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干预在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论文_甘素梅

甘素梅 (桂林市人民医院神经血液内科 541000)

【摘要】目的 对情绪干预在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老年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情绪干预,一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了显著的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下降程度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通过常规护理和情绪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建议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 情绪干预 负性情绪 作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120-02

为了探讨情绪干预在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本文主要选取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老年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情绪干预,一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具体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老年患者96例,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70.24±3.62)岁。所有患者经CT检查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且96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的时候均表现意识清醒,血、尿常规检查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排除有失语、耳聋以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构成、临床体征表现等一般资料上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96例患者在入院时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随后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情绪干预。常规护理方式为对患者进行日常基础护理,入院后即对患者的病情、吸氧、休息、饮食、疼痛等进行密切的监护,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认真解答,并做好疾病的宣教工作。情绪干预的主要方式是心理干预,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①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倾听各患者的倾诉,对于有不良情绪的患者应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启发,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2]。②积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给予患者精神上以及经济上的帮助和关心,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鼓励并激发患者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产生孤独、焦虑等负性情绪[3]。③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注意通风换气,提高空气质量,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疾病[4]。经过一个月的干预护理之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

1.3 SAS和SDS评分标准

SAS评定的临界标准为50分,高于50分的患者为抑郁情绪,SDS评定共有20个项目,可分为4级进行评分,评定的正常上限为41分,标准总分为53分,总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或者焦虑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t检验,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如果P <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相比,t=2.34,P>0.05,无显著差异性;干预后与干预前两组患者各自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干预前后相比,t=8.84,P<0.05,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著性;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程度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t=13.24,P<0.05,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结果统计比较

3结论

脑梗死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往往会造成患者偏瘫、失语等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脑梗死患者由于疾病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常常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的恢复[5]。通过本次研究我们知道,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比较中有,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性,这说明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基本状态基本一致;干预后与干预前两组患者各自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这说明做好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程度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这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情绪干预在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中能够达到更加优异的效果。总的来说,通过常规护理和情绪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建议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丽华.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478-479.

[2]李少玲,马吉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应激及护理探讨[J].吉林医学,2011(11):1067-1069.

[3]邢淑珍.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期心理分析与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03):197-198.

[4]陈秀珍.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08) :45-46.

[5].刘雯,卢惠娟,胡雁,秦薇,曹艳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04):633-634.

论文作者:甘素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1

标签:;  ;  ;  ;  ;  ;  ;  ;  

情绪干预在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论文_甘素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