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编辑思维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思维论文,编辑论文,方法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编辑思维是指对文稿进行识别、分析、归纳、整理、修改、加工的高级意识活动。换句话说,编辑的思维过程就是对文稿从形式到内容的再生产与再创造过程。在数字化语境下,信息科技革命和不断涌现的新兴交叉学科都为编辑思维注入新的内涵。网络编辑除了拥有基本的形象性、逻辑性、知觉思维外,还应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性思维、超文本思维、交互式思维、整合式思维、数据库思维等思维方法。
一、创新性思维
创新是编辑永恒的内在驱动力。创新性思维是指从新的思维角度、程序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产生新成果的思维。“编辑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脑力劳动,编辑过程,就是创新过程。”①在编辑创新、编辑选择、编辑优化等编辑核心工作中,编辑创新是其中最重要的本质。
首先,编辑创新体现在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上。网络时代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超越的时代。“创新”是一种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涤荡旧有思维模式的体验和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的等级结构、思维的单向性、线性和静态性。同时,思路决定出路,创新也是一种生存法则。例如传统期刊《创业家》杂志,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充分利用当前网络媒介中盛行的微博,把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它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报道链接不是推送而是分享,还评论转发其他用户的信息,与杂志的编辑记者读者互动呼应、打成一片,并把微博上的精彩内容搬到杂志上去,《创业家》杂志的编读往来、选题素材的来源、报道的反响讨论、会议论坛的推广,都在微博上进行最快速直接的发布,从而经营出与读者受众亲密的感情关系。”②
其次,编辑创新体现在为受众提供富有个性化的信息产品。回顾电子媒体的历史,我们发现,技术的力量首先使“窄播”变成了“广播”,最后又使“广播”重新演化成“窄播”。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量身打造,信息将变得极为个人化。比如,《华尔街日报》2002年4月9日改版增设“个人日报”(Personal Journal),为受众提供消息、个人金融透视、健康和家庭、旅行、电子和汽车等服务。2006年9月7日改版设立时尚分社,加强时尚、零售、奢侈品的报道。2007年改版扩大健康版,“货币与投资”加上数字追踪、街道侦探与天气观察。最为鲜明的是增设“市场数据中心”(Markets Data Center)。在“投资理财”(Money & Investing)中精选出部分数据在网站供免费使用,同时提供便捷工具、互动数据和股票信息。③《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正是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以及注重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微内容建设,才在保持原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可见,未来的信息必然是基于读者偏好的个性化聚合信息服务。
再有,创新思维体现在编辑见解的深刻与独到上。当独家信息和受众“注意力”在网络时代变得日益稀缺时,编辑的思维突破会逐渐转向选择和整理信息的眼光以及真正的思想见地,由“新闻纸”转向“观点纸”。思想是否深刻独到,是衡量一篇稿件价值的重要尺度。尤其是期刊,相比报纸、电视来说,深度、精致是它的特长,只有做到“期期可读,篇篇精彩”,才能真正赢得读者。新闻学界有句话很贴切:“网络编辑面对一大堆稻草,是把收割的‘草’抱给读者,还是像奶牛,把草咀嚼消化后,将牛奶奉献给大家。”这要取决于编辑的思想水平和创新理念。没有思想的新闻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人,以独到的见解吸引人”,成为优秀网络编辑必备的素养。
二、超文本思维
