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红[1]2004年在《基于移动多Agent的分布式网络性能监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复杂性和异构性日益突出,给网络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网络管理一项基本功能的网络性能管理也必须适应于现代网络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多Agent的分布式网络性能监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结合了传统的层次式和协作式网络管理模型的优点,充分利用了移动Agent的移动性和合作性实现了分布式、高效的网络性能监测管理。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综述了Agent技术以及基于移动Agent和多Agent的网络管理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基于移动多Agent的网络性能监测管理方案。然后提出了基于移动多Agent的网络性能监测管理系统框架,讨论了其中几个重要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关键问题。并提出了该分布式监测系统形成过程中的叁个重要的算法: 1.基于移动多Agent的网络拓扑搜索算法。本文总结了逻辑拓扑搜索算法,对原有的基于地址转发表的物理拓扑搜索算法进行了分析和补充,并提出了一种基于STP的物理拓扑搜索算法,该算法能准确高效地发现交换机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然后在拓扑搜索算法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多Agent的拓扑搜索方法。 2.监测代理部署算法。分布式性能监测管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管理域中的适当位置放置适当数目的代理,才能达到提高监测效率,减小额外监测流量和响应时间的目的。提出的部署算法是一种分布式代理位置计算方法,父代理通过提取本地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计算出需要克隆的子代理数目和子代理将被放置的位置,并将子代理发送到这些位置上。本文详述了该算法的计算过程,并通过仿真实验与传统的集中式位置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了该算法是近似最优的。 3.监测代理自适应算法。该算法在管理员改变网络拓扑结构或者网络节点或链路失效时被启动,能够针对网络的变化自动地进行局部监测代理分布的调整,使监测系统恢复到近似最优状态。该算法使本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适应能力。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杜娟[2]2011年在《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日益复杂,网络服务数据的飞速增加使网络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着。传统的网络管理是基于SNMP的集中式的管理,较容易实现且有较好的扩展性,但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增大,这种集中式网络管理机制的缺陷越来越显着。为适应当前网络的新要求,运用多Agent系统进行网络管理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内容。Agent的特点是能在异构的网络节点之间移动,并通过与其他Agent的通信来获取信息共同完成网络管理局部性的任务。根据网络管理中心分派的任务,Agent在自己所管辖的节点领域获取数据并处理,并主动向管理中心传送结构,从而大大减少网络带宽的负载和开支,提高了网络管理的效率。在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Agent技术在网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网络管理的需求,本文重点研究网络流量负载和多Agent技术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通过蚁群算法来均衡网络负载,并实现了网络模拟;充分利用Agent技术,并利用区域管理的分布式方法进行网络管理。结合以上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的网络管理系统模型,该系统采用的是分布式和自主式的体系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均衡网络负载,大大缓解规模较大网络中的拥塞现象,从而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Agent在网络管理中能够监测和管理网络设备,起到节约管理者资源和网络带宽的作用,有效解决网络管理者的瓶颈。Agent还能实时获取、分析和处理网络数据,提高网络管理的时效性。
席曼[3]2009年在《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管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的计算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加,异构程度以及对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SNMP网络管理逐步暴露出其基于管理者/代理者(Manager/Agent)模型的局限性,这种集中式的网络管理方式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智能性,很容易造成网络瓶颈,这就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体系结构。移动Agent技术的出现给网络管理带来了一次革命,移动Agent的高智能性和强大的远程数据处理能力,可明显减少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减轻管理站的负担;它与平台无关,可移植性好,可用于管理大型分布式异构网络;它的功能可定制性,能提供灵活的网络管理功能,使网络具有动态的可编程能力。将移动Agent引入网络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移动Agent的优势,很好地弥补了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的不足,大大提高了网络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降低了网络管理负载和延时,使整个网络管理系统的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本文根据移动Agent技术的特点和现代网络管理的要求,采用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与SNMP相结合的混合网络管理结构,并利用IBM公司的Aglet移动平台设计了系统的原型。该体系结构在充分应用移动Agent优点的同时很好地向上兼容了现有的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文中重点设计和实现了网络管理中的性能管理模块,通过设计一个Data Collection Agent去获取设备系统信息,论述了移动代理技术在性能管理中的应用。在每一部分的设计实现中,详细讨论了相关的关键技术以及这些关键技术在Aglet移动平台中的实现。同时,在实现中成功地将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设计模式技术应用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中,使得系统平台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并且通过理论分析了系统的性能。此模型的提出对以移动代理为基础的网管系统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陆阳[4]2013年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移动Agent迁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电子器件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Networks,简称WSN)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新兴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不需要固定设施,由大规模的传感器节点组网形成,这些传感器节点用来采集物理信息数据,然后通过交互的形式将数据进行处理和传送,以满足人类的应用需求。