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与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状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轮论文,北京论文,发展状况论文,文化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实现北京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是“十二五”以来北京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不仅是北京参与世界城市竞争,提升北京文化竞争力、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2年5月,《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将北京列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近年来,北京紧密围绕“双轮驱动”战略,强化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双向互动、协同创新,统筹各方面关系,深化了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在北京文化、经济、社会等各层面的驱动能力。 一、北京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北京积极落实国家和中央相关政策、规划,大力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为实现北京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目标,从整章建制入手,全面加强和完善制度和规划建设,提升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发展能力,在政策保障、模式探索、平台建设、金融支撑等层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1.深化政策保障,增强扶持力度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需要规划政策的有力保证。2013年,北京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围绕加快推进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构建“设计之都”,着力加强组织规划,不断提升文化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双轮驱动”战略的稳步、有序推进。 第一,加快实施《首都创新精神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下简称《方案》)。2013年北京继续以折子工程的形式逐步落实《方案》,其中涉及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共有4项,分别为新媒体发展战略,数字社区文化站建设,制定实施支持文化与科技、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以及加快中关村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设计创意、数字出版等融合型新业态,抓好国家广告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北京核心演艺区、中国乐谷、怀柔影视基地等重大项目。折子工程明确了相关责任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内容,对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工作实践的起到了有力的督导和促进作用。 第二,增强“设计之都”建设的文化科技创新能力。2012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北京作为“设计之都”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为推进“设计之都”建设,2013年10月,北京制定并公布实施《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文化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在“设计之都”建设中要实现的目标和路径。《纲要》指出到2020年以文化科技为基础的设计产业年收入要突破2000亿元,设计品牌的认知度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设计对北京城市品质有明显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国际化工程、产业振兴工程、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品牌塑造工程、人才助推工程等5大重点任务,确立了加强组织机制保障、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业统计制度、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等5项保障措施,以此来推动北京创新经济的发展。 第三,文化科技促进北京区域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2013年3月,北京市颁布实施《关于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第二阶段行动计划(2013—2015年)》(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巩固和深化第一阶段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北京南部地区发展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明确了北京发展南部地区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强化了一些文化科技项目在南部地区发展中的支撑性作用,确立了以产业园区功能完善和产业项目引进为推动南部区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围绕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和南中轴商务文化发展轴,打造“两带一轴多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格局,以此带动北京南部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和历史风貌保护。 第四,引导企业自主进行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实践。为全面落实北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2013年9月,北京市公布实施《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通过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程、企业研发投入引导工程和实施企业创新环境优化工程,激发和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活力。 2.探索创新模式,注重体系建构 文化与科技融合虽然不是当代社会特有的产物,但随着文化经济功能的日益凸显以及科技对文化发展支撑性作用的不断加强,文化与科技交融互动逐步深化。北京在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孵化体系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探索模式,得到逐渐发展和完善。 第一,推动企业孵化体系制度化建设。“十二五”以来,北京高度重视企业孵化体系建设,2010年推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孵化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增强孵化器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2013年5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首都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的意见》(下简称《促进意见》),明确提升孵化器体系在北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对建立健全孵化器体系的工作机制和组织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企业孵化体系作为北京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颁布与实施有利于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网络,能够带动北京优质科技企业培育核心载体、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建设,在推动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在企业孵化体系构成层面,北京形成了国家、省市和区县三级企业孵化体系。2012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孵化机构12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8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4家,市级孵化器41家,市级大学科技园26家,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8500家,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孵化器体系。 北京企业孵化体系制度化建设和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北京文化与科技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市场化为导向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孵化体系能够依托自身的文化科技优势,充分发挥整合多方面资源的能力,探索北京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特色与路径,提高北京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3.加快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1)搭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服务平台 平台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设施,是培育、发展和展示文化科技型产业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第一,推进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支持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成果“走出去”。为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推动中国优秀数字动漫科技教育企业及其产品行销海外,2013年7月“北京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协会”正式成立,协会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和世界,以推进北京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交流、合作为导向,并广泛向世界宣介和展示北京在文化科技融合层面取得的成果,以促进北京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第二,加强国内宣传推介平台建设,提升行业的品牌效应。围绕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宣传与推介,北京举办了多场文化科技会展或推介会,以提升行业的品牌效应。