超文本结构形态是网络文本的最大特色,线性叙述的时代行将结束,没有超文本,互联网就不会存在,因为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由“万维网”构成的数字化超文本。所谓超文本是指将相关文件互相连接起来,即在一个文本中,综合文字、图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通常情况下,每个超文本文件都包含文本信息和多个用来指向其他文本或信息的嵌入式菜单,用户只要点击文本中的嵌入菜单就可以运行于不同的结点和网站。超文本呈现的是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和块状信息,没有固定的规则和顺序,其内涵不仅包含信息由早期的文字扩展到视觉、听觉和触觉媒体,产生了多媒体超文本,还指通过超链接方式将网上的相关信息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超文本是互联网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超文本使编辑文本的空间和容量得到极大延伸,使新闻报道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丰富多样性,文本结构可按照读者的选择无限地重组。文本结构的不同意味着编辑思维方式的变革,如网络编辑可在报道新闻的同时与报道者或新闻现场进行实时沟通和及时调整文本。因此,对网络编辑来说,不仅要熟悉传统的平面思维、线性思维,更要拥有超文本思维——一种立体的、发散性、跳跃式网状思维。
首先,编辑的超文本思维体现在多媒体运用和视觉化表达上。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网络媒体真正实现了不同媒体功能的交汇和融合,使音频、视频、Flash动画、文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网络编辑要具备使用不同符号来编辑文本的能力,对网络图片、音乐、视频的制作和编辑,甚至网页的代码书写都要有所熟知。如期刊的数字化,编辑在将传统期刊转换成数字版时,需要重新规划数字化产品的模块、层次,分配各种媒体的运用比例,需要增加超媒体、信息检索、在线订阅、网络论坛等功能。
其次,编辑的超文本思维体现在超链接上。传统的思维方式通常是直线、单向、遵循时空顺序和逻辑、缺乏变化的。但由于“超链接”改变了人们思维和阅读方式,读者可以从任何地方“超链接”出去,使媒介文本呈非线性叙事和分层报道。编辑在组织文本时,要善于将内容组织成多个层次,逐层表述出来,并更多地以动态的、直播的表达方式进行。同时,超文本这种开放的传播形式,还要求编辑在处理文本时,根据不同的受众及其不同需求,用全面的、深入的眼光来拓展相关信息,并将它们恰当地链接在母文本中。再有,在对网络文本进行编辑时,为了避免受众因“跳跃性”阅读产生的疲劳,句式应短小精悍,表达要简洁、准确;每个段落要短,一个段落通常只表达一个事实、一个观点、一个细节……
此外,编辑在运用超文本思维时不能忽视它可能会带来的几个误区:一是避免超文本的平面化。由于超文本形式将思维“外化”为平面网络体,以网络记忆体逐渐取代大脑记忆体从而容易将思维平面化。“超文本使作品复杂的表象被简单化为数码类象,它复制了平面化的物象表征,致使一些超文本作品流于智力游戏和技术时尚表演”,④ 从而带来了思维深度的缺失。二是编辑运用超链接不仅是为了增加报道量和点击率,更是为了满足受众对新闻真相和深度背景的获知,编辑在转载超链接前应注意鉴别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避免出现更多的垃圾链接(Link Spam)和无效链接。三是超链接容易导致受众注意力的分散和思维的“碎片化”。当一个人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时,超链接方式可能会浪费时间,因为他不清楚下一个节点会把他引向何处。因而编辑在设计超链接时,要善于引导受众的注意力,引向他们所想要的信息。
三、交互式思维
美国传播学者沃伦·韦弗曾说:“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这种传播的过程包含了多种复杂的双向影响。在一定意义上,编辑的活动过程就是与读者互动与对话的过程。
“数字化使作品没有了终极状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认为,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数字化生活改变了新闻选择的模式,你不必再阅读别人心目中的新闻,你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传统编辑单向传播的角色被打破,编辑身兼传播者和受传者双重身份,使原有静态孤立的编辑工作变为动态和谐的编辑活动。在网上,人人都可以对信息进行编辑、修改、重组、发布等。像新闻组、公共论坛、SNS社区、网络视频等互联网应用都给每个人成为编辑提供了可能,“发表评论”、“我要发言”等这些词汇在网络中随处可见。
在我国,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是其网站一大亮点,它充分发挥了与大众的交互性功能。它把新闻和意识形态从“说教”变为了“对话”,并通过“对话”与交流有效地引导公共舆论。在2009年5月,人民网还先后推出了“E政广场”和“反腐总动员”,它们是官方搜集民情民意,网罗民间智慧的新平台,同时也是网民献计献策,为强国贡献智慧的新舞台。它们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互动的电子公共空间,推动着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现在,这个又被人称为“言论特区”的“强国论坛”,因其人气旺盛、发帖量大、原创文多、讨论气氛浓,已成为网民心目中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时政论坛。
当然,网站的功能及侧重点不同,其交互性角色的扮演也有所不同。以新浪网和新华网的比较为例,由于新浪网将受众视为内容生产的重要渠道之一,其编辑思想比新华网更加强调大众的民意表达和注重与大众的互动。而新华网的编辑思想则因为要体现新华社权威的一脉相承性,信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成为其首要选择,它更注重对新闻来源及其真实性的选择,其交互性特点就没有新浪网那么突出。
