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学社会研究课程标准与指导思想述评_美国社会论文

美国中学社会研究课程标准与指导思想述评_美国社会论文

美国中学社会研究课程的标准与指导思想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美国论文,指导思想论文,课程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美国的中学,社会研究的学习正如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形一样,教师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运用创造性的和强有力的策略促使社会研究科的话题对学习者而言富有生命力;并且,全国的一些委员会和使命团体(task forces)三番五次地在草拟建议书以求改革费时低效的社会研究课程的教学。

不过,委员会之间对社会研究课程的教学建议总是摆脱不了尖锐的主张分歧,结果,科学科、数学科和语言艺术科所能达成的进步意义上的共识在社会研究科上往往步履维艰。比如1998年,布拉德利学校历史科委员会(the Bradley Commission on History in Schools)在其发表的《构建历史课程》(Building a History Curriculum)报告中就罗列出以下主要的问题:历史应该是作为活动来教,还是作为“社会人所为”(something you do),抑或文化的遗产来教?历史课程应该是由美国社会的多样性还是由以西方价值观念为主流的政治遗产来确定和推动?应该是关心普通大众和日常话题的社会历史起主要作用,还是关心社会精英及其决策的政治历史起主要作用?历史应该强调的是事实还是概念、是编年史还是个案研究、是叙事史还是主题史?

一种更深层的分歧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即社会研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只是综合了多门学科而已,其中每门学科都要求占据一定量的时间。规定每一门学科标准的文件都是以一个宣言开篇来宣布其工作都是于民主社会的未来至关重要的。唯一的例外就是1994年,全国社会研究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出版的《社会研究课程标准》(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做出种种努力来整合诸多学科领域,如历史、地理、经济学、政治科学和社会学,不过所述学科的捍卫者们不以为然,对此努力持怀疑态度。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围绕着争议的价值和责任范围展开的。布拉德利委员会的报告论述到,究其本质,历史不是主观愿望的,也不是有偏袒的或以劝人归宗为目的的,而只是昭示历史的事实于今人供权衡而后决策。

1994年,全国社会研究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期望优异:社会研究的课程标准》(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更是往前跨了一步,认为社会研究就是做好准备并积极参与社区的社会和政治活动。

学校教育被视为促进社会稳定和培养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的途径,其中,社会研究为把学生置身于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之中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同时,社会研究为学生质疑传统的价值观、审视社会发展的轨迹以及让在校的未来的社会公民为变化的工作世界做好准备。因此,社会研究这门学科注定要产生异议和争执。比如,在《美国历史的全国标准》(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the United States)出台之前,1992年出版的题为《历史的教训》(Lessons from History)的初版本就遭到迪恩·雷维奇(Diane Ravitch)等一些保守派的攻击,理由是该书过多地强调了土著居民、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以及过多地关注了美国历史进程中的失误与暴力。结果,美国参议院投票以99票对1票的绝对势力驳斥了其观点。随后,在新的版本中就降低了对过去失误和暴力的关注。其后出版的《美国历史的全国标准》在二者之间折中地寻找一种平衡以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反映社会的历史。

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没法避免,要保证对保守派的攻击做出恰当回应的客观要求使得社会研究课程的教授就变得比其他学科更难了。其实,并不是要满足让学生更积极的融入的要求以至于学生认识到支持者们认为重要的事实,而是历史和地理的标准只要求更广的覆盖面、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用于该学科的时间。

一、全国社会研究委员会确定的社会研究标准

全国社会研究委员会把社会研究的课程内容分为10大主题,并确定了每一个主题的达成标准:

1.文化。社会研究应当为学生提供文化学习和体验文化多样性的机会。通过文化的学习,学生要能够质疑和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不同文化所共有的特征是什么?诸如文化中的宗教和政治理想这样的信念体系是如何影响文化中的其他方面的?文化是如何变化以适应不同的观念和信仰的?语言告诉了我们有关文化的什么信息?在学校,文化这个主题一般出现在地理、历史、人类学以及跨学科的多元文化的话题中。中学学生要学会理解和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和其他学科中重要的、复杂的有关文化的观念,如适应、同化、文化传入、文化传播以及不和谐等来解释文化以及文化体系是如何起作用的。

2.时间、连续性和变化。社会研究应当为学生提供体验与机会以共时和历时地研究人类看待自我的方式。学生要理解他们历史的渊源和给自己在时间的长河中的定位。这方面的理解包括:现实社会的过去是什么样的,以及事物是如何变化发展的?阅读和重构过去允许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发表对如下问题的观点:我是谁?过去发生过什么事情?我与过去的人和物的联系是什么?世界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将来会怎样变化?我们对与过去的相关性感受为什么会变化?从一个时间跨度来看,我们对自己生命历程的观点为什么会被看作一个更大的社会群体的历史的一部分?我们个人的经历如何反映不同的观点和影响现在的思想和行为?

