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的演变看现代图书馆的复杂性_数字图书馆论文

从图书馆的演变看现代图书馆的复杂性_数字图书馆论文

从图书馆的演进看现代图书馆的复合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图书馆的历史演进

从古至今,与人类文明进程相生相伴的图书馆,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下不断更新演进。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图书馆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发展阶段。

1.1 图书馆传承性的开始

古代图书馆发端于奴隶社会、成熟于封建社会,是农业文明的产物。随着文字的产生和文献载体的出现,便有了将前人经验和知识记录、收集、有序存放以便长久保存的需要,以传承人类文明成果为主要使命的图书馆便诞生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历史背景下,虽然文献积累量有限,且文献典籍只供贵族等少数人群使用,但以藏为主的皇家或私人藏书楼性质,决定了传承性是古代图书馆的主要属性。

1.2 图书馆开放性的开始

近代图书馆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科学技术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知识不断涌现,文献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大机器生产需要有文化的工人,教育开始普及到平民。面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促使一些全国性的图书馆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出现并得到普及。它们在传承性的基础上,面向大众开放,对文献藏用并重。公共图书馆形态是近代图书馆开放性的标志。

1.3 图书馆虚拟性的开始

现代图书馆是近代图书馆发展到信息时代的产物。从属性概念的角度,古代图书馆和近代图书馆只具备物质真实性,是实体图书馆,从历史概念的视角统称为传统图书馆。当现代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到传统图书馆工作中,使其由单纯收集、整理、利用文献的比较封闭的系统,经过图书馆自动化过渡阶段,发展到以传递文献为主的、全面开放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系统时,实体图书馆又衍生出虚拟现实性(虚拟性),这是现代图书馆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第一个属性。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巩固传承性、扩大开放性,而且通过广泛的虚拟性,还可使知识和信息达到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目前,身处网络社会中的图书馆正处于自身内部的巨大变革和面临来自各类网络信息服务机构(包括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等)的强大冲击,图书馆的出路何在?实体图书馆会不会消亡?观点不一,众说纷纭。其中复合图书馆的出现,却被业内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2 复合图书馆分析

2.1 复合图书馆观念的提出

“复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概念最早是英国图书馆学家S·Sutton在研究图书馆服务模式时提出,他将图书馆划分为4种类型,即传统型、自动化型、复合型、数字型,并由台湾图书馆协会会长顾政先生将这个概念介绍给了国内大陆,认为复合图书馆就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优势互补的有机结合体。

由于数字与非数字信息资源的社会共生性,读者需求的多元性,图书馆收藏对象的广涉性,由实体图书馆自动化形成的资源多样性和职能多重性,高新技术、信息法规和经费支持等因素对传统图书馆全面数字化建设的制约性,数字馆员素质养成的长期性,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机构的历史延续性,以及网络时代人们对图书馆发展前途的迷惘性,作为为社会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图书馆便出现了复合图书馆概念。

复合图书馆概念不是图书馆人的主观想像,而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不断融合的现实产物。

2.2 复合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区别

数字技术在信息资源的制作上的广泛应用使电子出版物飞速增长,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信息庞杂无序,为了使广大用户能够通过网络终端设备方便有序地查找所需的有用知识和信息,数字图书馆概念便应时而生。根据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定义,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收集、存储和组织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和检索信息的一种现代化的信息系统。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些从事网络传播和电子出版的经营者最早开始开发“数字图书馆”,它实际是一种数字化多媒体数据库,凡具备收藏、服务和技术三个要素条件和相应的法律条件的人都可以申请和登记注册,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

数字图书馆虽然收集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而复合图书馆中的数字网络部分和“数字图书馆”虽有某些共同之处,如信息在计算机内得以组织和通过网络加以利用,并带有选择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和发布信息的程序等,但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首先在主体资格上两者有着根本区别:数字图书馆属于现代信息产业领域的经营性服务,其提供者为商业性机构;而复合图书馆作为现代图书馆的一种复合化管理模式,主要是由国家提供经费的事业单位,属公益性组织。其次在传递方式上也有区别:数字图书馆一般只有将数据库和配套的服务软件卖给图书馆这样的团体用户,才能通过图书馆将信息间接地传递给个体读者;而复合图书馆的开放性,使它能够直接免费地进行文献信息传递。再次在载体形态和阅读环境上的区别就更明显:数字图书馆是单一的数字化载体形态和单一的虚拟阅读环境;而复合图书馆既有实体文献,又有数字资源,同时在有形的阅览空间中融合了计算机检索手段和网络传递方式。因此,它们两者是不同的机构,位于不同的发展轨道上,是很难复合的,只能通过一定的协议共享资源,或在服务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相互借鉴。复合图书馆不可能,也不应该发展成纯数字图书馆。

2.3 复合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复合性的体现

正如阮冈纳赞在“图书馆五定律”中所言,“图书馆是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文化传承性是永恒的,但作为一种积聚人类精神财富的有机体,又是不断适应外部环境而生长着、变化着。复合图书馆就是这种变化的产物,现在已进入个体化复合图书馆时期,它的复合实际是发生在现代图书馆有机体自身演化进程中的内在复合及与外部环境的融合,而非与所谓“数字图书馆”等其它机构的复合。今后如建成数字化、网络化程度很高的图书馆,也可能只是一种社会化复合图书馆,属复合图书馆的高级阶段,它与无历史传统、经营性的纯数字图书馆仍有着本质的区别。图书馆不会消亡,它还将向前不断发展。复合图书馆作为现代图书馆的主要模式,就是实体图书馆有机地融合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在多种信息资源并存的背景下,为广大用户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复合图书馆模式实际上是现代图书馆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先进的载体技术、网络文化、网络管理理念、现代读者的多元需求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由很多不同形态特质形成的复合性的综合体现。复合性是现代图书馆发展中出现的第二个属性。

