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江流域银行改革与发展的联动运行_银行论文

论长江流域银行改革与发展的联动运行_银行论文

关于长江流域银行改革与发展联动运作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流域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联动运作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概念,英文意思是结合(integration)。狭义的联动运作是指共同市场,共同操作。本文探讨的联动运作特指银行改革与发展领域,有其广义的特定内涵,意为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的界限,以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加强宏观调控和组织引导,构建功能合理分工、资源最优配置、金融产业工具协议发展、资金相互融通、技术互相渗透、信息共同分享和人才互相流动的现代化一体性经济行为。开发开放长江流域要“发挥通江达海以及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较高的优势,以浦东开放开发、三峡建设为契机,依托沿江大中城市,逐步形成一条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综合型经济带。”这是国家“九五”计划的宏伟蓝图。研究长江流域银行的联动运作,给处于转轨阶段的各专业银行在长江流域提供了一个“金融先行,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机遇。这正是本文论述的要旨。

一、长江流域银行改革与发展的联动运作,不仅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腾飞的本身要求,也是银行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实现向商业银行转轨从事商业化经营的内质发展的必然。

从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历了启动和调整的过程,进入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向长江沿岸地区推进,相继开放了浦东、芜湖、岳阳、重庆、黄石、合肥、南昌、长沙、成都、昆明、贵阳等城市,从而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平衡南北、贯穿东西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又加之改革开放给长江经济带注入的各种宽松优惠政策及其本身所蕴藏的丰富的资源,又给长江经济带本身增添了生机活力。同时,对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的沿江金融机构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金融业的振兴,金融业的振兴又必然推动经济的崛起。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长江流域银行业在改革与发展中实施联动运作,其魅力是无穷的。

(一)长江流域银行的联动运作将会逐步改善长江流域特别是中西部投资环境,也会更好的促进长江东西大经济走廊的互助合作和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这种运作方式有利于东西部经济的平衡与发展,为银行业制定科学的经营决策。党中央开发长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及早振兴中西部经济,由于历史的原因,在5—60年代,把大量的高、 精、尖、重型企业厂矿都牵至偏远的长江中上游的云贵高原、大别山区以备战争之需。在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下,这些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在军转民、拨改贷后,造成了数亿元的金融资产沉淀。为了活化这部分资金,也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本区域银行业必须为了共同的利益共同研制经营发展战略,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设施的改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基础产业的开发等达成共识,以求集约支持。其次是这种运作方式有利于长江流域经济建设的资金有重点的保障供给。从这几年的经济状况看,政府承诺长江的项目资金到位率仅占20%,仅去年前10个月,有资料表明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拖欠工程费用、机器设备购置等应付款达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7%, 正因如此,如果流域内的14省1市的银行联动运作,保守的估计, 也会形成数千亿元的资金实力,这对流域的开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证。最后是这种运作方式会使经济带的交通得到合理开发改善。交通是制约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纵观整个流域,至今仍没有贯通东西的铁路干线,没有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也没有自由进出的万吨货轮,更没有适应经济增长的航空运输工具。从而导致上游省城走宝成、上天津、下湛江,中游及下游城市走京广、京九及焦枝,纷纷把长江口移师广州、深圳、湛江和香港,几经周折,加大经营成本,削弱了边际收益,而作为联动运作的银行业,正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采用采股的方式,按计划、分阶段的进行交通设备的建设,以形成沿长江东西经济大走廊。通过便利的交通,在长江口发展各自的出口贸易。

