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性专业集贸批发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若干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贸论文,区域性论文,批发市场论文,规律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区域专业集贸批发市场,是指某经济区域的以经营专业商品为主,以批发购销为主的自由贸易的集贸市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较高的区域消费品专业集贸批发市场有河北石家庄的新华服装集贸市场、山东寿光县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辽宁海城市的西柳纺织品批发市场、哈尔滨市的周家大市场、沈阳市的五爱市场、浙江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成都市的荷花池市场、湖南的怀化中心市场、广东的流沙镇服装市场、河南开封的相国寺大市场等。这些市场的明显特点是辐射范围广,基本上都能辐射几个经济区域,甚至覆盖全国,有的商品还跨出国门;购销批量大,年成交额以亿元计;吸纳人员多,每个市场的从业人员都超万人;经济效益大,年上缴国家和地方财政利税数千万元。这类市场的魔力之大常常令世人瞠目:原先的国有批发企业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本已门前冷落车马稀,但一旦裂变为单体公司跨入集贸批发市场,便大显神通,做活了许多大生意;国有工业企业有些产品积压严重,跻身于这类集贸批发市场之后,销量便成倍攀升。区域性专业集贸批发市场的魔力是从哪里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确实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些认识。
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对社会环境有客观要求
市场的形成初期对社会环境有客观要求,主要包括:政策稳定,治安良好,交通方便,入市者诚信为本,入市商品合乎自然流向等。大型集贸批发市场按其在流通过程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产地市场、中转市场和销地市场。不同类型的市场对社会环境的要求除了上述共同点之外,还各有其特殊要求。产地市场要求临近生产加工地,原材料丰富,加工技术先进,产业政策宽松,资金实力雄厚。市场形成初期主要是本地人力物力财力加工生产,市场的发展则更多地吸纳外地实业家和资金来投资建厂,参与生产加工。导致产品系列化、规格多样化、花色丰富化,不同类型的生产者之间能够展开市场竞争。中转市场形成初期要求坐落于交通枢纽城市的距离车站码头较近的地理空间位置,吞吐货物方便快捷,有比较健全的储运设施,有纵深广阔的开发腹地,围绕中转市场四周的经销商户呈网络状分布;中转市场进一步发展则需由政府出面统管市场,使入市客商的税费负担明显低于周边市场,为客商入市往来提供方便、优惠、安全的生活条件。销地市场则要求当地专业商品购买力强劲而生产加工能力相对较薄弱,对专业商品需求缺口较大。销地市场的发展有赖于市场管理者对外来商户实行一碗水端平的政策,严禁本地或其他不法商户欺行霸市,搞不正当竞争。当然,市场的分类在刚刚成型时其特征明显,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三种市场类型往往会相互渗透,产地市场兼具销地市场的某些表现,中转市场周围也会出现生产加工者,销地市场也有商户搞中转交易等。因此在分析市场类型时应着重分析其主导类型,同时不可忽视其相关表现。
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专业集贸批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是市场的天然性。商品生产发展了,顾客消费有需求,必然要寻找一个场所进行交换。所以市场的出现是必然的,人为地抑制、取缔往往显得无力和被动。这个地点驱散了交换的人群,那个地点又会冒出来;今天取缔了,明天又会出现;公开的市场撤销了,地下的市场依然存在。因为集贸市场具有天然性的特点,所以文革动乱时东北地区强令推行的“社会主义大集”就行不通。无数个大型集贸市场一般都经过几次取缔又几次复生的事实也是明显的例证。所以集贸批发市场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既不能任凭长官意志去人为地制造,又不能胡砍乱撤。政府只有顺应其天然性的特点,热情扶持,认真管理,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第二是市场的排它性。既然市场是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而形成和发展的,那末能否通过多建市场而反过来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呢?答案是否定的。市场的形成具有天然性,当然就不能人为地“制造”。从研究国内十几家大型集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实践发现,什么地区出现一个什么类型的商品市场确有其独占性。只要这个专业市场已经成型,并且管理得当的话,那末这个地区同类型同规模市场便不可能再出现。即使人为地“制造”出来,也不可能持久保持活力,最终会中途夭折,事倍功半。当然,如果在同一地区不同地点根据需要跟大型市场联手组建其同种类型中小规模分级市场,还是可以奏效的,这样容易形成能体现规模效益的市场网络。