简言之,如果说WEB1.0时代的核心价值是联合,那么WEB2.0时代的核心价值就是互动和共建,它让网民更多地参与到信息产品的创造、分享和传播中来。今天,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都可以是编辑,“自媒体”、“全民出版”是这个时代的主要产物。数字化技术的这种高参与性和交互式,已经构成了我们的生存方式与交往方式。网络编辑只有充分利用好这种交互性,才能比传统编辑更快更有效地获得受众反馈,让网民在互动创造过程中能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和价值满足,从而最终提高网民的忠诚度和粘合性。
四、整合式思维
有学者指出,“技术的法则就是整合的法则”。⑤ 人类传播经历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五次革命。前四次革命可归为传统媒体革命,而新媒体革命——网络传播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影响,却在根本意义上是对传统媒体各种优势资源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新媒体就是一种“融合媒体”。新媒介下的编辑思维是极为复杂的,它是多种思维方式方法相互结合、补充的产物。
依据加拿大传播学者英尼斯的观点,任何传统媒介都具有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偏向性。然而网络媒介将传统媒介的偏向性模糊化了,表现出了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双向控制,因此,在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上,网络编辑思维也应随之向时间和空间全方位的整合上转变。编辑拥有了这种思维方法,无论是对数字化媒介的编辑工作,还是在网络媒介的整合营销上,都能突破以往时间空间的限制,编辑的行为将变得更自由、开放和有效。
在数字信息世界里,当你需要一杯水时,你面对的却是海洋。有一天,“我们的选择将是超选择的选择,自由将成为太自由的不自由。”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认为,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并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那么,谁来维护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网络时代还需要把关人吗?我国新闻学者蔡雯认为,“网络编辑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者和总把关人,整合各项采编业务,制作新闻产品,对新闻内容进行最重要的把关。”⑥ 毋庸置疑,人们仍然需要“把关人”和“意见领袖”为自己解惑,来维护新闻的真实性,网络编辑责无旁贷。与此同时,网络编辑应该是知识导航和知识集成的角色,他所提供的应该是精加工后的而不是粗放的信息。网络编辑的主体认知,是编辑思维中多种相关的社会信息的一种拓扑映射和输入,具有“整合性”的再加工、再创造性质。
以“网络新闻专题”为例,它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媒介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不少新闻在网站中支离破碎或难以查证,无法全面深入地体现新闻的本质。新闻专题弥补了这一不足,尤其是重大事件发生时,它可成为网络媒体的一个主战场。网络新闻专题主要由新闻报道、背景材料、新闻评论、新闻图片、花絮、网上论坛等因素构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资料库,有助于对新闻进行集纳式的报道和深度开掘,从而构成一种强势传播。关于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原则,学者彭兰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在她看来,“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原则包括突出网站的特色与资源优势,合理体现信息的关系与层次,保持完整线索以克服碎片化,变平面堆积为深度拓展,提高互动的特色与有效性”。⑦
如果说“告知”是新闻学的核心理念,“共享”是传播学的核心理念,那么“整合”则是编辑学的核心理念。不难发现,“今天的互联网正在从碎片信息的自由增长向着单元信息的有序集成和整体信息的专业分析过渡和演进”。⑧ 未来网络信息必然更加走向个性化、精准化,人们希望能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方式来使用网络。为了使信息交流更有效率和更具价值,未来的网络新闻传播,将是以编辑为中心。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过滤、聚合和整合,以实现新闻资源的最大优化。
五、数据库思维
在信息时代,数据库思维突破了传统信息传输的限制,实现了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信息获取方式。数据库是一种灵活便利的检索方式,有着卡片式目录般的信息储藏法和检索途径。当对数据库进行检索时,系统即按打开的顺序进行检索。检索的结果,既能成批简单显示,又能单独显示详细数据,提高了查全率和查准率。编辑的数据库思维既体现在对信息数据库价值和必要性的充分认识上,也体现在实践层面上能对数据库加以自觉、有效地利用。