(二)建立长江流域4大经济圈,促进流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需要银行业的联动运作。发展外向型经济,就是要建立和优化以出口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逐步扩大“两头”在外的生产规模,大进大出地参加国际交换。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不断地提高本区域的经济素质、经济水平和经济发展进程。在长江流域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认真分析该地域的基本概况,建设有流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型。长江流域主干道10省1市,全长6000余里,辐射14省1市,流域面积达180 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的1/6以上。在流域内,有高原,有盆地,有丘陵,有平原,地理位置横跨东西,经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相差很大。因此,站在经济的角度研究它,就必须用经济的手段——梯度发展的方法去解决它。具体操作方法是建立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4 大中心地市为发展极,周边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圈,进行阶梯发展,波浪推进。在上海经济圈,银行资金支持的重点除了浦东经济区的建立外,还要兼顾三港(北仑港、舟山港、乍浦港)的开发,使之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工及布局,发挥组合型的港口优势,并与上海港相呼应,以形成真正的“东方大港”。上海经济圈的建立,为溯江而上的其他经济圈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产品的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提供广阔自由的交换场所,这是带动上游3 大经济圈发展的龙头。仅邻上海经济圈的南京经济圈,银行的资金支持重心应以南京、九江、景德镇三个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的沿长江经济带和环潘阳湖经济带的开发上,把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成工业密集,技术高精,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先导示范区,通过便利的水上交通,把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上海,参与国际交换。在武汉经济圈,银行的资金重点是在以黄石、宜昌、襄樊为三角的江汉平原腹地“金三角”地带,以形成高产高效的出口农产品基地和汽车、冶金、化工及服装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外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产品的对外销售与扩张。在重庆经济圈,它有西南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原材料基地,银行业支持的重心应在于以天然气为主导的能源工业发展上,使之鼎力支持下游武汉经济圈的发展。4大经济圈的建立与发展, 是一种有流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它是以资金的大规模集约式投入为基础的,因而也是银行联动支持的必然结果。从银行联动支持的意义上讲,经济圈的建设有赖于银行在资金上的联动运作,并与银行有一种一荣俱荣的唇齿相依关系;从联动支持的进程来看,4大经济圈递级推进的过程, 也是银行自身商业化改造与完善的过程,沿江对外开放城市的日益增多,不断地借鉴着来自国际市场上的新动向,不断地吸收着来自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方式,这样可以不断地提高银行的商业化管理水平。

当长江经济带的金融部门的联动运作方式形成以后,一可充分而又及时地进行信贷支持,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总体规划,树立全局整体的观点;二可有效地避免粗放式“遍地开花”,分散资金、技术和人力的作法,从而实现整体布局的调整。

(三)长江流域改革开放给向商业化转轨、实现自主经营的国家专业银行提供了发展契机,而联动运作又是这个契机的最佳嵌入点。实际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放开了市场,的确给银行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但我们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高成本的资金、高额的资产负债率、低质量的信贷资产,这直接导致银行经营效益的失衡,导致金融盈利大户集中在东部沿海,亏损大户汇集于沿江内陆。因此,长江流域的开发给了沿江省市经济增添了催化剂,流域内银行业完全可以充分把握这次机会,发展壮大自己,形成流域沿江城市省会发展极,然后辐射全省乃至整个经济圈。事实上,转轨后的各商业银行实施联动运作,也是一种同流域、同企业的“共栖”或“共生”,是一种生存的需要。资产质量的低下,财务形势的恶化,外资银行的拥入,同业竞争的加剧,再加之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已迫使银行急需尽快找寻新的高效载体,创造新的效益生长点。作为“九五”时期跨世纪的最大项目,为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创下了成熟的可行的基础条件,这是因为:一、交通银行已作出表率,由交总行指挥沿江28个分行在31个城市的386个企业中, 成立巨大的银企股份公司,联手投资7.7亿,实现产值15.6亿元,创利1.28 亿元;二、各商业银行可通过“长江牌”项目,培植一批前景光明的优质项目、高质量的效益群体;三可通过不断发展壮大的增量优势群体项目去逐步消化、盘活濒临死亡的存量部门,以从长远的方面去拯救信贷资产。经济决定金融,享受着国家优惠政策的长江经济带蒸蒸日上的发展前景不仅倍受世界瞩目,而且已成为亚洲二十一世纪最具活力的经济热点。银行业现在要作的就是及早的认识它、研究它、开发并利用它。

二、长江流域银行改革与发展的联动运作需站在一个战略高度,从组织体系、战略选择等方面入手,综合社会各种因素,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银行在长江流域开发过程的指导思想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先导,三峡库区建设为契机,以带动沿江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加快国际化进程。同时也要坚持与各金融部门间的“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金融政策,坚决杜绝条块化行政割裂的金融大战,以形成长江流域金融支持一盘棋。

