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与关键技术的探讨论文_梁建锵

江门市兴华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社会的发展为我国的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施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施工单位以良好的姿态迎接这一挑战,积极研究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期提高施工质量。随着预制装配式结构应用范围的扩大,使得我们急需研究提高其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因此本文通过了解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在实际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而研究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发展现状;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中也可以简称为PC,具体指的是通过后浇混凝土、叠合以及套筒等形式将预制混凝土结构构件组装为一个整体,并使其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和具备可靠传力的结构。同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会因为预制结构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在施工现场就可以吊装到位,通过在预制板的表面或者是不同结构连接位置浇筑钢筋混凝土的方式,来将其组装为一个整体。该方式的应用既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同时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在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施工中,一些预制结构构件也具有可以重复利用的优势。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与起步时间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但是国内的相关专家在该领域通过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王召新等专家不断研究预制装配式结构在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的内容有:预制板的深化设计、运输、加工、存储以及安装等不同施工环节中的技术创新以及施工部署等,并提出了很多与质量验收有关的标准以及合理化建议,以便于解决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同时,张希黔等专家也介绍了很多关于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我国工程的实际情况介绍了住宅产业化的三种体系,并以此为例指明了进驻工业化的现状。在最近几年中,相关政府也出台了众多的技术标准或者是其他的指导性文件,以期促进我国建筑装配式结构的发展。在2014.1.1国务院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其中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关键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进一步促进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同年四月份,住宅与城乡建设部颁布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并将其作为了建筑行业标准,同时原来实行的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不再继续实行。

二、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管线构件的埋设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实际施工环节中应该对具体的操作流程以及施工工序进行监督与控制,特别是对于管线构件的掩埋工序。如果管线中出现了脱落、堵塞的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其中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管线的实际安装中,尤其是现场的穿线操作,一旦中途遇到障碍就会出现停止施工的情况。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一般是预埋管道中出现的连接错位,或者是振捣操作工序没有按照标准化的施工流程来进行,这些都会对后期的设备安装管理产生不良的影响,进而导致管线构件的埋设出现问题。

(二)、平板制作与安装

平板制作与安装作为预制装配式结构中比较关键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维持结构稳定性的参数指标。在平板制作的安装中经常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叠合板出现断裂。该问题的出现最多是发生在平板成品的运输环节中,由于平板本身容易出现断裂的缺点一旦施工人员在运输与安装中出现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叠合板的断裂。同时,在叠合板的生产工序中也很容易出现该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对这两个环节高度重视。2、转角板的折断。想要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应该高度重视转角板的质量,但是因为转角板具有体积大、厚度薄的特点,在安装、运输以及后期的养护环节中,一旦操作失误就很容易出现折断问题,尤其是后期的养护环节更加应该注意管理工作,应该尽量结合现浇筑的方式,以结合预制件出现异常问题。

三、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一)预制楼梯的施工

预制楼梯的安装流程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吊装准备、预制楼梯的安装与就位、预制楼梯的节点灌浆、楼梯的成品保护。就吊装准备而言,1、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楼梯混凝土应该浇筑在预制楼梯制定的位置,以符合规定标高的要求,同时也应该在楼梯的挑耳处预留出2根直径为14mm的C级定位螺栓,以为楼梯后续的吊装与定位做好准备。2、预制楼梯在吊装之前应该在楼梯的休息平台上将不同梯段的安装就位线提前弹出,同时也应该在周围墙面上弹出相应的标高位置线,以保证预制楼梯的水平与高度可以在同设计图纸相符合。3、临时钢梯必须在浇筑混凝土达到拆模要求之后才可以吊离。就预制楼梯的安装与就位而言,1、预制楼梯的吊运应该结合钢扁担,以计算好的荷载来确定钢扁担应该使用的吊索和吊钩等辅助工具,同时也应该注意吊装之前楼梯的角度应该大于安装完工之后的角度。2、当预制楼梯吊运到规定的安装位置后,首先应该用撬棍对楼梯进行微调,目的是保证楼梯位置的准确性,然后应该将梯梁挑耳上预留插筋同上端楼梯的定位孔对齐,通过楼梯的慢慢降落调整至完全对齐后将吊钩撤去,直到该工序预制楼梯的安装就位算是初步完成了。具体施工过程可见下图。3、将预制楼梯安装就位之后,应该字第一时间用木板覆盖在楼梯上,也就是保护楼梯成品,同时也应该向梯段定位孔内灌浆,目的是将楼梯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预制楼梯的安装就位与校正

