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基督教信仰者分析_基督教论文

上海女基督教信仰者分析_基督教论文

对上海女性基督教信教者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督教论文,上海论文,女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督教(新教)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产物,19世纪从西方传入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基督教和帝国主义的联系,被中国民众视为“洋教”,至解放前夕,全国有基督教信教者70万。解放以后,中国基督教进行了“三自”爱国运动,割断了与帝国主义的联系,成为中国信教者自办的宗教事业。在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统治下,基督教曾被“消灭”,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督教又重新开始恢复活动。目前基督教是我国发展较快的宗教,全国信教者达1000多万,信仰者中尤以女性为多。近年来笔者对上海市基督教信教者信仰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文主要对女性信教者的信仰情况进行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方式进行,在市区和郊县共选择17所教堂(市区11所,郊县6所),每个教堂发放50份问卷,共发了850份。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宗教信仰者对问卷调查的方式还没有完全接受,部分人心有顾虑,因此随机抽样很难进行。问卷是通过教堂的教职人员分发下去,主要是请经常参加教会活动的信仰者在自愿的前提下填写。问卷共收回814份,回收率达96%。其中男性271人,占33.3%,女性543人,占66.7%,男女比例约1∶2。

以下是对543位女性基督教信仰者的问卷分析得出的结果。

一、基本概况

1.总体文化水平较低,中老年人较多,但青年和高学历者开始增多。

年龄:在女信教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信教者190人,占35.7%,40~59岁的中年信教者205人,占38.5%,39岁以下的青年信教者136人,占25.6%。

文化程度:大学以上76人,占14.0%,高中127人,占23.4%,初中155人,占28.5%,小学122人,占22.5%,文盲51人,占9.4%。

职业:分布面比较广,且较分散。退休、无业、待业人员占较大比例,约35.0%,工人、农民和商业职工约占29.7%,两者合计占64.7%。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的如机关干部、科教文卫工作者、管理人员等总共约26.7%,其中教师和医务人员分别占到7.4%和7.2%。市区中近年有大批女性下岗,但信教者中下岗的仅占2.8%,比例并不高,学生也只占0.7%。

从年龄、文化和职业的统计看,女信教者中以老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和体力劳动者为主,由于有一部分年龄大、文化低的信教者没有参加问卷调查,实际上这类信教者的比例还要高,每周日的礼拜也是中老年女信教者居多。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青年和知识分子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增长较快,上海市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目前虽人数不占多数,但由于有年龄和文化上的优势,在教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信教时间短,对基督教教义了解较少。

在543名女性中,已受洗的为442人,占81.4%,未受洗101人,占18.6%。在受洗者中,49年以前受洗38人,占8.6%,50至70年代受洗39人,占8.8%,这两个时期信教人数较少主要是特定的时代历史背景。80年代受洗141人,占31.9%,90年代受洗224人,占50.7%,80%以上的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信教的,其中又有半数以上信教时间不超过10年。

在信基督教以前,有50.1%的人不信仰任何宗教,有的还自称是无神论者;23.0%的人相信其他某种宗教,主要是中国传统的佛、道或民间宗教,但平时不去寺庙道观;另有9.4%的人不仅相信其他宗教,还去寺庙宫观烧香磕头,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是从佛、道及民间宗教转向基督教信仰的。绝大部分人以前对基督教并不了解,甚至抱有偏见。

二、信教原因

关于信教原因,在问卷中设计了12个答案,涉及到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及个人身体、心理等诸方面,每人可选二项。统计结果见表一:

表一:被调查者信教的具体原因(复选)

信教原因 样本数(人)

 比例(%)

受家庭影响,从小信教157

28.9

本人或亲友生病,信教可以治愈170

31.3

生活孤独,想与人交往7

1.3

生活中常有挫折,为求平安

119

21.9

追求灵魂归宿,死后上天堂

157

28.9

想尽快发财致富

 1

0.2

脱离世俗罪恶,努力修身成圣 38

7.0

在外资企业工作,想出国

 2

0.4

喜欢基督教音乐、艺术、文化 32

5.9

探索自然和人生的终极目标

21

3.9

相信神迹奇事,希望发生奇迹 23

4.2

寻求基督教真谛

 129

23.6

其它15

2.8

合计543

100

超过20%的有五项,依次为:本人或亲友生病,信教可以病愈(31.3%);受家庭影响,从小信教(28.9%);追求灵魂归宿,死后上天堂(28.9%);寻求基督教真谛(23.6%);生活中常有挫折,为求平安(21.9%)。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女性信仰基督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为解脱个人及家庭生活中出现的危机或困惑。包括疾病久治不愈,面临死亡威胁,生活道路坎坷,工作遭遇挫折,等等。问卷中,有31.3%是生病信教,21.9%是遇到挫折,为求平安,1.3%的人感到生活孤独,三者相加共54.5%,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女性是为了摆脱个人和家庭困境而信教。其中尤以年龄大、学历低者为多。