(一)组织体系构想:成立长江开发银行,形成一个以长江三角洲为主导,其它经济圈相配合规范化、层次化的金融运作体系。长江开发银行的组织形式是股份制的银企联合实体。为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建议由上海、南京、武汉、重庆4 大经济圈内银行及国营大中型企业按其本身的经济能力,分别出资5000、4000、3000和2000万元作为长江开发银行的股本。同时长江开发银行可在长江流域发行长江开发债券,以扩展其资金实力,用利益的杠杆把经济圈内诸城市连在一起,以有效地避免来自各方的行政干预,最大限度地发挥长江开发银行开发长江的作用。长江开发银行是整个流域银行联动运作的最高行政机关,它具有统一、协调、配置、调整、组合和分解流域内各分支机构经济资源及生产要素的职能,以做到二个适应:一是资源要素的静态配置要与当地经济现状相适应;二是技术要素的动态配置要与当地经济的增长相适应。其具体操作为:①在上海设立金融中心,成立长江开发银行支持流域发展规划指挥总部,负责并统辖区域内有联动运作关系的银行一切事务,在浦东、南京、武汉和重庆设立分部,分别负责统筹4大经济圈(苏、 锡、常、南、绍、舟)、(宁、镇、扬、马、芜、铜、安、九)、(汉、鄂、黄、咸、荆、沙、岳、常、益、宜、万、涪、恩)及(重、沪、宾、攀)等34个城市的联动运作。②为了更好地打好“长江牌”,进而“中华牌”,有效避免地方行政干预,而造成的资金分散和粗放经营,建议在2009年三峡库区工程完工前的这一时期,对这些沿江城市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在税务、投资、产业、资源等政策上给予倾斜。③在各经济圈的每一个城市设立支部,根据当地资源、技术及交通等特点,具体选择自身的依附产业,重长远效益,重长期投资,重点扶持国家高效产业项目,对每个项目的评估、申报、考察都要通过分部上报总部,以避免重复引进,重复投资,造成银行经营的资金浪费,以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经济开发格局。

(二)联动运作的战略选择: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建立新型的有主要产业依附特色带有专业性的国有商业银行。在长江流域搞联动开发建设首先要突出上海和武汉两大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形成分段拉动之势,齐头并进,以确保流域开发的第一步——浦东和三峡能按照国家预定的规划顺利实施。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从内在素质到外部条件,从可行性论证到实证性分析,在多种媒体上都有表述,特别是浦东近几年的发展已能作出肯定回答。在此已不多加赘述。对于武汉,不管是从基础条件、战略地位及现实要求,把它建设成内地金融中心,已是迫在眉睫。一是地理上的优势。“九省通衢”,它不仅是长江流域的中心,而且也是中南乃至全国的中心,辐射力极强。二是基础条件优势。从1886—1949年,先后有8个西方国家在武汉设立过20余家银行, 本世纪20年代,它已充当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当时的大小钱庄已发展到180家,而国内银行,从1926年到1949年也达到60余家,改革开放以来 ,银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到1994年,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2023家,平均每3000人就拥有一家金融机构,位于全国前列。三是机遇优势。三峡大坝的建设是延续到下个世纪初的国家重点项目,动态资金需求是3000亿元(1993年人民币)。据专家估算今后20—30年将要累计注入4000—5000亿元的资金,因此,对于三峡,国家每年将会调集数亿元的资金,这对武汉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政策良机。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从上游的攀西,到东海口的上海,在联动运作时,整体上要讲求协调一致性,在个体上讲求各自突破性。具体地讲就是,一要在各自经济圈内,兴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银行。如在有素有“绿色宝库”之称,幅员50多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达7 万平方公里的金沙江流域,兴建以农业银行为主体,其它商业银行为辅助的股份制“绿色银行”,重点支持“世界渡假公园”的开发,充分的利用这里森林品种奇、珍动物多、环境幽静、大落差的水流奇观,产生绿色效应。在川江河段,利用本区域丰富的天然气特点,应兴建以泸州为重心城市,以工商银行为主体,其它商业银行为辅助的股份制的“天然气银行”,重点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利用及管道网络的建设。只有首先抓住并控制基础产业,才能有效地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在“高峡出平湖”三峡地段,银行的资金重点应放在以建设银行为主体,其它商业银行为辅助的股份制“三峡银行”的建设上。三峡大坝的兴建,将大大缩短我国沿海战略向内地梯度转移的进程,也加快了长江经济开放开发的速度。因此,它应引起总部的高度重视,根据需要尽可能调动所需资金,使三峡银行尽早站稳脚根,以求外向发展。也为农业银行在未来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部享有一大市场打下基础,把三峡农行建成长江流域乃至整个银行系统对口支援三峡建设的窗口。随着三峡工程的动工,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的水患问题。从而使江汉平原及洞庭湖平原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农副产品产量,可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布局,使这一区域优势资源得以大规模的有效开发。经济实力和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使这一区域迅速建成能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媲美的社会、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和综合性商品创汇基地。“两湖熟,天下足。”因此,这里极有可能成为仅依附农业就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优良的信贷资产质量的商业银行。鉴于它在未来的重要作用,也应纳入总部联动扶持的重点项目。二是建设一批综合性的隶属开发银行的股份制金融百货公司。从中游的武汉到下游的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南京、镇江、南通以至于上海,这些城市不仅据有良好的人文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具有扎实的工业根基,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自由的资源配置,形成长江流域中很具实力的“效益增长点”。在这些地方的银行机构一切应向商业银行看齐,在办好传统存、贷、汇、结算业务外,还要注重开展投资业务,要注意研究区域特征、产业特点。如武汉的汽车、冶金、纺织、铜陵的铜矿,马鞍山的煤,镇江的海口,南通及上海的轻工机械、房地产等这都应成为银行的信贷定位。