在未来,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部署、抗震救灾、环境监测、医疗健康、智能建筑和其他商业领域将发挥更巨大的潜力。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布式计算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客户/服务器模式和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计算模式是传感器网络中的主流技术。在这两种分布式计算模式中,移动Agent具有自主性、通信性、移动性和角色性而非常适合大规模无人值守以及资源有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Agent是网内按照一定目的迁移的包含代码,数据以及执行语境的程序段;它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这一分布式资源的局部互动而完成指定任务的软件实体。移动Agent一般需要依次迁移到多个主机上并与该主机进行交互,利用主机资源进行数据计算和信息处理,因此在移动Agent模式下,Agent迁移技术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了现有的移动Agent迁移方案以及决定移动Agent迁移策略的核心因素,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提出了静态迁移表迁移算法和动态迁移表迁移算法,并分析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这两者基础上,针对目标追踪特点,提出了预测信息驱动的动态迁移表迁移算法。随后选取了叁个指标(整网平均能耗、迁移存在时间和迁移跳数),采用NS-2仿真工具对这叁种算法进行相应的分析。在移动Agent迁移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程序往往由多个移动Agent协作合成,这会给迁移的调度带来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多移动Agent的迁移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与类似方案的比较证明了其性能,本文还设定了现实案例来应用所提出的多移动Agent的迁移方案。中间件软件技术是近年诞生的一种新兴软件技术,也是移动Agent迁移策略的支撑技术,论文在中间件软件开发过程中实现了移动Agent迁移模块和管理模块的编码,以此为依托设计了静态迁移表迁移算法和动态迁移表迁移算法的具体实现,这两种迁移算法的成功实现对今后的移动Agent迁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霞[5]2008年在《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构健康监测是当前工程界与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不少进展,但要真正将其实用化,必须解决大范围集成问题。实际大型结构中,传感器数目多、种类繁杂,传感器信息是分散、分布、不同种类的。为了能够有效地协调、管理大型结构中的分布式监测网络,本文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主体技术应用到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建立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针对实际大型平板结构进行了功能验证,验证了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有效性,并在研究中初步提出了移动主体协作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优化了系统的性能。本文的工作有助于促进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实用化。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研究了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理论基础及构造原理。研究了主体BDI模型;从思考型主体、反应型主体、混合型主体中选取设计了不同主体的结构;研究了主体间的通信语言KQML;采用结合网状结构和层次结构优点的复合结构,设计了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2)提出了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构造过程,建立了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框架。建立了7类健康监测系统智能主体及确立了主体间的协作、协调、协商机制;提出采用本体设计规范系统中概念间的关系;采用推进器(Facilitator)设计作为主体间的桥梁作用,实现了主体之间真正自主地、有效地协作。(3)提出在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采用黑板协作方法解决单个损伤评估主体不能解决的难题,采用信息融合中的D-S证据方法解决结果冲突问题;提出采用功能精确的协同方法作为子系统间的协作方法,在子系统间设立共享信息管理主体,建立分布式数据库为当地子系统提供服务,并通过子系统间信息共享的方式协同解决大型结构健康监测工作。(4)将多主体协作健康监测系统应用于大型平板结构,针对叁种典型监测对象:应变分布、螺钉松动、冲击载荷进行了分布式监测、协作功效、健康监测功效等系统功能的实验验证。提出采用基于案例的推理(CBR)技术作为诊断主体的协调机制,提出采用循环激励-依次传感方案解决大型结构中的螺钉松动监测问题。验证系统通过主体协作可自动判别监测对象,实现不同类传感器的选取和自组网络、通过协作自动选取合适的不同传感器的信号和信息处理方法,解决了边界监测问题、消除环境干扰、自动判别多个子监测区域中的上述叁种典型监测问题。(5)初步提出采用移动主体协作技术进一步优化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性能,并结合验证实例阐述了移动主体协作的有效性。
刘思培[6]2005年在《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安全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指出了现在已有的入侵检测技术的局限性,阐述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深入研究了基于MA(移动代理Mobile Agent)的入侵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分布式的基于移动Agent协作机制的混合型层次入侵检测系统模型。模型采用Jpcap包抓取网络数据包,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的模式匹配算法,基于移动Agent协作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技术,完成安全入侵检测的功能。模型能够减轻网络的负荷,降低检测的漏报率、误报率,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对研究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协议分析技术和模式匹配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的模式匹配算法;结合移动代理和协作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代理协作机制;把软件保护思想和数据安全传输技术应用在移动代理的安全和入侵检测系统上的安全,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在Windows环境下充分比较各种代理运行平台,选用IBM的Aglet作为实现的平台。利用JAVA实现了数据采集Agent和入侵检测Agent,实现了基于分类的模式匹配算法。