这个主题一般出现在这样一些科目里:(1)包括历史各种方面的观点;(2)在考查社会话题的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3)培养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用来研究过去以及与现在相关性的思维习惯。中学学生要学会对过去事件更复杂的分析和重新解读,考查其与现在的相关性以及对未来做合理的推断。学生需要把有关民族、事件和背景的个性代表整合起来以形成更为整体性的概念,其中,连续性和变化在时间发展过程和跨文化背景中联系起来。学生还要学会运用历史的知识做好知情和理性的选择与决定。

3.人物、地点和环境。社会研究应当为学生研究人物、地点和环境提供体验的机会。技术的发展使超越地域的限制成为可能,并把各个层次的学生与社会、世界联系起来。今天对社会个体社会的、经济的和公民的等方面的要求意味着学生必须具有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理解能力来回答以下问题:事物处于何处以及为什么?事情的分类反映了什么标准?地区是一个什么概念?地形是如何变化的?地形的变化对人的意义是什么?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学习者针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做出知情的和理性的决定。在学校,这个主题一般出现在对地区研究和地理相关的科目中。中学学生要能够在广泛的领域理解和运用地理的知识,包括美术、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学生们拓宽对各种文化的知识的同时,不管是当今的还是历史的、地理的概念对于他们理解全球的联系就变得必不可少了。在学生对待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时候,核心的地理知识主题对于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应当得到认可和进一步研究。

4.个人发展与身份。社会研究应当为学生提供研究个人发展与身份的体验与机会。个人的身份是由个人所处的文化、群体以及制度的影响等方面塑造的。人们是如何学习的?为什么人们按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出行为?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人们的学习、感知和成长?在不同的情景中人们如何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这样一些问题对于研究人是如何从少年成长为成年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考查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有助于理解各种社会规范和人物身份之间的联系,影响身份形成的社会化过程,以及隐含在个人行为背后的伦理法则。在学校,这个主题一般出现在与心理学和人类学相关的科目中。中学学生需要有各种机会来考查人们的行为方式,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核心概念。

5.个体、群体和机构。社会研究应当为学生提供研究个体、群体和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体验与机会。各种机构在我们的社会中起着彼此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作用,如学校、教堂、家庭、政府组织以及法庭等。各种机构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它作为一种组织来体现深化其组成成员的核心的社会价值观。因此,学生需要了解机构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因素控制和影响着组织的存在与发展?组织是如何控制和影响作为组成成分的个体和文化的?机构如何被维持或改变?利用社会学、人类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个体、群体和机构,以致于学生能够回答以下问题:机构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个体如何受到机构的影响?机构如何发生变化?在机构变化中个体的作用是什么?在学校,这个主题一般出现在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和历史相关的科目中。中学学生应当理解巩固社会和政治机构的传统与范例。学校应当给他们提供机会去考查、运用乃至增加与行为科学和社会理论相关方面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当这方面的知识与个体和群体围绕需求、信念和利益组织起来的方式有关的时候。

6.权力、权威和管理。社会研究应当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来学习人们是如何创造和改变权力、权威和管理的结构的。理解权力、权威和管理结构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在现代美国社会及其他社会的促进性作用。在探讨这个主题时,学生要弄清以下的一些问题:什么是权力?权力表现为什么样的形式?权力如何获得、使用以及证明使用恰当?什么是合法的权威?政府是如何建立、组成、维持和改变的?如何使政府对公民的需要及利益做出反应?公民的权力如何得到保障?通过考查各种管理体制的目的和特征,学生要理解政府与组织是如何解决冲突以及建立秩序与安全感的。通过研究个人的权力和责任、社会团体的需求和一个公正社会的各种特征,并通过运用政治学和法律的概念和方法,学生要成为有效的问题的解决者和决策者。在学校,这样的主题一般出现在述及政府、政治、历史、法律或其他社会科学的科目中。中学学生应当有机会运用他们的社会知识和技能,以及适当地参与不同层次的权力、权威和管理。

7.生产、分配和消费。社会研究应当提供机会让学生研究人们为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是如何组织起来的。人们消费的欲望总是在突破能够得到的资源的限制。结果,人们创造了很多的方法来着手解决4个基本的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组织生产?产品和服务如何分配?什么是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和管理)最有效的分配?在学校,这个主题一般出现在述及经济学的概念、原则和问题的科目中。中学学生要掌握经济学的观点和深入理解核心的经济概念和原理,特别是注重考查与健康医疗、资源利用、失业和贸易相关的国际国内经济政策。

