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城市开发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旅游城市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升温,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是当前旅游界和各级政府的一个热门话题。早在2002年,厦门就把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为“亚太地区优秀生态旅游城市”[1]。2003年,井冈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科教立市,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把井冈山定位为经济生态高效、社会和谐、环境生态优美、真正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城”[2], 同年山东曲阜提出“加快生态旅游城市和高标准绿化建设”[3] 的口号,2004年浙江提出努力把湖州打造成长三角生态旅游城市[4] 的目标,河南登封市重金打造生态旅游城市[5] 的构想,四川提出,“要全力把雅安打造成中国优秀的生态旅游城市”[6]。诸如此类的提法和呼声不胜枚举。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谈谈建设生态城市的思考,以期推动我国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 生态旅游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1 内涵
生态旅游城市是旅游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游憩、休闲、居住形式,是自然、人文、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1.2 特点
生态旅游城市与传统的旅游城市比较,主要应有以下几大特点:①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②高效性。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③可持续性。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④整体性。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⑤区域性。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2 建设意义
生态旅游城市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21世纪出现的一个新事物,他的出现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国的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在当代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新的生态时代的必然要求。
2.1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从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经济问题,出现了近30年来的世界环境与发展运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整整20年的全球保护环境实践,使人们明确地看到环境与发展两者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单纯为保护而保护环境是保护不住的。因此1992年联合国又召开了“环境与发展”会议,明确地把环境和发展(即生态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由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在进入21世纪时出现,明显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2 反映“经济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生态时代,世界和我国经济实践中已经明显地出现了一个“经济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它的表现遍及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例如城市建设愈来愈强调尊重自然,产业建设和结构调整愈来愈强调“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近年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以及“绿色汽车”、“绿色建材”、“绿色市场”、“绿色设计”等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在人们生活上,吃“绿色食品”、穿“生态服装”、住“生态住宅”、出行使用“无污染交通工具”等,也都已经成为人们的时尚。“经济生态化”的发展也要求生态旅游城市的产生。
2.3 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其目标不但要有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也要给人们提供生态良好的环境。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可以在更大的行政区域范围内,统筹规划利用生态系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推动包括贫困山区和贫困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脱贫和共同致富,因此也就可以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
3 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思考
3.1 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思路
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就是要将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就是要有创新,以差异创造新意才是发展之根本。所以一个生态旅游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有没有差异性,如果能够推出独特的总体形象,就会形成生态旅游城市真正的品牌。但实践表明,城市的发展多半在追求雷同化。一种思路就是把好的景区作为名片打出来,但是最应该形成的名片是城市本身,而不仅是几个景区,这也是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的思路。
3.2 旅游目的地建设内容
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大体上包括8个系统。①吸引系统。 以现有旅游区(点)为核心,包括城市的文化、民俗、历史、风情,构成城市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②服务系统。就是旅游业的六大基本构成要素。③交通系统。它的完备与否,不仅在于顺畅便捷,更在于交通系统本身对整个城市风貌的形成构成一种元素。④标志系统。它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里面,对城市标志系统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⑤质量系统。它是一个质量保证体系,在各个方面努力形成精品概念。⑥支持系统。它也是一个拉动系统,就是各行各业都有支持城市成为一个目的地的义务。⑦保险系统。这个系统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是我们比较薄弱的[7]。⑧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人工生态系统。从时空观来看,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从本质和功能来说,城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和自然实体的有机结合。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终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城市至少应该建立这8个系统, 这样才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生态旅游城市。
3.3 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的对策
