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论文_黄思思

武汉市中心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 要】目的: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产后出血治疗的妇女共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动脉结扎止血法,观察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法,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及术后随访2年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0%% vs 7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随访,观察组发生宫腔脓肿、粘连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79% vs 20.43%、1.10% vs 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Asherman 综合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2.15%) (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可以有效治疗产后出血,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子宫压迫缝合术;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06-02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产后出血治疗的20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 20-40 岁之间,平均年龄28.6±5.7岁;其中,自然分娩、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分别为96、10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7.1±5.5岁;其中,自然分娩、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分别为50、50例。对照组:28.8±5.9岁;其中,自然分娩、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分别为46、5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出血原因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组: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子宫切口下2-3 cm 缝合子宫动脉,完成后观察子宫外观色泽,如果色泽逐渐红润不在灰暗,挤压有少量或是不出血,证明手术有效。

观察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缝扎方法如下:下推膀胱、腹膜反折,使子宫下段进一步暴露。从右侧子宫切口下缘 2-3 cm、子宫内侧 3 cm 处进针,从宫腔起至距离切口上缘还差 2-3 cm、子宫内侧 4 cm 处出针;接着在宫底距宫角 3-4 cm 处使缝线绕向子宫的后壁且缝线要垂直,同相对应右侧的位置分别与左侧子宫切口上、下缘缝合。与此同时,助手应双手对宫体施以适当压力,收紧两根缝线,观察子宫,若无出血即可打结。缝合结束可见子宫表面两条凹陷,最后关闭子宫。打结时应小心缓慢、用力适度。子宫放回腹腔后继续观察 10 min,特别要注意切口下段有无渗血,阴道是否出血和子宫颜色,若正常可逐层缝合腹腔。

1.3 宫腔粘连评定标准

有效:患者子宫整体或局部和下段渐收缩良好,子宫切口出血和阴道流血 30 min≤50 mL,生命体征渐平稳,尿量正常。无效:子宫整体或局部和子宫下段收缩不良,30min 子宫切口出血和阴道流血>50 mL,生命体征不平稳。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比较 [n(%)]

2.2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并发症比较

术后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随访到91例,对照组随访到9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宫腔脓肿、粘连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Asherman 综合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自娩出24h内,产妇出血量大于500mL的情况,是孕产妇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产后出血导致的子宫切除率为0.15%,其中约有50%的患者为前置胎盘、30%的患者为宫缩乏力,10%患者为宫颈撕裂,另有10%患者为其他原因所致(2)。目前,在产后出血处理方法方面也有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其治疗策略主要是集中在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的同时,有效保留产妇子宫,保持其器官完整性。已有临床方法包括:纱布填塞、子宫或髂内动脉结扎和选择性动脉栓塞,如皆无效,则采用子宫切除术,但上述方法除子宫切除术外,临床效果皆不稳定,而子宫切除术则使患者解剖和生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孕晚期输尿管随子宫右旋及子宫下段的伸展而升高,并向前移位,膀胱底的位置较正常位置高,结扎子宫动脉容易损伤膀胱和输尿管。孕期盆腔血管怒张,特别是阔韧带伴行静脉怒张,管壁尤薄,易损伤破裂出血而形成血肿,同时子宫动脉所处位置与输尿管膀胱肠管贴近,且血管丰富,一旦误缝入子宫动脉内,易引起阔韧带血肿和大出血,不但加重了病情,也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3)。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包括四类: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最主要也最常见的因素就是子宫收缩乏力。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技术基础即是纵向机械性压迫子宫壁弓状血管,使其血流减少减缓,进而促进局部血栓形成。同时,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子宫肌层缺血,会刺激子宫收缩,进一步压迫血窦,使血窦关闭,进而止血。相比于结扎等止血方法,子宫压迫缝合效果更明确,且对机体损伤更小;而相比于介入治疗等止血方法,子宫压迫缝合术对技术要求更低,更有利于在基层医院开展(4)。

从本次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子宫缝合术较动脉结扎术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但依旧有宫腔炎症、粘连等的发生。因此,行子宫缝合术时,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 1) 术前对有再次妊娠需求的患者进行告知,施行 B-lynch 缝合术及其他宫腔压迫术可能发生宫腔粘连,子宫压迹,月经失调,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等风险。( 2) 术中详细描述手术操作方法。告知患者曾施行术式,并作为再次妊娠提供的病史资料。( 3) 产前检查推荐将既往剖宫产是否使用 B-lynch 缝合术或其他宫腔压迫缝合术作为一项高危因素进行产前检查评估标准。对孕晚期有此病史的患者出现突发腹痛伴或不伴阴道流血,即使腹痛部位不在手术切口部位也应提高警惕。( 4) 根据病情不同灵活应用不同压迫缝合法: 如双胎子宫过分膨大,以宫体部收缩欠佳为主,则应用压迫宫体部的 B-lynch 缝合,若下段收缩欠佳,则灵活使用单纯下段的 Cho 缝合或 U 形缝合(5)。局部胎盘附着部位收缩差,则使用平行的 Hackethal 缝合术。灵活应用不同的子宫压迫缝合法,避免或减少并发症,使其真正成为产科医生手中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工具,是所有产科医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综上所述,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率高,术后发生炎症、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艳;蒋小亚;吴婉林等.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28(02):155-157.

[2] 杨娜.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2):58.

[3] 魏红;戴哲凡;黄修治.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07):22-24.

[4] 彭婷;李笑天.子宫压迫缝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4, (02):74-77.

[5] 王淑婷;赵妍;王谢桐.子宫压迫式缝合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进展[A].第五届环渤海围产医学学术会议暨山东省第四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A];2012年.

论文作者:黄思思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论文_黄思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