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E zeta,不同的是对和错--经典概率和独立重复实验之间的混淆、困惑和探索_古典概型论文

一样的Eξ,不一样的是对与错——古典概型与独立重复试验混淆、困惑、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的是论文,困惑论文,古典论文,独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早引起笔者注意的是2004年高考福建卷理科数学概率题(往下简称【2004福建理18】),当年本省很多考生在此道题翻船,原因是概型错误:把古典概型误为独立重复试验。

【2004福建理18】 甲、乙两人参加一次英语口语考试,已知在备选的10道试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6题,乙能答对其中的8题。规定每次考试都从备选题中随机抽出3题进行测试,至少答对2题才算合格。

(I)求甲答对试题数ξ的概率分布及数学期望;

(Ⅱ)求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

对于第(Ⅰ)问,

错解 (独立重复试验)ξ=0,1,2,3。

错解与正解,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①如何区分古典概型与独立重复试验?②为什么最后得到的Eξ一样?

这样的错误,在今年高二概率解题教学中,学生频繁出现,而且每次错解与正解的Eξ总是一样。为什么Eξ总是一样?困惑愈甚。问题、困惑驱使笔者展开思考、分析、探究。

1.如何区分古典概型与独立重复试验

古典概型具备两个特点: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对于古典概型,任何事件的概率为

独立重复试验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次实验,关键字是“独立”、“重复”。即①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②每次试验中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③每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

由古典概型得出超几何分布,由独立重复试验得出二项分布,这两个分布的区别是:在产品抽样检验中,如果采用不放回抽样,则次品数服从超几何分布;如果采用有放回抽样,则次品数服从二项分布。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是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次数。

实际问题中,区分古典概型与独立重复试验的关键:是不放回?还是有放回?不放回符合古典概型,随机变量服从超几何分布;有放回符合独立重复试验,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

2.两种概型混淆的典型案例分析

类型1 古典概型误为独立重复试验

例1 (2010年高考19改编)为了解学生身高情况,某校以10%的比例对全校700名学生按性别进行抽样检查,测得身高情况的统计图如下:

从样本中身高在165~180cm之间的女生中任选2人,求身高在170~180cm之间的人数分布列和期望。

类型2 独立重复试验误为古典概型

例2 由于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造成青少年视力普遍下降,现从泉州五中随机抽取16名学生,经校医用视力表检查得到每个学生的视力状况的茎叶图(以小数点前的一位数字为茎,小数点后的一位数字为叶)如上:(1)指出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2)若视力测试结果不低于5.0,则称为“好视力”,求校医从这16人中随机选取3人,至多有1人是“好视力”的概率;(3)以这16人的样本数据来估计整个学校的总体数据,若从该校(人数很多)任选3人,记ξ表示抽到“好视力”学生的人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对于第(3)问,学生出现错解:

3.概型误为独立重复试验,或者独立重复试验误为古典概型,为什么Eξ总是一样?如何解释这种必然?

在上述的三个案例中,错解与正解的Eξ总是一样,这太诡异了!难道冥冥数学世界中有某种超自然力?似乎不管正误,二项分布很快算出Eξ=np,然后它会对超几何分布说,你去闯荡吧!我在这里等着你,你一定会变成和我一样。殊途同归,何等自信!

笔者苦思冥想好几天,有一天似乎有点开窍,会不会超几何分布的期望有一个公式?而且与二项分布的期望的计算结果一致?于是马上上网查资料,果不其然,获得两种推导超几何分布的期望公式的方法,欣喜不已。

np,如何解释两种公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当产品数总数很大而且抽样数不太大时,不放回抽样可以认为是有放回抽样,超几何分布近似于二项分布,此时两种公式等价。再从数值角度看,二项分布的期望公式中的p就等于,所以两种公式计算结果一致。

但是如果抽取的次数n和总共样品数N相比很小(大约n/N<0.05),这时在计算上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相互间则没有主要的区别,此时人们更愿意采用二项分布的方法,因为在数学计算上二项分布要简单一些。

超几何分布令N趋近于无穷大,M趋近于无穷大但M/N趋近于p,0≤p≤1。

超几何分布在这种情况下趋近于二项分布。

标签:;  ;  ;  

同样的E zeta,不同的是对和错--经典概率和独立重复实验之间的混淆、困惑和探索_古典概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