三、实施长江流域银行改革与发展联动运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长江流域银行联动运作作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分工合理、基础设置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和城乡一体化高度经济文明区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联动运作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①人才问题。在长江流域诸城市,银行间人才短缺,不平衡现象十分明显。在此,我们仅对农业银行四大经济圈的四大中心城市进行对比分析(90年,见下表),发现高级职称,主要集中于上海、武汉,这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但从人才占比看,这仍显单薄,即将成为国际金融大都市的上海,金融人才仅占全市知识人才的2.9%(1994 年统计资料),其它城市更是如此,没有一定的人才优势,搞金融银行联动就会失去根本。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点作起:1 )建立一种流域内金融人才自由流动的网络系统。其关键是银行各级人事部门要下设人才交流委员会,在金融人才的培养、使用上,总、分、支人委会要上下联动,分工合理,利益共享,形成从大局着想的整体优势。其工作程序是每年在年初各级人委会要调查、摸底,科学地预测三至五年内本区域人才需求状况,做到心中有数。2)形成一个市场。 这就是一个实现自由活动、合理配置、各尽其能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市场。至此,就需要首先在流域内的银行中四大中心城市率先取消户口制而替代于身份证制。彻底消除遏制人才最大潜能发挥的病结。二是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人才交流大会。据人事部门统计,1994年一共有2155次交流会,参加人数达290万人,并且有61.67万人达成意向协定,这说明在长江流域银行间开展人才交流大会也是一种可行的、效益较好的人才结构调整方式。三是改革现行的用人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包括识人用人和爱人的整套战略。我们可在总部设在上海长江开发银行内建立流动银行人才信息中心,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四大经济圈银行分部每年要仔细、精确的匡算出各类人才的盈余及缺口,认真上报人才信息中心,银行总部可采用住房、晋级、子女就学、就业等多种优厚措施,鼓励人才流动,其次在流域内树典型,开展爱行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形成一种优良的人才流动氛围。四是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大力加强人才交流和培训工作。从目前的现状看,由于中西部的经济差异,也就出现了在长江流域靠近上海,它的高级金融人才也就越多,而溯江而上,它的人才优势则呈阶梯减小,一度出现恶性循环状态。因此,在4大经济圈内 ,应有计划的通过行政手段建立流域内干部交流使用制度,把发达地区的管理方法、方式及经验移植到经济不发达地区,使之在异地开花结果。 3)实施一个计划。这就是“孔雀长江飞”计划。实际上人才并非都是唯利是图,只顾个人发展的。人才竞争最根本的不是靠工资、福利待遇去竞争,而是靠发展机会竞争。深圳、海南的发展初期,物质条件很差,之所以能吸引到成千上万的人奔向那里,是因为那里有人才创业发展的机会。三峡工程巨大的工程量和物资设置需要量以及巨额资金的注入,必将形成强大吸引力的“三峡大市场”。我们可充分利用这样有利的时机,大力宣传,造就一种态势,使人才感到在那里大有作为。

