科环境下,教材的安排缺乏针对性,不同老师选用的教材各有不同,大部分教师用自己的课件讲课,课件内容与教材又存在不一致之处,导致教材存在一定虚化。甚至有教师疏于课堂教学,课件内容一成不变,往往与现实情况脱节。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含中国)公开申请的专利4834件,同比增长47.1%,专利申请目的地国家为18个,较2015年增加3个。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国提交专利申请3697件,同比增长18.2%。②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需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进行合理知识产权布局的数量和趋势正在逐年增长,且速度较快,人才需求大。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其应用性,目前我国应用型人才相对缺乏,建立双师协同模式可以有效保证应用型人才的输出。
目前知识产权法学科人才培养层次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从学科的建设情况来看,我国知识产权专业多设立在法学专业,部分设置在管理学之下,受所属学科特点、师资力量和总学分等限制,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专业类、技术类和实训类课程难以开设,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知识产权岗位对交叉性、复合性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但有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教授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素结构包括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①显性知识主要从理论知识而来,而隐性知识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获得。隐性知识是实践能力中重要而又最难获得的构成要素。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仅仅具有显性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运用显性知识的实践过程所积累的经验、体验、感悟等缄默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关于某事物和处理某问题的体验与经验的积累、反思和提升,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独特的思维方式、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技巧的形成,这可能会使主体在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灵感。由此可见,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有的课程设置则相反,重实践、轻理论,不重视理论教学而直接将学生放任于社会实践。目前大多数学校缺少针对知识产权的课外实践形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之中所学的并不能在其内心得以巩固。因此,对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的培养从理论知识的构建到实践能力的培养都不宜偏废。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人才强调的是综合素质,不仅局限在法律层面,也包括经济、金融、科技、外语、管理等。多学科综合要求人才培养的方法不应局限在单一学科的体系之下,而是跨学科交流。高校根据学生之偏好,合理组织安排学生跨学科学习,增加学习的维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比如知识产权学院可以与金融学院、管理学院等开展合作,促进教师、学科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应促进小语种的人才接触知识产权课程,培养其兴趣,为知识产权领域储备人才。
4.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单一
莱姆斯(DanaA.Remus)教授指出,过去的一个世纪,法律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教学研究和管理模式并没有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已经很难实现当前知识产权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法的滞后、教学方式的单一以及这种应试思维的存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当前的知识产权法学教学中,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并不少见,课堂上,教师围着概念、定义、特征、性质展开演讲,学生尽力记录、背诵教师的标准答案,力求让自己的认识与教师的认识相吻合,缺乏创造性的独立思考。教学方法的滞后,源于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禁锢,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是与部分老师不重视教学等原因有关。
其次,应试思维的存在也与评价方式单一化相关。目前通行的课程考核方法莫过于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学生无论平时多么懒散,只要考前突击复习,也能拿到及格甚至不错的成绩,这样的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出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状态。受教学评价方式的桎梏,应试教学方法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老师。
(二)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存在不足
一、凡寄存图书于本馆者,不论有无条件,其图书之保存由本馆视同所藏图书办理。但因天灾巨变及其他不可抗之损失,本馆不负其责。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知识产权法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师资人才队伍的遴选和培养
要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知识产权人才,必先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国际合作以及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向东连接亚太经济圈,向西深入欧洲经济圈,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两条经济带,共覆盖65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其中大多数国家属于新兴经济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在核电、能源、电信、交通设施建设等领域与沿线各国有巨大的合作需求,其中必然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而知识产权的合作交流又离不开人才的培养。2016年7月21日至22日“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在北京举行,就6个方面提出了倡议,其中一条明确提出要支持各国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由于各个国家的相关制度政策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等情况,对知识产权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必然在新形势下发生新的转变。
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关便是对老师的遴选,“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人才的引进有更高的要求,“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众多,横跨欧洲、亚洲。各国语言、文化、政策、法律差异巨大,加大、加长了我国培养专门师资队伍的难度与周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利用对外合作的机会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师资,优先选用通晓沿线国家语言的人才;第二,引进具有知识产权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并且有理工科背景的或者有知识产权实务经验的人才;第三,高校内部院系之间以及各高校之间可以考虑人才资源共享,比如知识产权涉及的理工科技术知识以及管理学知识可以在学院之间进行高校教师资源的灵活运用,请他们担任知识产权部分课程的教师。
2.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带动着知识产权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加强教师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有效督促教师对知识领域的更新,配合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方式作适当改进,保证专业课的质量,但前提是需要减少教师的科研压力,让教师将更多时间释放到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培养中去。
(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结合知识产权学科应用性、综合性、国际性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是高校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方式之一。
1.双师协同模式
3.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
故事叙述中,同一主题却采用正反两个故事或一个故事却有对比的不同结局、不同做法即为对比法。如在教授《集体力量大》一课中,教师播放两名小学生做值日的录像,一个认真细致,一个敷衍了事,对比鲜明,反差巨大,能够引导学生迅速找到讨论的切入点。
高校课堂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多数由研究型老师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单一,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双师协同模式可以有效减少这种问题出现。在课程设置中设置两个或多个教师,其一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另一负责实践问题的教学,包括实际生活的案例分析、实践指导等,而指导实践的老师必须是具有一定实务经验的律师、法官、专利代理人等,结合不同的课程聘用不同的课外教师,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完善其课外的知识结构。
(1)干式变压器温升的主要原因是由变压器运行中所产生的损耗引起的。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损耗转化为热量,使温度升高,热量向周围以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扩散。由于低压绕组处于铁芯和高压绕组的内部(如图1所示),其散热方式主要是通过气道内与空气的对流进行,但是由于气道内空气流速有限,故散热性能欠佳。而高压绕组处于外侧,不仅可以通过与空气对流散热,还可以采取辐射方式来散热,散热条件明显好于低压绕组。