首先,数据库的价值在于方便实时有效的检索。与传统媒介索引相比,网络媒介数据库的优势是编制手段新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分类客观、条理清晰,可以轻松地做到网络式标引;还能够形成完整、系统的信息库,资料的回溯性好。我国《人民日报》网络版利用其网络的海量优势,建立了强大的数据库,它提供的新闻检索功能,是以其大型的数据库为后盾的自身数据库的全文检索。该数据库由人物、会议、图片、部委信息、领导人活动库、本报言论库、外交部发言人、法律法规库等多个数据库组成。再如,传统期刊缺乏数据库的即时搜索和链接功能,已成为其先天不足。数字化期刊是通过数据库扫描、识别、灌装、链接等工序将纸文本加工成为电子文本,以完成数据库检索功能。“从2007年大量的人名检索到2008年以期刊名称为主的检索变化,再到2009年期刊名称加篇名和栏目名称检索的递进变化”,⑨ 说明了期刊的网络阅读及受众的阅读心理开始走向成熟。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术期刊已经上网,国内大型的网络学术期刊数据库有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等。其中,1999年开通的中国期刊网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同时,许多大众类期刊也正在以门户网站、独立网站、电子杂志等多种形式走向数字化。像国内规模最大的期刊网络平台龙源期刊网,自1998年开通以来,目前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已达到一千多种,其数据库包含时政、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等多方面内容。总之,数字化媒介的数据库建立要善于利用网络的“网”状特性将索引做成一张大网,不能单纯录入媒介文本,应注重其索引的二次文献价值。可以建立一些特殊的专题数据库,例如新闻图书专业数据库、特色专题数据库、地域特色数据库等。
今天,互联网主要的搜索引擎都十分重视实时搜索。比如Twitter和Facebook拥有的强大的即时搜索功能。在WEB3.0的语境下,今后实时搜索的发展关键在于,将信息实时搜索与实时过滤相合,在提供即时信息同时,尽可能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而这一切都基于巨大丰富的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其次,数据库使散见于网络中稍纵即逝的“碎片化”信息有了存储和反复使用的价值。像网络中的“个人信息收藏”模块就是用户在网络上的安全资料数据库。用户可以任意存储个人资料(如文档、图片、软件等)及其他备份资料。与传统的存储媒介不同,个人信息收藏搜索快捷、存储方便,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进行维护。
第三,数据库对网络媒介营销来说,意义重大。曾担任过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的克里斯·安德森,被誉为“信息时代的精神领袖”。他认为,数据库的建设能最终极大地降低媒介产品生产和运营的成本。安德森指出:“在纯数字模式下,每个产品都只是数据库中的一个条目而已,存储量和传播渠道越丰富,就越不需要对成本斤斤计较。”⑩ 在他的经典网络营销理论中,免费理论和长尾理论都是建立在庞大的用户群数据库上。在当今流行的网络社交媒介中,大多倾向于使用真实身份注册的实名制。像微博客就是一群敢于坦然曝光自己的“微生物”,众多用户会公开自己的真实信息或隐私观点,而这些用户数据和信息数据都值得深层次挖掘,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有价值的信息。
注释:
① 林穗芳.编辑基本规律新探.出版科学,2002(2).
② 陈俊.微博客对美国报业一剑封喉.现代广告,2010(2).
③ 王亿本.“二八”拥抱“长尾”——解读《华尔街日报》数字化时代的微内容建构策略.传媒,2008(3).
④ 欧阳友.数字化的哲学局限与美学悖论[EB/OL].(2007-01-09).http://www.Junwennet.com./thesis/2007/17926.html.
⑤ 约翰·帕夫利克.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的前景.周勇,张平峰,景刚,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
⑥ 蔡雯.浅谈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中国编辑,2010(1).
⑦ 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中国编辑,2007(4).
⑧ 高钢.绘制人的社会关系信息图景的尝试及意义.国际新闻界,2009(5).
⑨ 龙源期刊网络传播课题研究组.2009期刊网络传播:媒体变局中的期刊蓝海.传媒.2009(12).
⑩ 转引自刘敬东,张亚敏.从“制播分离”到“做内容的提供商”.现代传播,2009(6).
标签:网络编辑论文; 网络新闻论文; 文本分类论文; 文本分析论文; 数字化时代论文; 媒介策略论文; 超文本论文; 创新论文; 数据库论文; 思维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