总计 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

上海 8486551057 4659

南京 24367 235 1324

武汉 353623303 1640

重庆 45608 304 2450

②资金问题。在开放开发长江流域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另一重要问题是资金问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外商则把资金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而内资则深感“复关”的紧迫,都在不余遗力的向外投资扩张,使长江流域的开发出现巨大缺口,仅三峡工程一处,现在缺口达850 亿元人民币,为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实施资金的联动运作方案,我们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整体平衡,重点突出原则。“长江经济就象一头深陷泥潭的水牛,要想使水牛脱离泥潭,先牵牛鼻子,提牛尾巴还远远不够,它必须从中部牛肚子上使劲”,这就是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关于长江发展的牛肚子理论。对于银行来说,在兼顾各经济圈独自联动发展的基础上,还应站在战略高度,集中资金,从中部突破,在中部以武汉为重点的三峡地区,应成为金融支持的热点,使三峡大坝建设成为与上海浦东遥向呼应的东方明珠,使湖北武汉建设成能与上海鼎立的金融中心。二是统筹兼顾、着力大局的原则。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下的平衡增长方式到商品经济极不平衡的市场经济的过渡,从70年代前的“和平共处”到之后的“分灶吃饭”再到最后的“诸侯经济”,限制了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及流动,从而导致以经济建设为主导的父母官,滋生出一种思想,资金只能融进不能融出。因此,我们要求流域内各经营决策都要站在国家开发的角度看问题,要看到暂时的资金调出是会在将来受益,是会产生“1+1〉2”的效果。 如在长江流域,经济增速较快的几大城市也正是资金融通灵活、金融发展迅猛的几大城市。下面是1990年12月份三大城市资金流动表(单位:万元)。

拆入小计省内省外 折出小计 省内省外

上海376572373142

3430402777 376314

26463

武汉16600 7100

9500 — —

重庆52174 20085 32089 34425

20085

14340

到了1993年,武汉组建了金融中心,1994年底,融资业务辐射到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近500余家机构,累计融通资金685.67亿元。 到1995年9月底,融通资金达925亿元,而上海在1995年共拆出资金近 900亿元,全市拆借市场总量达3492.82亿元。在本身健康发展的同时, 也较好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腾飞。因此,各级金融决策层是一方面要不折不扣的执行总部的宏观调拨计划,另一方面也要从思想上彻底转换脑筋,做一名有现代经济头脑的决策者。三是坚持自求平衡、阶段发展的原则。在长江经济带的4大经济圈所涉及的14省34个沿海城市中, 对于资金的流动方面都应参照总部资金调剂中心的“统一规划,弃小保大,联动发展”原则,确保流域里2大经济发展极浦东和三峡的快速发展。 在长江经济带的阶梯城市应该是一级为上海、南京、长江三角洲城市,二级为武汉、宜昌、重庆等城市,三级为泸州、攀西等城市,一级带动一级。在开发上有个优先级。这种建立发展极实施阶段发展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最后,为了保证资金联动运作的方便快捷,建议在长江流域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的现代化管理,统一完备流域内资金的报价、成交、清算系统,加速资金的周转,促进融资市场的纵深发展。另外,在长江流域沿江城市中要放开外域银行承兑汇票的再贴现业务,以推动长江流域票据业务的发展,为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形成提供全面服务。

