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耐药胃癌人源化异种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的有效治疗策略。方法 建立阿帕替尼耐药胃癌PDX模型,建模成功后,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帕替尼标准剂量组(150mg/kg);阿帕替尼加大剂量组(300mg/kg),阿帕替尼联合CPT-11组。定期监测其荷瘤裸鼠肿瘤体积,裸鼠重量及毒副作用。结果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标准剂量阿帕替尼无明显抑瘤作用;阿帕替尼加大剂量可以使肿瘤体积生长减少20.3%(P=0.024),联合治疗组具有更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肿瘤体积生长减少了28.0%(P=0.0038)。结论 阿帕替尼标准剂量联合CPT-11及阿帕替尼加大剂量在阿帕替尼耐药胃癌PDX模型上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关键词:胃癌;PDX模型;阿帕替尼;
胃癌是全球肿瘤相关致死的第二病因,在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人约40万人,死亡约30万人。近年临床报道显示,胃癌的整体疗效虽然已有所改善,但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20%~30%左右[1]。
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是直接将患者新鲜的肿瘤组织接种到免疫缺陷小鼠中而建立起来的动物模型[2],它保留了患者来源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点、分子遗传学特性以及肿瘤的异质性,能够很好模拟人体对肿瘤药物治疗的应答性。
阿帕替尼(Apatinib)是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VEGFR2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被我国批准用于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胃癌的治疗[3]。但对于阿帕替尼耐药的患者,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建立阿帕替尼耐药胃癌PDX模型,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案,为临床阿帕替尼耐药胃癌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方法
1.1 病人和组织样本
我们收集临床上阿帕替尼耐药胃癌患者进行姑息手术切除的新鲜肿瘤标本,用于建立PDX模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PDX模型的建立
PDX建模方法参考文献及综述[4]
1.4体内药敏实验
PDX移植瘤模型从第4代开始用于药效试验,待移植瘤瘤体平均长至150mm3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4组(5只/组),即(1)对照组(生理盐水);(2)标准剂量治疗组:Apatinib 150mg/kg,灌胃,每日一次;(3)加大剂量治疗组:Apatinib 300mg/kg,灌胃,每日一次;(4)联合治疗组:Apatinib 150mg/kg,灌胃,每日一次+CPT-11 80mg/kg 腹腔注射,每周一次;每周游标卡尺测量瘤体体积2次,体积计算公式为:肿瘤体积=(a×b 2)/2,a为肿瘤长径,b为肿瘤短径。
1.5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mean)±标准差(SD)表示。Student检验来比较两组组间的差异。采用Graphpad 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P<0.05时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阿帕替尼耐药胃癌PDX模型的建立
我们的结果表明将小片状的胃癌新鲜手术标本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接种3-5天后,裸鼠皮下毛细血管开始包裹肿瘤组织,开始为其提供血供。接种2-3月之后,在接种部位可以看到1000-1500 mm3的肿块,此时开始收集瘤体进行下一轮的传代。接种到第四代后开始进行下一步药敏实验。
2.2对建立的PDX模型进行的药敏试验
我们的结果表明,在治疗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标准剂量阿帕替尼治疗并不能抑制肿瘤生长;阿帕替尼加大剂量使肿瘤体积生长减少了20.3%(P=0.024),而且,联合治疗组具有更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肿瘤体积生长减少了28.0%(P=0.0038)。
2.3.安全性评价
整个治疗期间,各治疗实验裸鼠耐受良好,实验期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体重减轻或其他急性或迟发毒副作用。
3、讨论
曲妥珠单抗被用于HER2 阳性的胃癌病人开启了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5],但胃癌在精准治疗上的步伐相对较缓,目前靶向治疗对胃癌总生存率的提高仍然是有限的。虽然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的使用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益,但仍然面临原发或继发耐药的问题。因此,对于阿帕替尼耐药患者的后续有效治疗如何选择成为临床迫切的需要。
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建立了1例阿帕替尼耐药的胃癌PDX模型。我们的结果还表明,阿帕替尼标准剂量无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但阿帕替尼加大剂量及阿帕替尼标准剂量联合CPT-11治疗可以显著抑制荷瘤裸鼠肿瘤的生长,与阿帕替尼加大剂量相比,联合用药具有更为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信号通路和肿瘤微环境及炎症因子的多重抑制相关。
总之,我们成功建立了1例阿帕替尼耐药胃癌PDX模型,并评估了阿帕替尼加大剂量及联合CPT-11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后续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评价这种治疗策略作为阿帕替尼耐药胃癌患者的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朝旭;郑荣寿;张思维;陈万青.中国2010年胃癌发病与死亡分析.中国肿瘤 2014,23,795-800..
[2]王振强;朱正纲.Pdx模型在肿瘤转化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20.
[3]秦叔逵;李进.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5,841-847.
[4]许春花;杨磊;汤旭蓁;胡刚;耿沁;欧阳可栋;谢付波;王科;秦宵然;刘继斌.人源性胃癌移植瘤模型的初步建立及其评价.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4,34,259-265.
[5]Cutsem,V.Efficacy results from the toga trial:A phase iii study of trastuzumab added to standard chemotherapy in first-line her2- positive advanced gastric cancer.2009.
作者简介:陈向恒(1984-07),男(汉族),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学位,住院医师,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
论文作者:陈向恒,刘岳胜,周新栋,贺斌,龙飞,赵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胃癌论文; 肿瘤论文; 剂量论文; 模型论文; 体积论文; 生长论文; 患者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