2013年5月,北京市科委承办了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科技北京”专题展,展览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科技企业孵化器(25周年)、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科技与文化等五大板块。 第三,加强人才培育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创新能力。人才建设关系到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深度与质量,为充分借鉴和利用国外在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2013年6月,“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硅谷高端文化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在美国硅谷的成立。作为文化科技人才培育的新路径,该基地的成立标志着北京在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正在与国外先进国家接轨,它的创立对进一步提升中关村科技园区及北京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2)与科技相关的产业类别发展迅速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九大行业中,与科技联系密切的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设计服务等四大生产型行业增长明显,2013年1—9月份,共累计收入3761.7亿元,约占总收入的55%。其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行业表现最为突出,1—9月份累计收入达到2510.4亿元,同比增长8.7%,从业人数达52.8万人,从业人数同比增长5.5%。艺术品交易和旅游、休闲娱乐两大行业虽然在今年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解决就业人数来看,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旅游、休闲娱乐及其他辅助服务行业共有从业人员24.8万,约占文化创意产业总就业人口23.69%,而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设计服务等行业共有从业人口76.4万,约占总从业人员的72.97%。可以说,在文化创意产业全行业中,与科技联系紧密的产业类别在发展优势明显,充分体现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后的产业发展潜力和创造力。 (3)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文化创意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增加值不断攀升,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2%,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13年,在国内经济增长趋势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众多行业中仍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1—9月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合计总收入为6833.5亿元,同比增长7.3%,虽然收入总额略逊于金融业,但增长速度上与金融业相当。从业人数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共有从业人员104.7万人,人数超过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数的总和101.26万人。文化创意产业在创造收入及解决就业人数方面的突出作用,决定了在北京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科技支撑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化科技企业,如水晶石、八亿时空等。2013年5月,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第五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其中“文化科技类”一项入围的6家企业中北京占据了2家、上海2家、深圳1家、西安1家。这说明北京与其他城市相比,在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在国际文化科技交流平台等载体的推动下,北京文化科技类产品的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2013年1—9月,北京声像制品和视听媒介产品类出口总额约442.6万美元,从整体上带动了文化产品的出口。 4.增强金融支持,拓展融资途径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撑,尤其是融合发展下的文化科技产业大都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增强金融保障,提升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中的融资途径和能力,是北京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围绕这一重点,2013年北京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国家层面加大对金融支持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扶持力度 为了在金融工作层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2013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2013年科技金融和文化金融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北京市各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在规模和户数指标上都应比2012年有所增加。《通知》的出台是金融支持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一大突破,尤其是对特色支行或银行专营机构的数量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指出2013年各国有商业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银行及其他银行等应至少增加1科技金融或文化金融特色支行(专营机构),支持文化科技产业的发展。 (2)北京市层面全方位加强金融与文化科技产业领域的合作 北京市是从多种路径加强金融工作对文化科技产业领域的支撑。第一,各商业银行纷纷落实《通知》要求,增加对文化科技产业的授信额度。截至8月份,北京辖内各中资银行累计发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456.8亿元,同比增长38.5%,受惠企业2398户,同比增长68.8%。第二,开展“文化金融服务季”系列活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与北京相关部委为了拓展文化金融的融资渠道,推出了“北京文化金融服务季”活动,探索文化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模式。第三,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2013年10月,北京市正式批准实施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政策》(下简称《政策》),《政策》从16个层面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机制进行了说明,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行业,引导民间资本在设计服务、广告会展、动漫网游等文化科技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与品牌化运营。第四,持续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专项资金支持。 金融政策的保障和融资渠道的拓展,进一步夯实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基础。同时,北京市作为国内金融业和文化科技产业最具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构成,对北京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及发挥全国中心城市的示范性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二、北京文化与科技融合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说,北京的文化与科技融合进入到了自觉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这种融合创新性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在多个环节均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引导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市场机制不完善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参与世界高端竞争的必然要求。北京在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过程中,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据统计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北京共出台与之相关的文件[京政发]共8个,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行政”驱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色彩较为突出。与之相反,与市场相适应的生产机制、融资机制、营销机制等并未真正建立起来,政府的“政策红利”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依赖,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文化科技企业、文化科技园区的同质化、重复建设趋势开始凸显。 目前,北京地区共有文化创意企业5万多家,但年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的企业仅占13.6%,为6800多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的发展态势明显,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偏少。集聚区建设方面,北京市共有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150多个区级集聚区和特色文化街区。仅30个市级集聚区中涉及文化科技类产业的集聚区,以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为主导行业的4个,网络新媒体、原创音乐制作为主导产业的4个,影视节目、动漫游戏制作为主导产业的3个,以新媒体影视内容与传播、新闻出版、广告会展、发行和传媒版权交易为主导产业的3个。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初期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产业发展较为盲目,同时又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没能充分发挥,区域间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从长远来看,市场机制的缺失不利于文化、科技资源的充分整合。 2.文化与科技缺乏深度融合 管理体制层面仍存在部门和行业壁垒、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利于部门或行业间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现状层面,“科技强、文化弱”的格局明显。