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结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发展趋势论文,中国论文,结构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走向21世纪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成人教育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成人教育制度。
一、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职业培训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展
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发展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未来劳动就业的格局客观上构成了庞大的就业培训需求。据测算,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1990年为7.3 亿,2000达8.1亿,2020年达9.26~9.61亿。90年代将有2.76 亿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每年约有2700万人。这些就业劳动者的城镇人口中受过大专教育约占5%,中等职业教育约占20%,初等职业教育约占30%, 未受成人职业培训的约占45%。而现有教育培训能力仅能满足60%城镇就业人口的培训需求。据原国家劳动部统计,1997年城镇单位下岗人员达1150万,从文化程度看:下岗人员初中文化及以下的占62%,高中占29%。低文化程度组的下岗比例最高,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下岗比例为11.3%,高中文化程度的职工下岗比例为8.1%。 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深化,对职工队伍的调整和优化势在必行。总的来看,成人职业培训的规模将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
二、成人教育层次在稳定中等成人教育的基础上,有适度高移的趋势
按照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在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和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农村将以高中后教育为主,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还要按需适当发展各种形式的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包括初级职业学校、初中二年级再加不同时限的职业培训等)。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技术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也由于城乡劳动者文化程度的提高,一部分职业岗位的从业人员需要接受在高中文化基础上或在中等成人教育基础上进行的高一层次的专门技术教育和规范的职业训练,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包括工业企业的生产现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复杂的生产装置的操作人员,知识含量高的第三产业的基层管理和经济业务运行人员等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兼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所谓职业技术教育的属性是指它的培养对象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为主(其中包括一部分专业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艺水平为基础);所谓高等教育的属性是指它是在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包括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第三级教育。如何在这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形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这是一个需要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创新的课题。我国将通过几条途径进行试验:一是相当部分成人高等专科学校,从专业设置、培养规格到课程设置、培养途径等方面,改变学术型培养模式,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推进教育改革;二是大多数职工大学,按照行业发展需要办成综合性教育培训中心,成为行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地;三是地区性成人高校,要走职业性、地区性、综合性的办学路子,成为地区综合性的成人教育中心,今后成人高等教育要着重发展社区性短期高等教育机构,亦应以这种办学模式为主;四是少量有条件的成人中、高等专业学校,按照职业需要和可能办成高级技工的技师培训机构,以适应某些技术、管理和技能相结合的职业岗位的要求。通过这些不同途径的试验,逐步形成既有共同特色,又具多样性的成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中、高级实用人才的多种需求。
三、成人教育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系统
从传统意义上说,终身教育仍停留在成人教育范畴。但是,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职业变动和职业技能的更新加速,使劳动者在一生中将会多次变动职业和更新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成人教育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人们一生提供多种、多次接受教育的机会。根据这种客观要求,成人教育横向将形成一个逐级开放、逐级向经济、社会楔入,多导向分流、多层面展开的结构。第一层面是初等到高等的各类学历教育,第二层面是不发学历文凭的各种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第三层面是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各种社会文化教育。人们在普通教育基础上通过一、二层面的教育可适应各种职业的需要,形成合理的分流;再进一步通过第三层的教育可符合各单位、各岗位及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群体及个人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需要。当然,这并不排斥将多个层面的教育结合进行的做法。这三个层面的教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有较为稳固的高等专科教育作为骨干;又拥有丰富多彩的多样化教育,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弹性。既能使成人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又能保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成人教育纵向将形成多系列、多层次、多渠道、教育与劳动交替进行的多维立体结构。“多系列”即突破学历文凭的单一系列,按各种类型的人才序列形成多种系列。“多层次”即突破学历教育的单一层次,总体上按照对应培养初级、中级、较高层次人才,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同时按照各人才序列分别形成各自的层次。“多渠道”即突破单通道、连续教育模式,形成多通道、教育与劳动交替进行的模式,提倡各类人才主要按照各自的人才序列逐级提高而不是转向,以保持合理的技术人力结构,但也允许在不同人才序列之间适当沟通,为少数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通过各类课程的灵活组合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多种途径培育人才。这样的教育结构将有利于遵循各类人才成长的不同规律,尽可能随时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适合其特点的必要的教育,并有助于形成人才结构和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为具有不同禀赋的社会成员提供多种成才途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多种多样的人才群落。
四、成人教育将着眼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建立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渗透和沟通的机制
当代经济、科技和教育一体化的趋势表明,在一个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代化社会体系中工作和生活的社会成员,不仅需要有适应本行工作的职业素养,而且需要有适应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组织系统不断变化的全面素质。这就决定了现代教育既有正规教育、又有非正规教育的趋向,实行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渗透和沟通是顺应这种趋势的现实选择。这种选择包括:职后的非学历教育将围绕岗位规范、队伍建设的要求,灵活多样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专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多种教育培训。既立足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又直接有效地为提高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为促进社会进步服务。对于已经取得必要学历的人员主要进行职业训练,或进行职业岗位的补充教育;对于已在岗、实践经验丰富、基本上能胜任工作,但尚缺乏必要的系统学习的人员将按任职资格的培训要求进行课程组合的教育;对于优秀的后备干部则根据任职资格的规范要求将采取课程组合教育(或学历教育)与工作实践训练、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技术工作将通过技术等级培训、技术岗位培训或高级职业学校、高级技工学校等及工作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之,成人教育要置于现代教育体系之中,同职业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成为一个开放的、多样的、灵活运行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