2.多学科综合模式
可以看出,电压暂降深度约为20%,持续时间约为2~15个周波,根据仿真分析及监测数据可总结出短路故障引发电压暂降的典型特征如下:
3.合作研究模式
合作研究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研究性学习,该模式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主题。研究性学习方法又称为问题式学习法,主张以一个问题作为学习起点,自己拟定主题,设计研究策略与方法,然后进一步搜集资料,分析并做出结论。该模式团队合作进行问题式研究,让学生走出课堂,加入到其他技术团队中,利用学科之间和校内良好的资源开展合作,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高校应当结合本校实际特点,为知识产权课程提供必要的合作平台。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等理工科高校,对技术领域的研究具备深厚的基础,这种条件下可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在良好的技术学科基础上促进校内合作,为各学科之间的需求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产权是核心竞争力,具有交叉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产权学科的发展,是实现国富民强中国梦的教育基础,“一带一路”背景下知识产权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值得关注。
案例教学模式由美国著名法学家、法律教育学家斯托弗·哥伦布·兰德尔于19世纪70年代创立,该方法让学生阅读和讨论原始案例,并从中分析、归纳、总结出法律原理,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推理与表达的能力。知识产权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产权法的时候不仅要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要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即运用知识产权法的相关法律条款、基本概念和理论来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案例。知识产权方面涉外案件较多,如果能够在全英文教学课堂上引用大量国内外真实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加强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通常英文原版教材内容比较庞杂,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根本无法讲授完所有内容,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便是教师在课堂上先捋出重要理论,让学生围绕相关理论去研习案例。
(三)激活知识产权人才交流机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及交流。为培养相关人才,“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于2015年10月17日成立,由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和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46所中外高校在甘肃敦煌共同成立,以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各个高校之间的人才合作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交流提供了新渠道。“一带一路”背景下,知识产权人才面对的是全球63%的国家,这种国际化趋势背景下,只在国内接受知识产权教育很难满足对知识产权人才国际化的要求。高校作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要适当做出调整,加快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激活与沿线各个国家的人才交流机制,从高校、社会、政府各个层面寻求合作与交流。其次,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促进“走出去”,就是为国内知识产权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交流,让他们深入了解该国的语言、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引进来”是鼓励沿线各国的学生来我国深造,学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这样可以弥补我国人才的不足,同时可以为国内的学生提供更多与外国学生学习交流的机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对周边国家了解不足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开拓更多的合作机会。
由图6可见,建立的雷公藤一致性模型可准确地验证被测药材是否为雷公藤,包括雷公藤的地方习用品昆明山海棠(验证集D)也能够以较高的最大CI值(大部分最大CI值>30.0)与雷公藤作出区分。
(四)实践与考核方式的转变
1.结合本校特色,设计实践平台
例如具有理工科背景的高校可以为知识产权专业的设立以及教学开展提供助力。实践的方式有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校外实践比较普遍,去公司或者律所等机构能够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而校内实践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例如华南理工大学作为一个综合性理工科高校,为搭建一个校内产学研平台提供了优势,这个平台对产学研各方来说都会是一个多赢的局面。首先,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一方面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服务与支援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工程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双方互动增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强力保证。这种校内平台参与的主体可以有多个,其中包括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理工科的学生、带队老师以及校外的企业。其次,通过学院与学院之间人才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具有多方面人才的团队,再将科研成果形成知识产权通过校外企业进行开发应用,这种实践模式的构建更能吸引学生。这种长期合作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其对法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使其能够学到其他领域的知识,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其创新力。而且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内学习便于学校监督和指导。
2.结合教学计划,设计多样化考核方式
改变原来以闭卷考试为主的方式,侧重于平时的考核。把一阶段的考核模式分为多阶段,让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状态,而不是仅仅在学期最后为应付考试而加班加点复习。将考核方式多样化多元化,有利于真正衡量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了公平公正,严格考核还是必须的。考核内容除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及学习项目,还可以包括以学生为单位的章节检测。另外,将学生参加的项目也纳入考核的方式,这样可以督促学生持续学习,促进学生对内容不同而又相关联的章节做系统理解。
三、结语
知识产权是一门融合法学、技术、管理等各领域知识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法律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能够参与知识产权实践的能力,如此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也对知识产权人才质量提出较高要求。目前高校作为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基地,在教学模式上、对政策理解和了解上存在一些偏差,在现阶段市场条件下高校必须要做出一定的改进,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复合型、高端型、应用型以及国际型人才。在原有以讲授为主的方法基础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并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单一的考核方式转变为多阶段多层次的考核方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知识产权人才的交流和沟通,坚持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新时代的知识产权人才,这是新时代高校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未来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
其次,成本管控能够实现开支节约,实现效益的提升。成本管控是建筑施工企业开源节流的重要举措,它需要企业所有部门的共同努力,将成本管控贯彻落实到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中,可以实现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扎实的资金支持[1]。
注释
①所谓显性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缄默知识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那种意会的知识。
②国家知识产权局[EB/OL].http://www.sipo.gov.cn/zscqgz/2017/201701/t20170120_1308041.html,2019-04-8。
周莳文,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教学科研工作。担任广东省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教育部、国务院侨办、国家知识产权局、广州市政府法制办、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等多项省部厅级课题;出版个人专著三部;参编《知识产权法》教材一部;学术论文主要有《论“专利劫持”的法律属性及其司法救济》《基因利用限制技术中的技术超越与伦理嬗变》《转基因植物法律保护利益平衡机制的经济学分析》《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国际战略》等四十余篇。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B1401100)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农媛媛]
标签:一带一路论文; 知识产权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