3 现代图书馆的复合性

3.1 现代图书馆的个体复合性

从英国学者查尔斯·罗斯布里奇和穆里关于复合图书馆的系统整合、有机集成的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复合图书馆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融合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各自的优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升华。复合性不是混合性,应具备融合性和一体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也在个体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各个层面得到体现,从资源建设的多样性——纸质文献、光盘文献、网络数字文献的并存互补,到管理方式的综合性——打破物理空间界限和服务功能区局限的大流通管理模式,再到服务手段的多元化——实体服务与虚拟服务的交叉,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的融合,从而造成图书馆多层面交融并彼此形成复杂关系,又多元而趋同的一体化结构,这就是首先出现在现代图书馆内部的个体复合性。

现代图书馆个体复合性表现在图书馆构成因素的方方面面。在资源上,它是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网络信息资源的复合;在技术上,它是传统图书馆技术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复合;在用户上,它是本地与外地、馆内与馆外用户的复合;在空间上,它是现实物理场所与虚拟信息空间的复合;在管理上是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与数字图书馆网络化管理的复合;在业务工作上是计算机自动化实体文献采购、编目、建库工作与互联网全文本、多语种、多媒体数字资源自动或人工采集、在线下载打包、跨时空分布式随机集成管理的复合;在服务上,它是在传统借阅基础上的馆内大流通与网络服务、在线服务的复合;在业务交流上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馆内团队学习与馆际合作学习的复合;在馆员素质上是汉语水平与外语水平、图书馆业务能力与网络驾驭能力、服务意识与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复合。这些复合性围绕的核心是对数字与非数字文献资源进行一体化加工、处理与提供使用,以及对实体阅览空间与虚拟阅读空间的综合利用,并通过规范的计算机终端检索界面,方便读者使用。

3.2 现代图书馆的群体复合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网络的延伸,现代图书馆复合性的涵盖范围将由里向外、由近及远不断扩展。在个体复合性的基础上,个体图书馆之间借助社会网络互联互通、有机集成,实现资源全面共享,如基于网络的图书馆联合大流通模式等,这就是现代图书馆的群体复合性。它体现在管理与运作模式上,即社会化复合图书馆。

3.2.1 现代图书馆群体复合性的实现

由于个体化复合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复合性,使馆藏资源不论是载体形态,还是品种数量均非常丰富,而各图书馆现有的Web信息服务器相互孤立,它们之间并不能按照用户的指令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进入各种数据库不便,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造成了诸多障碍,真正意义上的馆际互借和资源的全面共享难以实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利用网格技术,基于WWW建立跨越馆际的信息分布和集成应用程序逻辑——图书馆信息网格。

网格(Grid)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网络技术,是继实现了计算机硬件联通的传统因特网和实现了网页联通的万维网之后的第三代因特网应用技术,它将因特网从通信和信息交互的平台提升到一个解决大规模分布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全新平台。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因特网技术发展方向——网格为人类提出了全社会全面共享资源的最高目标。信息网格是网格技术的基础制高点,其核心功能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它在图书馆系统中要解决的信息共享不是一般的文件交换与信息浏览,而是可以把所有个体图书馆连接成一个虚拟的社会信息组织,即由图书馆信息网格支撑的社会化复合图书馆,以实现在动态变化环境中有灵活控制的协作式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方便高效地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最终达到现代图书馆群体复合性的要求。

目前,国内的一些信息机构和网络服务系统在利用网格技术构建跨库、跨平台共享信息、知识和一站式服务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而国内的一些高校图书馆,通过加入中国知网,利用其网格服务平台技术和网格信息资源,正在向建设基于网格平台、具备群体复合性的现代图书馆方向努力迈进。

3.2.2 现代图书馆群体复合性的功能体现

现代图书馆群体复合性的实现,将借助统一规范的网格服务平台,为全球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动态化、互动化(可交互和互操作)、普适化的,异类异构的大资源一站式服务,同时也能全面共享其它网格节点和终端用户提供的资源和服务。网格技术将为现代图书馆的未来造就大资源、大共享、大智能和大用户的强大功能。

(1)大资源建设。现代图书馆所提供、利用和共享的资源将在网格中广泛分布、可动态配置和有效协调,可能是各种媒体形式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数字的和非数字的,单一媒体、多媒体和流媒体的等),也可能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设备仪器,也可能是人的经验、能力和各种操作等。

(2)大共享服务。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网格发展基石的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符号化语言),因其可以描述任何逻辑关系的数据格式来统一电子数据的存储,较好地克服了多种多样的数据格式给信息交换过程和有效使用带来的障碍,从而为不同的个体图书馆顺利地全面共享资源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3)大智能提供。现代图书馆还将通过网格提供统一标准的检索界面和一步到位的频道服务,它是一种较高级的智能化服务,这些功能其实是在其背后的一系列由网格技术开发的智能软件系统及智能化服务解决方案的支持下完成的。

(4)大用户加盟。网格是全球化的,通过网格构建的现代图书馆自然也是全球性的——不但共享的资源遍布全球,而且其服务对象也将是遍及全球的用户。

4 结论

总之,图书馆从古发展至今,属性的不断增加,功能的不断强化,模式的不断更新,完全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在保持传统图书馆传承性和开放性的基础上形成虚拟性和复合性,并将从个体复合性发展到群体复合性。未来随着不断融入新技术、新观念,还可能出现诸如全息性、纳米性、多维性、超感性等新的属性。但图书馆的传统不会丢,它将沿着自己的轨迹继续向前演进。

标签:;  ;  ;  

从图书馆的演变看现代图书馆的复杂性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