2.家庭影响。家庭中的基督教传统,主要是子女承袭了长辈的信仰,或家庭成员间互相影响。有不少基督教家庭出生的人在宗教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信仰,信教是顺理成章的过程。还有一些人虽有宗教家庭背景,但在特定的社会时期淡化了信仰,经历了一番人生周折,重又回到信仰中。有位信教者坦言,她虽出生于基督教家庭,从小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教育,宗教信仰已很淡薄,但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最后还是回到主的面前。

3.寻求人生归宿。有些老年妇女在感到时日不多,生命短促时,会考虑生命的归宿,希望灵魂安宁,来世幸福。基督教不仅描绘了天堂的美景,满足她们的愿望,而且通过天堂地狱的说教,告诉信仰者生命可以延长,有限可以转化为无限,使她们消除焦虑,坦然面对死亡。

4.精神追求。23.6%的信教者探索基督教真谛,其中文化程度较高者占有相当比例(其中大学文化程度高达60.5%,高中文化程度达47.1%)。相对而言,这是信仰的深化,以一种比较理性的超越的态度来理解和信仰基督教。

此外,7.0%的人希望脱离罪恶,完善自身道德,3.9%的人寻求终极目标,还有5.9%的人喜欢基督教文化,这些女性相对较年轻,且文化程度较高,目前人数还不太多,但在教会中已作为一股活跃的力量受到重视。

另有4.2%的人相信神迹奇事,希望能有奇迹发生,使生活得以改变。

对每一个个体而言,以上诸多的信教原因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常常是兼而有之。一般来说,开始主要受传统的影响,或是为了摆脱困境而信教,在对基督教有了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后,便不满足于原来的世俗动机,进而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探索基督教真谛,最终在基督教中找到真正能够安身立命的东西,成为虔诚的信教者。

相对于其它宗教,基督教的特点一是廉价,信教者的宗教负担很轻;二是注重讲道,教职人员对信教者宗教教育抓得很紧;三是强调伦理道德,鼓励信教者淡泊名利,多做好事,信教者的自律性强;四是以集体为主的活动形式,信教者之间互相关爱,关系融洽。因此,大多数人信教后能解脱原来的苦恼和烦闷,感到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三、信教后在生理心理伦理方面的变化

信教者都承认自己信教后在身心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列了12项选择,每人可选二项。具体见表二:

表二:被调查者信教后的变化(复选)

信教后身心是否发生变化

 样本数(人)

比例(%)

病情好转,身体健康

177

32.6

诸事顺利,如愿以偿

42

7.7

脱离罪恶,重新做人

144

26.5

收入增加,生活富裕

11

2.0

家庭和睦,邻里关系改善80

14.7

灵魂得救,心情愉快,生活充实 238

43.8

有了目标,对人生充满信心

 103

19.0

淡薄世俗的名利、钱财,清心寡欲17

3.1

追求个人属灵,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17

3.1

努力工作,荣神益人

122

22.5

变化不明显

8

1.5

其它 37

6.8

合计 543

100

从上述统计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信教者认为在三方面有较大改变:

在个人生活方面,病情好转,身体健康是最主要的,有32.6%的人选择此项,其次是诸事顺利,如愿以偿,有7.7%的人选择,两者相加共40.3%。在信教原因中,为治病和求平安而信教的有一半以上,大部分人感到基督教非常“灵验”,当然这是她们的自我感觉,事实如何无法测定。但正因她们感到有效,才更加虔诚地信仰。仅有17人感到收入增加,生活富裕,所占比例很小,基督教并不鼓励信教者为发财而信教,甚至有的信教者认为过分追求金钱是贪恋世界,影响属灵,反而认为把钱财看得淡一点,超脱一点更好。