③技术问题。技术的联动内涵可界定为各分部各跨行政区划的省份城市、中心城市之间在硬件包括高效金融服务手段、完善创新的金融工具等及软件包括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工作技巧及管理办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以创造出联动效益。由于流域间的经济梯度和环境不同,从而产生各经济圈银行间技术上的阶梯差异,有的城市实现586 等高档微机联网、通存通兑,而有的城市却还停留在低效状态。因此,适应长江流域经济开放开发飞速发展的要求,就很有必要对技术实施联动运作,逐渐平衡这种差异水平,把上海经济圈发达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逐渐向南京、武汉、重庆经济圈阶梯推进,如上海的金融工具创新技术,象国债、期货、期权交易、离岸金融、CD发行、外汇期货业务、票据贴现以及股权存单等;用人机制,象浦东分行管理机关不足80人,但仍然创造出同行瞩目的骄绩,如上海分行在全国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实现了1995年人均创利10.3万元的好效益;在市场应变方面,浦东农行开发了专用收税卡,统收了农行开户单位税款,仅此一项每年可组织存款5000万元,而南京分行利用信用卡代收全市有线电视费每年组织存款达2000万元。除此之外,公积金的支付与查询,扩大了购房按揭业务也颇值得推广,并且电话银行也办得很具特色,“只要你一个电话,剩下的事全交给我们。”这是电话银行的服务宗旨。银行间的联动运作也就是要把这种现成的技术,该借鉴的要借鉴,该发展的要发展。因此,必须:1 )在各联动运作分部下设技术调剂中心,它的职能是对这些先进的工具、手段以及管理经验和技巧进行调剂和推广,使区域经济的联动辐射步伐频率加快。2)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例会制度。 定期的例会可用作一方面来分析当今国内国际金融业发展形势及对我们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及急需引进的创新工具,急需下拨调剂的金融技术;另一方面,慎重对待各地银行在创新金融技术方面受到的各种挑战及需要进行调整的分析论证报告,使各分部间随时都处于主动地位。不定期的例会仅指在一些突发性案件和各种技术设备出了不可预测故障,由于现代化金融犯罪活动导致的金融损失后,通过不定期的例会,及时发现情况,研究处理紧急应变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或扼杀在萌芽之中。3 )建立定期的岗位培训制度。其目的仅在于对这些技术的操作者提供不断的“充电”机会,使他们不至于在新的技术面前束手无策。岗位培训的另一层作用是使这些专业技术人才能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压力感和责任感,也会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根据当地的金融发展状况及金融经济走势,适时的对引进的软件加以校对,修正和改进,建立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最适应自己需要的金融技术系统。

④信息问题。目前,长江流域金融产业信息化的建设基础配套条件尚不完备。为此,在流域内的银行业关键的一步是要建立平台、实现联网。要加快全面联网步伐及早建设形成一条覆盖全流域的中国长江金融网络(CZFN),实现“天地对接”。在联网方面,仍要突出上海的龙头地位。现在上海银行业的电子技术发展得很快,如工行上海分析,采用IBMES9000大型机,通过DDN网络已实现了本系统跨省、市联网;农行采用了微机形式,通过电话拨号方式也实现了联网;中国银行也是IBM 大型机的电话专线组网;建设银行采用了IBMES9000 专线和微机拨号二种方式,而交通银行却采用了日立M—740中型机与邮电分组两种交换网方式。 从而实现各专业银行的全城通存通兑, 门市业务电子覆盖面达到100%,这种网络基础是其他经济圈所不能具备的。在上海, 现在亟待解决的是要通过X·25数据分组交换网,把银行间各种组网实现对接, 然后通过总线型的拓朴结构向南京、武汉、重庆扩展。在操作中要求对流域内实施联动运作的银行业应建设以下三个系统,以完善自己的现代化运行能力。一是各经济圈内各银行间的信息互联共享系统。在银行、会计、总帐系统的基本框架上,通过数据通讯网把自己的各分支机构及自动柜员机与经济圈最高中心城市——分部的计算机系统实现对接,形成一个完善的一体化内部清算系统,并且可以帮助银行进行经营成本管理及财务、人事、行政管理特别是协助银行进行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管理,为存款利率、资产评估、贷款利率等实施科学决策。二是各经济圈间的信息系统。这是各分部间为了实施全辖区、整个流域存、贷、汇、结、售一条龙,提高银行办公自动化速度的关键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协调统一,步频保持一致,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流域内银行的信息交易成本,实现大规模的集约经营。三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系统。随着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现在客户可以不需要到银行就可以处理绝大多数银行有关的业务往来,流域内银行信息化联动发展的最终方针应该是:共用一个公共系统或公共网络来实现客户与银行及银行之间的所有业务往来活动。接着第二步是要健全机制,实现流通。长江中上游各经济圈和下游的差距,与信息资源没能及时相互传输是不无关系的。一切先进的方式、方法、手段不能及时传播,其它经济圈便会丧失机会价值。因此,我们认为应迅速健全信息的收集、反馈、传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流域内信息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实现金融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

标签:;  ;  ;  ;  ;  ;  ;  ;  ;  ;  ;  ;  

论长江流域银行改革与发展的联动运行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