陈波[7]2006年在《基于对等协同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Internet在为人类发展创造一个更广阔天地的同时,也为入侵者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场所,因此,网络的安全性成为人们目前关心和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在各种安全技术中,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传统防御技术的有效补充,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和业界的研究热点,其中,入侵检测的智能性、大规模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自我保护、以及高速交换网络环境下的入侵检测等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得到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网络安全集成防御系统”(03C26215100249)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基于国产软硬件的多通道网络教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2003AA116060)两个项目的支持,对入侵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全面地分析和总结,并对该领域的上述四个重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取得了若干创新和成果。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 1、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对等协同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P~2IDSM 该模型采用了无控制中心的多Agent协作结构,解决了己有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组件之间依赖程度大,以及入侵检测系统自身结构固定不能自动适应入侵的变化和网络变化等问题,是一种适合在WAN中布置的新型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本文研究了分布式体系结构的通信机制,提出了基于域的通信服务器连接机制,解决了已有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在整个网络范围内通信量过于庞大的问题。 2、提出了基于态势的自适应负载均衡机制和P~2IDSM的抗毁机制 P~2IDSM使用游弋代理实现负载均衡,设计了负载均衡策略,在外部环境态势动态变化的情况下,仍能合理、动态地均衡各个检测节点的负载,消除了负载分布不合理而造成的入侵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游弋代理、管理代理和守护代理等的抗毁机制和抗毁协议,解决了P~2IDSM的各个组件在其宿主或自身非正常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拓扑重构的问题。 3、提出了基于信用扩散场的MAS信用模型 应用物理学场论的观点,将信用扩散引入到MAS信用机制中,提出了MAS信用扩散模型和单源点信用扩散的梯度算法。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完整
佚名[8]2007年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P132007042003一种智能PID复合控制器的设计/伍铁斌,刘祖润,徐学军,李文(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与仪表.―2006,21(4).―45~48.提出一种新型PID复合控制算法,将模糊控制和混沌PID控制结合起来,既具有模糊控制快速、鲁棒性强的优点,又具有PID稳态精度高的优点。仿真表明该算法使用可靠、精度高,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好的鲁棒性,优于常规的PID控制与模糊控制。图2表1参13
赵丽平[9]2006年在《基于Multi-agent的电能质量监控网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能作为各行各业的基本动力能源,其质量问题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在深入研究电能质量问题本质的基础上,基于小波理论,采用Agent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电能质量监控和分析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仿真和实际系统的构建完成了与之相关的研究。 针对电能质量监测的发展趋势和协调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Agent技术的开放、主动远程电能质量监控系统结构模型。这种结构具有开放、主动性和灵活性,符合电网分布式的结构特点和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能够满足电能质量监控系统的要求。 论文针对电能质量稳态指标和暂态指标的特点和现场的需求,提出了FFT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PQ_Agent检测算法。该方法可以同时兼顾对电能质量稳态指标和暂态指标的检测,可以在线地将扰动提取出来,较好地反映系统中电能质量的状况,具有很强的实时性。 深入分析了异构环境下电能质量信息共享平台的特性、目标和功能,提出了适合远程电能质量监测所需要的、基于信息共享的多Agent模型及其实现体系结构。 针对目前数据库资源异构性、多样性和自治性等特点,提出了“数据包装器”的概念,构建了一种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模型,并讨论了基于此模型的信息访问模式和访问流程。最后讨论了系统实现中的数据集成策略,实现框架及相关的主要技术。 建立了基于BDI模型的监控Agent、协调Agent和管理Agent;深入研究了Agent各功能模块的实现,讨论了多Agent系统的建立方案、运行机制及协调和协商机制,并对紧急情况下的多Agent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和仿真,提出了2级自治的实现。使系统具有较高的适应性、灵活性和智能性。 通过对西昌电网的仿真和分析得出:采用基于Agent的电能质量监控系统,可以很好地对电能质量的暂态和稳态指标进行控制,特别是通过各电能质量调节器之间的相互协作,可改善电网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基于上述理论,研究了基于多Agent电能质量监控系统的开发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VC++作为系统软件开发的主体平台,采用基于DSP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库前后台的管理方式。由于在系统中采用了Agent技术,
参考文献:
[1]. 基于移动多Agent的分布式网络性能监测的研究[D]. 朱培红. 武汉大学. 2004
[2]. 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的研究与设计[D]. 杜娟. 青岛科技大学. 2011
[3].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管系统的研究[D]. 席曼. 西安科技大学. 2009
[4].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移动Agent迁移策略研究[D]. 陆阳. 南京邮电大学. 2013
[5]. 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 赵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6]. 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思培. 吉林大学. 2005
[7]. 基于对等协同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研究[D]. 陈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06
[8].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J]. 佚名.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2007
[9]. 基于Multi-agent的电能质量监控网络的研究[D]. 赵丽平.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标签:互联网技术论文; 分布式算法论文; 网络模型论文; 网络结构论文; 代理模式论文; 分布式部署论文; 通信论文; 网络管理论文; 网管论文; 算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