信教后在心理方面的变化是最显著的,43.8%的人选择灵魂得救,心情愉快,生活充实,19.0%的人有了目标,对生活充满信心,两项相加高达62.6%,说明基督教信仰对信教者精神和心理的影响是主要的。引人注意的是,在20-30岁年龄组,51.7%的人感到生活有了目标,充满信心,其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组。有位女信教者写道:“未信教以前,常感到生活在世上没什么意义。人生在世是虚空的虚空,不知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信耶稣后知道有永恒的盼望,人生充满了希望。”有不少妇女以前长期处于单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陷于琐碎的家务劳动中,庸庸禄禄度过一生,或经常遇到困难和挫折,思想消沉,甚至悲观厌世,看不到生活的意义,信教后自称得到上帝的拯救,找到人生的目标,对生活充满信心,忧愁变喜乐,软弱变刚强,精神振作,心情愉快。

伦理道德方面的进步。对大多数人来讲,完善道德并非是其最初的信教原因,且以前并不认为自己在道德品德方面有缺陷,但信教后却出现了很大的转变,这是令她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有26.5%的人表示脱离罪恶,重新做人,14.7%的人家庭和睦,改善了邻里关系。有位女信教者说:“信教前我常和丈夫吵架,甚至把家中东西摔坏,弄得小家庭很不平静。信教后,我把要发的脾气全抛在脑后……”,“原先做过犯罪的事,有时觉得不对也就算了,并没有什么难过的感觉。信教后,便觉得时常有个人在管教自己,犯罪后更是觉得很难过,经常祷告反省自己,以防止再犯罪。”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基督教所指的“罪恶”并非都是法律上的犯罪,而是宗教意义上的,包括不信上帝和违背基督教伦理的行为,如抽烟喝酒、骂人、贪小便宜等。

基督教对妇女信教者主要在生理、心理、伦理三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有1.5%的人变化不明显,有3.1%的人只追求个人属灵,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消极方面的影响也是存在的。

四、参与社会和教会活动情况

在中国大陆,教会积极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为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女信教者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怎样处理与社会、教会的关系呢?从表三可见大概:

表三:信教后,在哪一方面作过较多努力?(复选)

信教后所作的努力

 样本数(人) 比例(%)

发扬爱心 尽力帮助他人 322 59.3

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60  11.0

努力工作,在岗位上作出较大贡献 51  9.4

遵守“十诚”,不与歪风邪气同流合污

 223 41.1

勇于对不正之风进行抵制和揭露

15  2.8

积极传教,结更多的果子 95  17.5

多为教会奉献,献身为教会工作

145 26.7

其它

15  2.8

合计

543 100

1、自述“发扬爱心,尽力帮助他人”的,占59.3%;“遵守十诫,不与歪风邪气同流合污”的,占41.1%;9.4%的人“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了较大贡献”,另有11.0%的人“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说明女信教者积极参加了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

2、“勇于对不正之风进行抵制和揭露”者,仅占2.8%,比例很小。大部分信教者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对与不良现象斗争态度比较消极。有人说,“对于搞不正之风的人,我从内心非常可怜他们,同时为这些人的灵魂祷告,让神拯救他们的灵魂。”还有的说,“行邪恶、贪图钱财的人,从长远来看,是要一场空的。”甚至还有人认为,“只有信基督教的人多了,社会风气才能转变,否则的话,歪风邪气不能被消灭反而有可能蔓延。”这种看法当然是片面的。这也说明基督教信教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比较简单,在伦理观上存在局限性。

3、积极传教,发展信教者。26.7%的人表示“多为教会奉献,献身为教会工作”,17.5%的人“积极传教,结更多的果子”。基督教鼓励信教者传教,动员更多的人信仰,这也是基督教发展快的原因之一。女信教者中有81.5%的人向他人传过教,比例远高于男信教者。她们尤其对病人、孤寡老人特别关心,时常会上门做工作,甚至帮助做家务,有时会感动一些人,跟随信教,但有时效果却适得其反。还有些人不分场合、对象,到处劝人信教,干扰了一些人的正常生活,反而给基督教带来负面影响。

五、信仰虔诚,积极参加宗教活动

1、信教者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

表四:目前参加宗教活动时间

目前参加宗教活动的时间

 样本数(人) 比例(%)