第三是市场的相关性。无论是产地市场、中转市场还是销地市场,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低档到中档、由单品种到多品种的不断发育过程。市场规模由小到大,商品档次由低到中的发展速度与市场辐射范围内的消费水平提高速度基本同步。消费者收入提高,在选择商品时便会提出中等档次的购买需求,经营者手中的中档商品顺销,便会拉动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方向向中档品转移,因而市场上的中档品便有取代低档品的趋势。这便是市场商品档次变动的纵向相关。从商品的品种上考察,则还存在横向相关关系。市场刚一形成时,往往只有一种商品,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跟这一种商品有连带关系的相近商品便会相伴而生。这种横向连带关系最常见的是生产过程连带和消费连带。生产过程连带指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出现后,紧随其后便是生产这种商品的原材料、生产该商品的其它附产品涌入市场。市场的相关性客观上促动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膨胀。
第四是市场的高收益性。由于大型专业集贸批发市场具有天然性、排它性和相关性特点,就决定了它的高收益性。市场具有天然性并不是说市场可以自动发展,市场发展需要扶持,需要按市场发展规律搞好硬件建设,要搭棚档、设铺面、辟柜台、盖库房,架设通讯线路,组建管理机构,这是一笔相当大的支出。但根据各地大型集贸批发市场的经验分析,这种支出一般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即可回收,以后的纯收入便会大幅度上升。诚然,市场的高收益性会使得各个相关行业、相关部门都为之动心,但市场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大型集贸批发市场不能由行业办,不能由任何一级主管部门办,否则频繁地交叉检查的出现在所难免,严重干扰入市商户的正常经营。只有让政府出面管理,将众多宏观调控职能聚于一身,才能把集贸批发市场管理好。
三、无形市场要同步发展
集贸批发市场是专业商品批量交换的场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市场。实践经验已经有力地证实,有形市场形成以后,便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无形市场同步发展;只有无形市场配套之后,有形市场的发展才能迈上新台阶。这里的无形市场是指一般不为人们所注意的但又是发展有形市场必不可少的行业市场,主要包括服务市场、储运市场、通讯市场、信息市场等。外地客商入市交易,要吃饭、要住宿,有的甚至举家搬来,孩子还需就近就读,因此饮食服务业应该与之配套,附近的中小学还应为其子女入学提供方便;成批量货物入市,应该来时利索走时快捷,市场应与有关运输单位理顺关系。从车站码头到市场距离虽短,但对外地商户来讲也是一种困难,因此市场周围应有灵活方便的运输力量为之服务,并且应有容量不等的仓库供商户租用;对经商者而言,商品供求信息至关重要,因此市场管理者既要为商户相互沟通信息提供电话、电报、传真等方面的有偿服务项目,也要主动向入市商户经常发布其它市场的有关供求信息,供商户们参考。除此之外,还应为商户们解决他们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其它困难,并根据商户们的要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科学控制税费征稽
组建市场,吸引商户入市交易,按国家规定征稽税费,这当然无可非议。但在具体操作上却大有文章。入市商户个体私营者较多,商品交易大多数是现金交易,不开发票不记帐,因此象国有企业那样按成交额计征税费的办法根本没有可靠性。只能按摊位大小,按品种类别进行征稽。在这方面的具体操作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按商品类别及坐落位置的不同适当拉开征收档次。同样大的摊位,因经营商品类别的不同、在市场上坐落位置的不同,在征收税费的基数上应有所区别。商品价格高、经营额大、位置好的摊位征收基数应适当提高,反之则应适当降低。比如石家庄新华集贸市场商品有小百货、文化用品、娱乐品、电子与低压电器、床上用品、布匹、鞋类与服装等八大类,每个摊位每月征收税费从一百到一千拉成了各不相同的系列档次。同一类商品,在市场上不同的经营位置,征收基数也有差别。在实际操作时,采取自报公议的方法进行上下结合的讨论后确定,让入市商户感觉到税负公正合理。