在技术创新领域与国外发展国家和城市基本保持一致,或在某些领域已经具有领先优势,但文化创新和创意对科技的支撑却明显不足,使得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缺乏深度,“两张皮”的现象较为严重。以动漫产品为例,北京的动漫产品在2012年达到9950分钟、2013年突破10000分钟,尽管如此,但却无一部动画作品能与欧美动漫作品相媲美。也就是说,文化创新和创意的能力相对匮乏,使得科技创新没有坚实的文化载体,技术对文化的支撑作用未能真正地发挥,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水平上北京目前还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发展阶段。 3.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文化科技产品极易被复制但制作成本却又相对较高,因此,版权保护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对来说,知识产权保护环节的薄弱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及其产业发展的制约,北京知识产权案的数量在2012年已占全国的21%。2013年3月,在北京市公布的十大知识产权案中,涉及文化科技类的共有5件,分别是“韩寒诉百度文库侵害著作权案”、“《次仁卓玛》摄影作品著作权案”、“两个‘途牛’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微软软件著作权案”、“‘狼蛛’(Tarantula)魔术作品著作权案”。而长达2年之久的四大国际唱片公司与北京搜狐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搜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数字音乐版权纠纷案在2013年最终得到解决,成为了“我国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的一个重要案件”。一系列版权纠纷,说明北京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还不到位,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仍然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还没有真正成为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利器”。尤其在科技创新强、文化创意弱的背景下,通过知识产权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创意的保护与激发,是北京加快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必然途径。 4.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 人才是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关键性保障,虽然北京与其他城市相比拥有明显的科技、文化优势,各高等院校每年输送的毕业生数量规模庞大,2013年达20万之多,但文化与科技复合型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严重失衡,呈现出入才储备、供给结构性短缺的态势。游戏产业对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为强烈。根据百度招聘频道对全国20个人才招聘网站的人才需求统计,仅2013年10月份北京地区发布的相关需求信息中,对游戏设计(含开发、原画、美术、动作、特效、界面、程序等)的需求数量为33707人,占总需求的71.15%,而所需游戏策划、测试、推广、销售等人员的比重总和不足30%。游戏设计人才在知识背景属于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承担着将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重任,而对这一类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说明北京在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储备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实现产业升级和“双轮驱动”战略的“短板”。 三、加快北京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更好地推动北京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高融合发展过程中对文化与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能力,优化和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融合发展的质量,本文根据以上梳理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部门之间的统筹与协调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有体制改革的强力支撑,北京在2011年12月出台的市委意见中已将改革创新视为北京未来发展的动力,强调通过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发挥北京作为首都城市的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北京应自觉树立和践行大文化的发展理念,统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整合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科技以及其他各部门间的协调,解决多部门共同管理的障碍,破除因权责交叉、政出多门等不利因素给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带来的制约,积极探索多部门间的合作联动机制,在北京率先实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2.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能动性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主要以一种产业的形式出现,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既需要政府宏观政策的大力引导,也应尊重企业主体在市场化中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市场选择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其一,充分发挥市场对企业的整合作用,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都文化科技航母。针对北京地区文化科技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的发展现实,应进一步完善市场发展和竞争机制,建立企业退出机制,以市场化为基础推进企业的并购重组,通过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壮大企业的融合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其二,充分发挥市场对区域的整合作用。区域市场整合是近些年市场化发展中的重要趋势,面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质化、重复建设以及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发展现状,应在北京市加强对集聚区统筹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区县的功能定位和发展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错位竞争”为原则,对集聚区进行区域市场的整合,在区县范围内形成集聚优势、塑造集聚品牌,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3.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的环境 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激发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是优化文化科技创新环境的内在保障。北京将创建科技文化创新之城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因此,从多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知识产权纠纷对北京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或制约,符合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首先,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必要性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法人对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在首都形成崇尚创新、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其次,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的作用。2013年6月,北京地区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央视网、北京电视台、百度、新浪、金山、歌华等70余家传媒机构联合成立了“首都版权联盟”,旨在加强行业间的联系,形成“互动互补”机制,共同抵制侵权盗版活动。充分发挥“首都版权联盟”的作用,形成首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合力,净化首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环境。最后,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等方略的各项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净化知识产权产品市场,为提升北京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和国际信誉保驾护航。 4.加强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城市与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已经成为城市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北京在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引进或培养要着眼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对国内而言,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之间的联系,可以利用各类孵化机构、孵化器、科技园等多种平台,增加学科与学科、科研院所与企业研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打破传统学院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之路。对国外而言,一方面充分借鉴或利用国外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经验,增强自身的人才造血功能;另一方面,加强对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尤其是高端人才,弥补自身造血功能的不足,尽可能地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升北京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水平和层次。标签:科技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知识产权管理论文; 创新驱动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产业融合论文; 产业集聚论文; 创业论文; 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