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发展的好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乡镇论文,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流通渠道,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这是国家第一次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走向市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处于低谷的乡镇企业应能从中得到启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开辟出一条生路。
一、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的可行性
从乡镇企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只有少部分企业是依靠高科技投入、新产品开发、高额资金引进发展壮大起来的,多数企业则是走过了一个投入少、规模小、效益低的“小而全”的重复建设的路子,有的甚至是以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大市场的挑战和冲击,乡镇企业可以说除了资源、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外,其资金、技术、规模、产品结构、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无法与国有企业相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要在统一的大市场中公平竞争。改革的深入,使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又是对乡镇企业的一个冲击。乡镇企业路在何处?确实应当寻找一个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的路子。再从农业发展状况来看,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生产率低,农产品经营分散,规模过小,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低,始终处于低效益的水平。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将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割裂开来,农民只能将农产品以初级的形式推入市场,从原料生产中得到部分收益,很大一部分利益让加工、销售的流通环节拿走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对农民劳动成果的剥夺,“丰产不丰收”就说明了这一点。1992年9月,国家开始引导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从运行的情况看,实现农业高效益,有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等环节,单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那么,由谁来为农民搭起农村与市场的桥梁,并在走向市场的诸环节中获得应有的效益呢?显而易见,乡镇企业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它可以在农产品的增值、流通环节上下功夫,让小商品、土特产品去闯大市场,开辟一条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路子。
二、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的优势
其一,地利优势。乡镇企业处于城乡结合部,易于沟通城乡两个市场,了解农民的种植习惯、市场供需动态及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规模,易于组织货源、劳动力。流通环节的减少使加工、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周转加快,迎合了农产品、畜产品的鲜活、不耐存放的特点。再者,农产品加工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收获季节后,会出现一段时期的“农闲”,这便于组织劳力,进行规模加工,农民也能从季节性的劳动中获得另外一份收入。
其二,信息优势。乡镇企业易于了解农产品的价格、供求信息、消费者的需求,便于搞好市场预测,挖掘、开发市场,确定生产加工品种、规模,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产品结构调整,紧跟市场快步走。
其三,市场优势。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稳,品种多、易开发,市场潜力大,经过精细加工,能适合具有现代生活节奏的城镇居民的需求和消费水平,与初级形式的农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便于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其四,技术优势。农产品加工技术容易掌握和传授,机器设备易于操作,从技术投入的产出比来看,可以说投入少、产出大,再加上资金的因素,就比较符合投入效益原则。在生产环节中也有利于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其五,低风险优势。农产品加工,投资少、周期短、前景广,市场价格比初级农产品相对稳定;农产品种类多,便于根据季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应调整品种结构,总体上能经受得起少数品种的价格波动,因而,市场风险较小。而且还能根据农产品季节性差价,从调节余缺的贮存、运输环节中获得收益。可见,发展农业产业,能从多个方面得到稳定的收益。
三、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利益分配是核心问题。乡镇企业在发展农业产业中,必须处理好生产、加工、销售诸多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形成一种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产业化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农业的比较利益偏低问题,特别是要使处于初级产品生产地位的农民,分享到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乡镇企业才能在农业产业中获得稳定、持久的效益。近年来,由于受国内外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使农产品价格此起彼伏,农民被动跟市场,价好不丰产,丰产不丰收,因而承担了风险,受了损失,吃了苦头。因此,企业应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在收购环节中对农产品的价格提供保护,给农民吃个定心丸,而企业自身主要从加工、贮存的增值中获得收益,建立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双方利益从对立走向统一。
二是确定适合市场要求的发展方向。应立足于当地的主导产业,围绕已经放开经营的林果、蔬菜、畜产品做文章,科学预测市场,发展潜力大、前景好、效益稳的产业,确立自身的主导产业。在具备了一定规模之后,根据市场的预测,开发新品种,调整产品结构。同时,搞好科技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价值量和竞争力,扩大经营规模,获得规模效益,这样才能使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其次还要注重实施名牌战略。目前,工业企业对实施名牌战略已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但经营农产品为主的企业,还缺少这样的意识。应当知道,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而名牌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开拓力。所以,要靠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比如,1994年,湖南省潇湘米业公司从中国农科院引进了优质稻新品种“中香一号”,开发出“金健”牌珍珠强身米,在国内申请了专利,成为中国大米的“第一品牌”,形成了从生产、收购,到贮存、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链条,效益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资产由初期的1000多万元增至现在的5000多万元,走上了“企业连基地、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三是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乡镇企业与农户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双方利益既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在双方的行为中,农户是不特定的多数,所以处于被动的地位,企业则是特定的,处于主导地位,因而,主动权在企业一方。若要长久共存,都不能以损害对方利益为代价。企业应当为农户的切身利益着想,农户也要维护双方的整体利益,不能见异思迁。因此双方都要增强合作的整体观念、契约观念、合同观念。广大农民可以抱成团为企业解困,企业可利用自己的资金、购销优势提供价格优惠的生产资料、良种、种畜、种禽,利用技术优势提供技术指导、培训,用相对稳定的价格与农户建立购销关系。同时,按现代企业运行模式走股份合作制的路子,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力共同参股,使企业与农户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经济关系,实行按资分配,建立起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效制约、协调运作”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