第二要合理对待淡旺季的影响,按市场商品经销额的增减幅度分析,不少商品表现出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按常规,应是旺季多征,淡季少征才合情合理。但一般商户对税费征稽都存在“闻减则喜、闻增则急”的心理思维定势。如果按经销额增减的季节分布控制税费征稽额的按比例同步浮动,会出现“减征容易增征难”的尴尬局面。因此在操作时一般都应保持每摊位按月征稽基数的相当稳定,即淡季不少征,旺季不多征。这样操作,入市商户在淡季盈利少些,旺季盈利多些,统算盈利不薄,才不会发生经营情绪上的波动。
第三是控制市场税费征稽额的递增速度稍低于商户经销额的递增速度。兴办市场的主要目的是搞活经济搞活流通,政府牵头举办,不应把市场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应体现“藏富于民”的指导思想,适当向商户让利,才能吸引尽可能多的客商云集市场,实现规模经营。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商户经营水平的提高,商户的平均营销额会出现增长趋势,市场管理者应随着市场营销额不断扩大而逐步增长税费征收绝对额,这无疑是合理的。但无论从总体上把握还是从对个体商户来说,税费征稽额的增速与市场营销额的增速相比较,则既不能超前,也不能同步,而只能相对滞后。如果超前或同步,便会竭泽而渔;只有相对滞后,并且不仅在时间上要慢半拍,而且从增幅上也需适当压低,即在市场营销总额大增的情况下,税费征稽额中增或小增,才能把市场管理者“藏富于民”的思想真正落在实处。
第四是单位成交额税费征稽比率应保持相对稳定。虽然入市商户大多数成交不开发票不记帐,但通过座谈、抽样调查等仍可大体测算出商户的经销状况。从长时期考察,每家商户税费负担当然会随着经销额的增长而有所提高,但衡量商户税费征稽比率是否合理的标准应该是单位成交额税费征稽比率保持相对稳定。据对多家集贸批发市场税费征稽调查发现,凡是成交活跃、发展势头强劲火爆的市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实施着商户单位成交额税费负担比率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逐年低速下降的政策。在当前社会各种商品、各种劳务互相攀比、轮番涨价的情况下,市场的税费负担比率却能一枝独秀,保持着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的格局,当然就能不断扩展市场商品的经销范围,将更多的商户吸引到市场上来。
五、显示商品供求真实信号平抑市价
如果说在生产厂家购买产品、在小型商店成交业务,买卖双方由于受实际视野的局限,会缺乏准确的市场行情作参照,有可能接受扭曲的商品供求信号,因而其供求信号往往是隐蔽的、不真实的;那末商品进入大型集贸批发市场以后,商户来源广泛,信息交流充分,出售者与求购者带来的各种商品、各种供求信号都来市场上受到验证和检测。各种隐蔽的、不真实的信息一进入这个市场便会在市场竞争的事实面前被击毁、被纠正,被迫服从市场上的客观价值规律。因而大型集贸批发市场的商品供求信号便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由于集贸批发市场的这一明显特征,所以长期在市场上运作的商户便能根据商品行情,供求走势积累起某些市场预测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他们便能够判断出某种商品的近期适销程度、价格走向和市场容量。从这一点上说,大型集贸批发市场能够起到宏观市场供求信息显示器和商品适销程度检测器的双重作用。
大型集贸批发市场购销直接见面,环节少,流转时间短,商销经营一员顶几员。几乎没有间接费用开支,因此他们一般都是见利就成交,利薄量大是他们经商的基本原则。据调查,集贸批发市场商品批发价一般要比同城国有企业同种商品批发价低1/4,比大城市低1/3,集贸市场商品零售价报价都略低于国有零售企业同种商品价格,如果侃价,实际成交价可比国有零售企业低1/3,比大城市国有企业零售价低1/2!就此问题曾请教于几位国有零售企业总裁,称国有企业管理费用高、折旧费多、离退休人员包袱重,所以批零差率一般不低于30%。也明白这样做会失掉一部分忠实顾客,但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根据这种情况分析,扶持和发展区域性的专业集贸批发市场,实际上尚能发挥平抑市价的功能。特别是在当前通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适度发展区域集贸批发市场,对控制物价涨幅,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不失为一项宏观调控的明智选择。
课题组组长:刘士荣(系石家庄市新华区工商局长、新华集贸市场管委会主任)
成员:王建民、张洪吉、李军、许永兵、杨铁路、张栓平、刘建平、贾振中、段永保、李渊、周志峰
执笔人:郜振廷
标签:市场规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