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论文_张媛 张云萍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论文_张媛 张云萍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宝泉岭农场学校教师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宝泉岭农场学校骨干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并练习用首尾呼应的方法来写作。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能逐渐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通过阅读与讨论,对课文的感受与理解形成大体共识。充分自主的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在读中理解、体会。

3、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教学重点与难点 :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板书:圆明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点评:通过回忆对圆明园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能具体说说吗?金碧辉煌是什么样?

小结:同学们,同样是建筑,但是两种建筑的风格——完全不同。金碧辉煌的殿堂是那样的有气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又是那样的精美。

2、同样是建筑,但在对比中,给人一种别样的美。

【评析: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圆明园的收藏时间长、收藏的范围大,文物珍宝多。

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为接下来讲圆明园的毁灭做好铺垫。】

3、还有哪些建筑?

一个热闹,一个宁静,给人的感觉也迥然不同。谁能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师:是呀,不同风格的景观应有尽有,这就是这个也字的妙处。请大家再来读一读。(男女对读)

请你想一想,圆明园中还可能有哪些建筑呢?

4、这些丰富的建筑景观当中,具体都有哪些美景呢? 他们是怎么来的呢?

5、多美呀!想看看吗?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图片)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齐读)看着这美景,此时你一定有话想说吧?

6、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指名读第四段)

(1)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

(3)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生猜测并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评析:通过拓展补充的资料,再次触动学生的心灵。】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出示图片)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齐读)(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指导读好这一段)

【点评:通过教师语言的适时点播,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自读自悟,逐步体验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适时出示有关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让学生展开想象,在朗读中再次体验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出示图片) 那是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1、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吧! (指导朗读)

3、同学们,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大火——(齐读)

4、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强盗),一群无耻的(强盗)!面对着这群强盗,面对着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来吧!

(课件)是啊,三天后,我们的圆明园成了一片废墟,残留的石柱正在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课件:烈火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_____________;

没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也没有了_____________;

没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也没有了_____________;

但是我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按着题目直接写毁灭,而要写它曾经的辉煌呢?

总之一句话:只有曾经拥有过,才能体会失去的痛苦!也正因为它那么的美好,我们才说——(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齐读)

【评析:老师在带领学生体验了圆明园的辉煌,接下来观看了《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节选,在教师情感渲染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四、总结升华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作业

孩子们,你让我看到了你们心中的悲痛、愤恨,那就让我们将这种情感化为文字,写一篇读后感,老师有个建议,看看能不能用上我们今天这篇课文的首尾呼应结构。

【评析:学生通过课外练笔,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将课内所学与课外应用有机结合,让学生的“知行合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体点评: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据此,本课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在阅读中有所悟,在阅读中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情感贯穿,收获美感

一开课,张老师情感铺垫,对“圆明园”简单的诠释,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2、3、4自然段,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追忆昔日辉煌景观,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在感悟原来的文本上,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整堂课,教师通过建筑对称、语言变化、词语串联等方法带给同学们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二、方式多样,积累言语

张老师整堂课通过反复的多层次的涵咏,体会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等特点。特让人有感受学习第三自然段,块面清晰,朗读中发现文中段落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建筑对称、语言变化、在“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发现词语串联的特点,加之品读、想象、填空等多样的形式,积累了第三自然段那优美的语言。

三、抓重点词,体会感情

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的绝美,激发心中的情感,教师运用了煽情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了圆明园,走进了圆明园的“举世闻名”、“宏伟建筑”以及“珍贵文物”。特别是对文中的六个“有”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进行了反复诵读,并借助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珍贵文物,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圆明园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就是这样的圆满、光明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令人扼腕痛惜,心中的愤懑之情久久难以平息。教师煽情的语言加上学生反复的诵读与补充材料的共同作用,学生的情感在此时此刻也达到了高潮!最后老师引出文章的主旨:落后就要挨打!教育学生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可以说整节课一气呵成。

论文作者:张媛 张云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论文_张媛 张云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