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训教学部 天津 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000;
3.天津中医药大学公共课教学部 天津 300193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14-01
医德培养不但是临床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任务,同时也是临床医生提高自身修养的方式[1]。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医学模式对医德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和更全面的要求。因此医学工作者首先应不断提高自己对医德的认识和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医学修养。在医药领域,医德教育属于终生教育,在注重实习生医德培养的同时,更应不断提高临床教师的医德水平,从而为实习生树立榜样[2]。故应以提升学生医德水准为目标,树立临床教师医德医风。
1 结合科室专业特点,自我提升,以点带面。
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医德教育之前,首先应提升临床教师的医德修养,深化临床教师的医学伦理知识和医德规范培养理念。如科室建立医疗习惯自查制度,临床教师以及全体医师在完成诊治过程的同时,针对医疗习惯开展医风医貌、医德实践方面的自查自评工作,在医疗实施过程中临床有效性、及时性、果断性与医德价值之间的衡量,均为临床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并且传授给学生的无形珍宝。医德教育既是医学教育的行业基础,又是临床带教中的教育义务,临床教师只有自身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医德修养,在实践中多思考,才能言传身教,使学生受益。
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强调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临床教师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应关注实习生与患者交流的语气态度,提示学生在医患沟通中体现爱伤精神。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引导临床教师不但应注重传授学生医疗技术方面,还应引导学生理解病人的疾苦以及病人家属心情,从而使实习生的医德情感得以升华,在登上医疗工作岗位的最初阶段奠定高标准的思想道德基础与医德修养,从而养成今后良好的医德医风。
2 结合公益医疗活动,师生共同提高。
在教学中,科室可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活动,可为公益性医疗活动,也可为其他类型公益活动。公益性医疗活动如免费义诊、现场救治等等,结合不同专科主题日开展相关的义诊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解答咨询活动,为群众教授一些常用保健方法。此类活动能使学生能接触更多的具有医疗需求的对象,从而提高实习生的爱伤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不仅关心患者的生理疾痛,同时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临床科室可组织其他类型公益活动,如开展患友会活动,组织患友进行才艺表演、治疗心路历程分享等活动,不但能够帮助患者加强医护患沟通交流,更是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同时心身科以及护理部可组织患者及家属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太极拳练习、集体折纸作业等可以锻炼患者的手脑协调性,使患者参与其中,加强认同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公益活动的实践中,师生均能与患者有更为全面的接触,从而提高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更深刻地结合病人的心理了解患者的诉求,加强对“人文关怀”重要意义的理解。
3 师生互评,发挥榜样作用树立优秀典型。
3.1 启动教师职业道德测评工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者,身教重于言传。临床初期,实习生面临学习知识的压力、医患沟通的压力以及角色转变的压力,而此时临床教师渊博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使患者如沐春风的医患沟通技巧,都是实习生的重要启蒙。临床教师在医诊疗过程中不仅应展示医生的权威性,更应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终身受益。在临床教学中的医德教育须强调临床教师的榜样作用,而组织学生对临床教师进行医德评分,是抓住教师给学生留下的深刻印象这一特点,让学生进行反馈,从而在临床教师中树立榜样,同时不断激励临床教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提升自身医德修养。科室也应注中对医德优秀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从耳濡目染到潜移默化,启发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职业道德观,从而取得教育成效。
3.2 对学生进行医德考核
在临床教师以及科室医务工作者为实习生创造了良好的医德医风氛围之后,应对学生进行医德考核以确认收效。学生在医德方面如同一张白纸,易受环境影响,在良好的医德实践氛围内,学生能够受到医德医风的感染,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可以察觉不正医风并具有抵制能力,免受不正之风的影响[5]。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医德评价座谈会,让学生进行阶段性自评,对我实习过程中的医德表现进行的自我小结,并进行考核评定。在学生实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医德考核,有助于学生养成自查自律的习惯,从而减小不良影响对学生造成的干扰。通过医德考核,可在学生中树立实习生医德医风的优秀典型,从而对广大实习生起到激励作用。
4 内在感化,外在传授,师生共同学习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医学伦理学教育与医德教育贯穿在临床实习的组织实施中,是使学生从感性与理性双方面获得医德提升途径。科室可组织讲座,邀请心理专业、医学伦理专业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从而在临床医德实践过程中补充相关理论知识,做到内在感化,外在传授。在教学查房中可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医疗习惯,认真负责的医风,从而在诊治过程完成正确的医德实践,在小讲课中可增加“关于密切关注病人的重要性”以及“诊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保密原则”等相关内容的讲座;在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应渗透给学生临床操作的精密性与系统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在临床实践教学加入学生自省环节,建立实习生心灵成长日志,让学生每日记录临床实习过程中的点滴细节与心理变化,将强调医德教育的外在引导转化为慎独自律的内在修养。组织师生心灵交流会,交流会可分为学生感悟与老师感悟两个板块,在学生板块中,由学生发言将老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以及带教过程中言传身教的细节与大家分享,使老师们体会到道德榜样的重要作用,而在老师板块,则由老师发言,将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病人体贴入微或值得表扬的行为与大家分享,使学生感受到在实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带教老师都看在眼里,从而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极大鼓励,从而得到鞭策。
参考文献:
[1] 秦华东,李传乐,李强,孙宇.在临床教学中的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
[2] 张浩,房玫.医学生实习期间的医德教育[J].实用全科医学,2008-02,6(2).
[3] 唐洁婷,房静远.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7:90-91.
[4] 宫丽娅,韦运杰等.浅谈临床带教教师的影响力[J].现代医药卫生,2006,10:1579-1580
[5] 周柳亚.建构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6:57-58
*通讯作者:
陈慧玲,E-mail:13920257809@163.com
基金项目: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医学生医德培养模式分析研究》(课题编号:HEYP5015)
论文作者:孙颖1,高雅2,陈慧玲(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医德论文; 教师论文; 医风论文; 学生论文; 实习生论文; 患者论文; 医疗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