(一)预制剪力墙的施工

预制剪力墙的施工是以预制构件为基础、连接处理为重点,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但是,其中应该注意的是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施工材料的节约使用等。在预制剪力墙的实际施工中,该关键技术的应用应该将螺栓连接作为主体,同时也应该注意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精密性。以及预制构件的处理工作。在安装预制构件时,剪力墙施工技术需要处理下层板插筋,剪力内墙预制预留板螺栓孔中全部插入插筋。特别是在建筑施工中,必须及时固定螺栓孔、保证水泥砂浆的灌入时间与质量、控制剪力墙与不同结构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建筑整体的稳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预制剪力墙的施工技术也包括:浆锚连接技术、套筒连接技术以及机械连接技术等。就浆锚连接技术而言,该连接技术也可以称为简介锚固搭接技术。浆锚连接技术主要是将钢筋拉伸至规定标准后,利用钢筋所产生的剪力进行灌浆料传递,其中传递的载体是钢筋产生的剪力;就套筒连接技术而言,该技术的基本步骤是将合格的钢筋材料插入到高强套筒之中,然后再进行灌浆环节并在该环节结束之后,通过整合将钢筋与套筒变为一个整体,以达到剪力墙传力的目的;就机械连接技术而言,该技术应用时通常采用机械咬合的方式对钢筋以及连接件进行处理,目的是将钢筋承压的作用体现出来。机械连接技术的关键在于钢筋产生的力不断传递,以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二)预制窗体的施工

在预制窗体的施工中,应用最多的技术是通过吊耳、螺栓的设置以及窗体上螺母的固定来达到安装窗体并保证其稳定性与严密性的目的。预制窗体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检测螺母的性能与质量,然后是检测窗体与作业面之间的距离,对于预制窗体的施工该距离的标准尺寸应该是300mm。在相关位置确定之后,通过窗体螺母与螺栓的连接来完成预制窗体的施工。预制窗体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多项细节,其中包括窗体螺栓的稳定、窗板连接的紧密性、窗体方向的调整与控制等。

(四)、外墙防水的技术要点

在装配式建筑中关于外墙防水施工的技术要点,应该特别关注的是预制外墙板接缝位置的防水处理,而在该位置采用最多的形式是外侧排水空腔及打胶、内侧现浇部分混凝土自防水。对于内浇外挂的预制外墙板采用的是外侧排水空腔及打胶的形式,对于内侧用的是现浇部分混凝土自防水的接缝防水形式。这种接缝防水形式的优点在于施工简便,缺点是难以控制防水质量,以致经常发生空腔堵塞的情况。因此,相关人员在使用该形式施工时必须严加管控施工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关键技术的施工水平较低。新材料的研发以及大型精细化设备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预制加现浇的叠合方式以及暗挖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也逐渐成为了地下工程施工的主要应用方式,但是暗挖装配式结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接单抗震或者是结构防水等方面的制约,使其在实际的应用成为了主要关心的问题。但是,总体上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逐渐还曾为建筑工程中应用的主要施工结构,并将随着科技的发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猛.预制装配式结构发展现状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3):716.

[2]肖同亮,王晓觅,唐立秋,等.预制装配式结构发展现状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江苏建筑,2018,(1):73-76.

[3]康 建,祁彦波.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验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2139.

[4]王占胜.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密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16(9):32-33.

论文作者:梁建锵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  ;  ;  ;  ;  ;  ;  ;  

论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与关键技术的探讨论文_梁建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