保证每周一次礼拜

 301 55.4

除礼拜外,还参加查经等各种聚会,

每周两次或两次以上

211 38.9

每月一次

 9  1.7

偶尔去,或逢宗教节日去2  0.4

不详 20  3.7

合计 543 100

表五:每天读经和祈祷的时间

每天读经和祈祷的时间 样本数(人)

 比例(%)

15分钟以下

 123

 22.7

15-30分钟

  200

 36.8

30-60分钟

 107

 19.7

60分钟以上

 90

  16.6

不详

23

  4.2

合计

543

 100

女性信教者绝大部分与教会保持了较密切的联系。55.4%的人每周都要到教堂做礼拜,38.9%的人还参加教堂组织的各种聚会,每周的宗教活动多达2-3次,这两部分人占了94.3%,尤其是一些已退休的老年信教者,教堂已成为她们接受教育和进行社交活动的主要场所。如香港回归期间,各教堂都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庆祝回归。不少已退休的和农村的老年妇女信教者就是在教会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这件大事的。她们不顾年老,积极排练节目,甚至吟诗作画,绣花剪贴,参加了庆祝回归的各项活动,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基督教要求信教者每天有自己的灵修生活,在紧张繁忙的现代都市生活节奏下,将近60%的女性信教者每天读经和祈祷在半小时之内,还有19.7%的在半至一小时,16.6%的在一小时以上,当然这部分也是老年信教者为多,说明她们有较多的空闲时间,信仰上也更为虔诚。

2、信教者对教会的经济支持:

表六:信教者的奉献情况

是否奉献 样本数(人)比例(%)

每次礼拜都有奉献

20337.4

有时奉献

24144.4

专项奉献

80 14.7

不详19 3.5

合计543100

教会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信教者奉献,教会希望信教者能积极奉献,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但并不规定具体的奉献金额和时间,而是由信教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女信教者大部分收入不高,生活比较节俭,但她们还是愿意将自己节省下的钱奉献给教会。除了平时经常性的奉献外,遇有特殊情况如救灾、助贫、修建教堂、资助神学教育等,还要进行专项奉献。

3、信教者对教会的信任度:

表七: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主要靠谁帮助?

靠谁帮助 样本数(人)

比例(%)

请教会同工同道为自己祷告和提供

 182

33.5

自己祷告

347

63.9

找单位领导

4

0.7

找亲朋好友

10.2

其他 91.7

合计543  100

信教者如遇到难处,首先是自己祷告,希望得到神的关怀,甚至盼望出现神迹奇事,63.9%的女信教者认为通过祷告便可解决问题,但还有33.5%的人需要教会和教友的帮助,包括精神上的鼓励和具体的物质帮助。各教堂每周都有早祷会,谁有困难都可以进行登记,到时请牧师为她祷告。这些信教者都是毫不起眼的小人物,牧师在众多信教者面前提到她的名字,请大家一起为她祷告,关心她的困难,会使她倍受感动,增添信心,教会也通过对信教者的关心帮助增加了凝聚力。大多数女信教者对教会已很依赖,教友之间互相关心帮助,以信仰为纽带联系在一起。女信教者中靠单位领导及亲朋好友解决困难的人寥寥无及,说明她们的社会圈子较封闭。

六、结论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的宗教信仰权利得到宪法保护。在众多的宗教信仰者中,妇女始终是虔诚的信仰者和积极的支持者,与宗教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既与妇女的社会地位有关,也与妇女的心理、感情、性格特点相联。

2.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教育、医疗事业还不发达,加上由于传统的影响,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较多,不少妇女迷信思想严重,把转变命运的希望寄托于鬼神,而许多信教者本来就不是无神论者,而是信迷信或民间信仰。虽然宗教与迷信同属有神论体系,但宗教有系统的教义、理论,有规范的礼仪,有稳定的教职人员队伍,有严格的道德约束。在“三自”爱国宗教组织的引导下,不少信教者的信仰层次有所提高。

3.基督教是有两千年传统的宗教,是从西方传入的宗教,其中也包含了部分保守和消极的成分。由于一部分信教者年龄较大、文化较低,宗教知识浅薄,分辨是非能力差,加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容易受宗教中消极思想的影响;而一部分青年信教者容易受西方思想影响,两者在信仰上都有可能误入歧途。因此,帮助她们提高信仰素质和政治素质,走爱国爱教道路,亦是社会和教会的共同任务。

标签:;  ;  

上海女基督教信仰者分析_基督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