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中学,231300)
一、对于学生来说,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提高。
要想在教学中将唯物史观贯彻好,必须先让学生弄清楚何为唯物史观。简单地说,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它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理论,也是科学的历史观,其最基本原理如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论看似简单,但是对学生来说未必能深刻理解。为了使教学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做了一番调查。具体来说:根据我校2017届高三文科第三次月考成绩,从前100名(我校高三文科总共299人)以内的学生、中间100名学生和后99位学生中分别随机抽取20名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我设计的问题是“你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了解多少?”
从调查结果来看,:1、成绩中等及靠后的学生多数不能正确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2、大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历史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对于老师来说比较好解决,可以通过讲解和专项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理解。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即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恐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为了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高考成绩,这需要我们将唯物史观渗透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去,以培养好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将唯物史观渗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去呢?
下面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材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为例,并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将唯物史观渗透到高中历史课堂中去。
1、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段材料: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材料体现了唯物史观的什么原理?可喜的是大部分同学能回答出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最后由我总结为: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二,请你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来解读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对于第二个问题举手者寥寥无几,学生普遍表现出了不自信的神态。对此,我鼓励学生认真思考、互相讨论、积极作答,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如下: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突飞猛进,但是生产关系等没有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越来越尖锐,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化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以及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购买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胡佛政府挽救危机的失败说明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危机呼唤政府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就是国家干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尽可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解答,学生知道了如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来解读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理解历史问题,在学习了新政内容后,我布置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去思考:
练习、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来看,它改变了美国私有制吗?为什么?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1]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选择了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加以解读。具体步骤: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在纸条上书写答案,然后收集部分学生的纸条进行评估,最后由我总结道:“美国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决定了罗斯福政府的政策从根本上来说,只能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3、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办法引导学生去自主地运用唯物史观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史学界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评价不一,如:“新政是独特的和平革命”[2]、“包含着很多共产主义的初期目标”[3]等等。而课本关于这一块的知识可以概括为:(1)、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3)、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4)、“新政”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那么如何帮助运用唯物史观去解读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呢?以新政影响的(1)、(2)两点为例。即“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为例,我采取了以下步骤:
第一步、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材料如下:
材料“从世界的历史来看,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是在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以前,而是在这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大发展,也不是在上层建筑革命以前,而是在这以后。都是先把上层建筑改变了,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才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物质基础的增强准备了条件。……这个一般规律,对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都是适用的,基本上是一致的。”
第二步、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材料提出问题,并将提出的问题写在纸条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来看,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第三步、引导学生回答由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后由我点评学生的回答。
三、将唯物史观渗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去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考需要学生拥有综合性能力,“‘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对高中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也是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现实需要。毕竟前些年作为老师的我们,较多地关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等,现阶段由于考纲的调整,要求我们高中历史老师在历史观上,更多地关注唯物史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结合自己课堂实践介绍了我是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期和各位同仁共勉共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美]阿尔陪·康恩:《反人民的阴谋》第148页,1951年中译版。
[3][美]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第317页,1957年中译本。
[4]姜钢:《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2016.10.11《中国教育报》
论文作者:赵能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唯物史观论文; 罗斯福论文; 新政论文; 生产关系论文; 学生论文; 生产力论文; 上层建筑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