8.科学、技术和社会。社会研究应当给学生提供机会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实,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祖先打造的第一批粗糙的工具。技术的发展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新技术总是比取而代之的旧技术优越吗?新技术总是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变化,其中有一些还是未曾预料的,人们从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领悟到什么?人们如何应付变化不断加快的步伐,或克服技术失控的恐惧感?在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时代,人们如何保持基本的价值观和信仰?这个主题一般出现在述及历史、地理、经济学、公民和政府的科目中。中学学生要学会更多地思考人们如何利用好技术和如何控制技术的负面影响,比如他们应当要有机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及其后果:使用机器人生产产品,电子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等。

9.全球联系。社会研究应当为学生提供机会来研究全球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对国家利益和全球整体利益之间紧张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对以下许多领域长期存在的和新出现的全球问题找到可能解决的答案:健康医疗、经济发展、环境质量以及普天下的人权等。分析世界文化不同形式和相互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经济的竞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民族之间由来已久的仇视与敌意、政治和军事的联盟以及其他现象。这个主题一般存在述及地理、文化和经济话题的科目。中学学生要能够系统地思考个人、国家和全球的决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结果,包括一些批判性的话题,如和平、人权、贸易和全球生态。

10.公民的理想与实践。社会研究应当为学生提供机会研究作为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公民所应有的理想、遵循的原则和社会的实践。理解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有的理想和实践对于全面参与社会活动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是社会研究的中心目的。社会研究的学习者都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公民参与以及如何参与?公民身份的含义是如何演变的?什么是权力和责任之间的平衡?在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在全球,公民的作用是什么?在学校,这个话题一般出现在述及历史、政治科学、文化人类学以及诸如全球研究和法制教育等方面的科目和单元。中学学生要认识社会需求、分析公共政策的导向以及努力维护个人尊严和公共利益。他们要学会亲身参与社区服务和政治活动以及运用民主的程序来影响公共政策。

二、全国社会研究委员会对社会研究课程教学的建议

1.全国社会研究委员会建议社会研究的教学在以下方面着重增加:(1)深入研究社会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核心话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学习内容做选择并尽量发现人际作用的复杂性。(2)强调把学生置身于有关人文的重要话题的探究与问题的解决活动之中。(3)学生在更广泛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事务中积极参与和决策,在此过程中亲身体验对学校和社区利益的责任感。(4)积极参与交互式的和合作性的课堂研究活动,这种活动把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集中了起来。(5)把社会研究和其他领域的课程进行整合。(6)丰富学生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历史和地理的内容与联系,以便于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经验去理解美国社会的制度、社会团体的话题以及日常生活的问题。(7)学生能够理解美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能够用多元的价值观来评价各种民族与社会群体的历史与文化,能够有责任感地看待生存的环境变化。(8)学生探究学校和社区中不同群体的文化,培养对社会研究课程的主人公意识。(9)恰当地使用评价以便于学生进一步地学习,同时又提高学生的有责任心的公民意识和促进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习惯的养成。

2.全国社会研究委员会建议社会研究的教学在以下方面着重减少:(1)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以至于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深入理解社会研究领域的一些核心概念。(2)对课本上的逐个孤立地记忆。(3)脱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的具体实践,只是更多地强调公民身份的认同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4)讲义法贯穿整个课堂,学生被动地坐着听;课堂上能力欠缺的学生被剥夺了与其他能力较强的学生一样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机会。(5)把社会研究的学习活动局限于课本的阅读和知识的测验上。(6)想当然地以为学生对社会研究提出的话题无知和不感兴趣。(7)课程的内容只局限于主流的文化遗产。(8)课程的内容与社会研究的话题不密切相关。(9)只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年级末进行评价;评价只是局限于事实性知识的检测和课本信息的记忆。

三、全国社会研究委员会提出的教学指导思想

全国社会研究委员会对社会研究教学在提出以上建议的基础上,还阐述了该委员会对教学的指导思想:

1.社会研究需要学生有经常性的机会去深入研究该领域的一些中心话题。社会研究的教学如果面面俱到就会流于形式和肤浅,正如一桶量的涂料,要完成尽可能大的面积的覆盖就只能保证一丁点的厚度。所以,每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社会研究的报告都认为真正的学习必然包括对人的生存的复杂性的深入理解。比如,《美国历史的全国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United States History)就规定社会研究所根据的材料不只是来自于一个渠道,而是除了历史课本之外,还应包括各种各样的历史文件、书籍以及文物,这样可以深入地反映出对于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不同声音、描述、解释及观点。《期望优异:社会研究的课程标准》同样也强调在适当的话题覆盖面的前提下深入发展对一些重要观点的理解;最有效的教师会重点选取那些与学生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最有代表性的个案来展开社会研究的教学。