3.3.1 坚持三个注重。①注重挖掘特色。一个城市生态旅游的特色突出,首先是一个概念城市。城市生态旅游的建设,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城市现有的特点充分挖掘出来,形成独特的概念。如园林旅游城市、山水旅游城市、花园旅游城市、森林旅游城市、绿色旅游城市等。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一方面在追求这些目标,另外一方面又在盖高楼大厦,而且后一类目标压倒前一类目标。本质上是使前一个目标变成一种虚假广告。我国开放城市的流动人口大约占城市总人口的20%,流动人口出差或过境,大多要到公园或名胜古迹观光。俄罗斯学者认为,一个游人在公园中至少应有60m[2]的活动面积,而节假日期间游人一般大约占城市居民的10%。因此推算每个居民至少应有6m[2]的公园面积[8]。所以许多城市在植草造林扩大绿地。
一个生态旅游城市的特色突出,其次,还必须是一个物产城市。其中又要提倡原产消费和原创消费,农业旅游就是一个原产消费的概念,这些概念都具备才是一个城市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现代物产城市的体现,更多的不是物产,而是流通。
一个生态旅游城市的特色突出,还必须注重细节。细节到位,城市的特色也就出来了。如果将某一生态旅游城市模式在全国推广,意味着消灭城市的个性,变成了一种模式化的滥觞;不顾整体,不考虑人居环境的舒适性,缺乏人文关怀精神,也不会有特点。一个城市没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生态旅游城市,城市旅游就发展不起来。
②注重资源整合。生态旅游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我们现在对资源普遍挖掘不够,甚至重视不够、认识不够,以致于出现大城市盖高楼大厦,中小城市就是玻璃幕墙,一处出现各地仿照。
生态旅游城市景观、景区,是城市的特色所在和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城市文明的直接表现。城市景观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体,也是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同影响和形成的产物。景区建设现在也有城市化、庸俗化的倾向,从而使各地的特点淡化,甚至消失。实际上就是从上到下大家都在追求一个目标——工业化目标。我们应该认识到,工业化本身要追求,但工业化的城市建设风貌不值得追求。我们的生态城市建设如果追求工业化的风貌,那就是失败的。北京将首钢迁出北京市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许多城市建设进入了误区,就是旅游者最看重的东西,我们往往在糟蹋,我们最看重的东西,实际上旅游者却并不看重。
对于生态旅游城市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天蓝、水清、树绿、气爽,即一是清洁无污染(天蓝、水清),二是绿化(树绿),由此才可能产生气爽的感受。城市景观的进一步要求则是优美,包括自然景观美和人工建筑美,以及二者的和谐,相映生辉。
城市景观的审美观念中,符合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环境功能要求是一大原则。凡有利于保护城市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有利于城市防灾减灾、有利于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有利于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事物才会被认为是美的。反之,则会受到排斥。例如,近年来发展的巨大玻璃幕墙建筑、树灯、光污染、眩光等令城市居民不快,都被视为城市污染源而失去其美的含义。
③注重对外开放。城市的开放就涉及到国际化,国际化就涉及到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是生态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的第一个问题是环境国际化,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善。就自然环境的国际化而言。就是使居民和旅游者普及与提高生态意识。城市生态系统受人的行为所支配,而人的行为又受其观念、意识所支配。因此,应在城市管理部门及市民和游客中大力普及和提高生态意识(包括系统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倡导生态哲学和生态美学。这是当前城市生态调控中最迫切、最重要的一环。第二个问题就是运行的国际化。第三个问题就是心态的国际化,是更深层次的问题。篇幅关系不加论述。
3.3.2 突出两个重点。(1)中央游憩区的建设,国外也叫商业游憩区。作为生态旅游城市应该有自己最具吸引力的一片街区,这个地方不是旅游景区景点,而是最全面体现和展示城市生活、文化的场所,这也是构建功能化城市的内容。中央游憩区应该是多要素、综合性、多功能、休闲性的街区,它不但代表了城市文化、城市生活的风采,是各个方面的集中体现,也应该构成外地游客到这个城市必游之处,同时还是城市居民自身生活休闲的地区。对于生态旅游城市来说,中央游憩区是灵魂。中央游憩区大体上需要如下几个要素。①步行街;②娱乐场所,包括传统文化的娱乐场所和大众的娱乐场所以及青少年的娱乐场所,从而把城市的传统历史文化通过现代文化方式表现出来;③各种各样的小商业;④小饮食;⑤各类的文化体现,如文艺表演、街头杂耍等。这些元素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中央游憩区,并体现出新的理念:以人为本、追求特色、追求文化融合、以繁取胜,人们到这个地方,在一种非常松弛的状态之下尽情游玩。
(2)环城市旅游度假带,这是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的必需,也是城市扩展的过渡和衔接。大量外国公司到中国投资,同时家眷、技术、管理人员等外国人口也随之而来。而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如带薪假期。这样的企业招用了大量的中国白领,中国的中产阶级很快膨胀,阶层比例会从现在的“金字塔型”变成“橄榄型”。这其中的大部分人,在生活方式、观念上跟外国人很快融合,度假旅游很快要成为主流,可以试想,中国的第一阶段发展的是观光旅游,第二阶段是观光度假旅游,第三阶段是度假观光旅游。所以,为迎接这个度假观光型旅游时期的到来,生态旅游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环城市旅游度假带”这个重点,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3.3.3 处理好三个关系。①处理好个性的张扬与方便管理的关系。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反对模式化,凡是模式化的东西就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抹杀了个性、抹杀了特色,在此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个性的张扬与方便管理的关系。现在的城里人之所以要跑到乡下去,多半是受不了高楼大厦对人造成一种压迫;人们之所以要践踏绿篱、翻越铁栅栏,多半是因为绕圈过大。作为人的个性的张扬,在生态旅游城市建设中,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现在虽然开始讲“以人为本”,实际上的基本思路还是方便管理,而不是方便人,个性的张扬与方便管理对立的产物随处可见。如果说一个城市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的只是好看而不好用,就会使人们觉得这个城市缺乏“人性化”,这样的城市就不具有吸引力。
②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城市中有许多老的无价宝,这些无价宝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成了这座城市的旅游资源要素禀赋,在打造生态旅游城市中,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呢?以老城、老树为例,从经验来看,老城保护最好的方式是新老分离,一块老城,一块新城,凡是这么做的城市都很好。有些城市(古镇)把老城拆掉,造一条仿古街,而这一条街只是一个空壳;有些城市把老树砍掉,花大价钱栽一些热带植物(如南昌市某广场),不因地制宜,冬季一到,就给绿树“穿上”蛇皮袋,不仅造成空中污染,实际上也使这个城市变得更生硬,而不是更有特色。城市的特色应该体现在文化的积淀上,老的建筑保留不了,民俗应该保留,老树保留不了,也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抗性强的常绿树种,这样城市才会有文化、生活和生态气息。
③处理好第一与惟一的关系。在打造生态旅游城市中,我们要追求惟一,惟我独有,打造自己的特色,以增强吸引力。如果一味的追求第一,只重规模,就不会有什么特色,吸引力也就难以形成。所以生态旅游城的发展应在文化上、生态上、特色上做文章,满足客人的个性化需求。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低于工业化率将近20个百分点,这就迫使城市加速规模建设,另一方面,老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了,这就要求旅游城市必须加速升级,使每一个城市变成一个惟一的城市,一个真正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第一与惟一的关系,提高中国旅游业的总体吸引力、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