诚然,社会研究也包括很多的领域,比如历史、地理、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其中每一个领域也都包含着各自重要的话题。所以,社会研究的教师面临的选择只有一个,即或肤浅的面面俱到或有选择性的纵向深入。其实,学生在12年的公共教育中也不可能对广泛的社会研究领域的知识实现面面俱到,因此,突出重点和选择深入的策略不仅可以保证理解与掌握的质量,而且还为学生日后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继续进行探究做好前期的准备。

2.社会研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乃至更广泛的社区活动,社会研究就要突出社会性参与。这也可以算作是社会研究走向深入的另一种方式。《期望优异:社会研究的课程标准》在其“有力的教与学”一章中也强调指出通过亲身经历发展个人认识的主张: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或拷贝课程内容,而是通过使其与已知的知识产生联系的方式来加工新的知识;学生不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掌握知识的,而是努力投身到知识的情景和探究的过程之中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观点;学生的社会研究不是复写原来的内容,而更多的是注入自己的个人化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基础之上的改造,因此,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总会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价值观念、信念与理想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和谐共处的最佳方式就是加强对话与交流。

社会研究的主体性积极参与这一理念突破了社会研究的学习局限性在学校和课堂的传统做法。比如,就信息的收集而言,很多的社会团体和政府组织都会欢迎青年学生去参观访问,并乐于介绍本职的工作和充当学生社会研究的顾问。另外,学生就种种疑问和社会工作的建议给社会团体和政府组织的人员致信和致电等等都是主体性的积极参与社会研究的方式。

3.社会研究应当涉及到美国社会存在的各种文化,并且要探究学生基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来认知社会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方法。不仅少数民族的学生与自己民族发展的历史被隔断了,而且大多数各年龄段各阶层的学生对影响他们自己祖先和家庭的各种历史和政治的因素也知之甚少。但是,如果社会研究课程提供机会让学生就过去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以及现在存在的现象和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向社区成员、政府组织或社会团体的人员进行请教和访谈,那么历史、政治、经济学、文化以及社会学的有关概念和原理都会变得有意义。简言之,少数民族的学生在社会研究课程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够看到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主流的声音,而且还要能够看到自己民族的发展史和对整个美国社会的贡献,后者是他们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家园。

社会研究的教与学方式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习的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比如,如果教师在讲授美国本土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记忆北美大陆从非洲大陆移植来的林林总总的种类,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因为必然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感觉到这与自己本民族没有联系而觉得自己被排除在课堂学习活动之外了。但是,如果教师在社会研究的课堂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历史的民族性、文化的多元性和社会的阶层性,给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鼓励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对话和沟通,倡导理解与尊重、欣赏与交流,那么所有的学生可以在社会研究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民族历史与文化有价值的方面,从而全面客观地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必然。

4.社会研究应当经常性地使学生置身于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从而培养起有责任感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和习惯。教师一旦确定了重要的话题并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研究课堂的活动中来。对于那些缺乏小组或同伴合作学习的技能与习惯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与同学分享,同时也学会倾听别人的思想和看法,从而融入到共同学习体中去,关心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努力培养起社会主人翁意识和历史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促进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社会化”过程本身都会使学生在校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受益无穷。

社会研究所涉及的许多概念和原理、现象和问题都是复杂和抽象的,往往教师的讲授会因为彼此阅历与背景的差异而不能够为学生的深入的理解越俎代庖,所以学生通过独立探究的方式获得体验的过程,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获得对社会研究领域相关的知识概念的切身体会和个人化的解读。

5.社会研究课程的评价应当注重反映学生的思维水平、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有责任感的、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公民的目标。有关社会研究的诸多报告都强调社会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落实到民主社会所要求的公民素质的养成。因此,社会研究课程的评价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研究的评价比其他的学科来说更需要加强师生间的对话。教师必须要把握和引导学生对核心知识内容的切入和展开。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畅所欲言、直抒胸臆的机会,并且在恰当的时候因势利导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便于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进行碰撞从而产生更深邃的思想火花。教师也应当作为一个平等的学习者参与其中而不是一味地做学生观点的裁判。教师在学生们讨论和争辩的过程中揣摩他们对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联系社会现实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取丰富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评价所需要的信息。另外,为了真正反映出民主社会倡导的民主意识,学生也应当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如就一个好的社会研究项目、一篇好的社会研究论文的标准等等和教师一起讨论并确定,这样使得社会研究的评价主体走向多元化,可以听到学生的声音和反映学生的价值判断。事实上,有意义的评价问题本身也是一个有价值的社会研究的话题。

标签:;  ;  ;  ;  ;  ;  ;  ;  ;  ;  ;  ;  ;  

美国中学社会研究课程标准与指导思想述评_美国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