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那次,一个QQ好友(我班学生)给我留言:“老师,现在你怎么喜欢拖课了?每节课上我们都是对着活动单自己学,小组讨论讨论,都是那些同学在汇报,最后做个‘检测反馈’,每课都像在做练习,没什么意思。”
看了不觉一怔,我极力改革的课堂在孩子的眼里是这个样子?确实,自从使用活动单上课以来,常常是下课铃声已响,黑板前学生还在讲解,学习任务还没有完成,拖堂现象成为常见的“风景”。有时为了赶时间,就让每组的优生展示交流,让中下等生失去了展示的机会,没有了积极性。这肯定不是“活动单导学”的课堂!那么“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应是什么样子的呢?
【问题的症结】
静下心审视一番,每次课上从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板演到反馈,“活动单”主导着课堂,师生被一个个活动“钳住”了,学生说得多的竟是“我来回答第几题”、“我们汇报第几题”,语文课似乎成了答题课、试卷评讲课,语文课堂竟嗅不出浓浓的语文味。课堂上合作流于形式,只有一些学生在“跟龙套”,支撑整堂课框架的只是为数很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沉默不语,课堂上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使他们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片面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作为教师似乎成了主持人,课上只是说说串词儿,起不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问题的解决】
我知道: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的灵性就会逐渐枯竭。为了掌握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方法,我深入钻研教材,阅读相关资料,学习教育理论。每堂课前,我会结合教材对“活动单”进行反复调整,力求以简约的环节突出教学重点,指引学生读、思、说、写。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探究”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索发现。可引进小组争星的竞争机制,展示时以“小组成果”为主,汇报、补充、评价、完善。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穿针引线”、“启承转合”、“随机点拨”的作用,在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中,预设的学习目标常常因为学生活跃的、创造性的思维而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渐渐地,我感到课堂悄然发生着变化。
如《梦圆飞天》这篇课文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第二课时,我充分发挥“教师”和“活动单”共同“导学”的作用,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伊始,伴随充满激情的歌曲《超越梦想》,出示这样一行行文字:“中国西北,一地名酒泉,一船曰神舟,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中,中国人追寻梦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接着,学习小组根据活动单要求交流搜集的相关“神舟号”的资料。由于课前已让学生充分准备,学生有话想说,乐于去说,在自然的交流中进入“乐学”的境界,为学习课文奠定了骄傲自豪的情感基调。
针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感悟‘神舟’5号升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梦圆飞天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之情,结合印象深刻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接下来,我在“聚焦精彩瞬间”这一环节设计了这样的活动:1.默读课文6-15自然段,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划出有关词句读一读,写一写你的感受。2.组内朗读有关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3.汇报展示。读完课文,小组成员争先畅谈感受,他们难奈的激情让我感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成为“一次精神的相遇”、“一种被吸引的创造”。本环节最后再以小组赛读的形式读重点语句,因为有了视觉冲击、有了自己的感悟,每个同学都是那样的入情入境,激动与自豪融入了朗读之中。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梦圆飞天的伟大意义。在最后“畅抒飞天情怀”这个环节,出示这样的文字:“中国航天史册将永远记下这些文字:一座大漠中的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艘神奇的宇宙飞船──‘神舟’5号;一个难忘的日子──2003年10月15日;一个英雄的名字──杨利伟;一次圆梦的壮举──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通过小组合作读,再伴着雄壮嘹亮的歌曲《歌唱祖国》,学生情绪激扬,有着许许多多感慨要一吐为快。此时,完成“检测反馈”: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神七”成功发射,中华民族编织了一幕幕“神话梦想”,一次次美梦成真。此时,我想对_____说——(友情提醒:可以对航天工作者说、对航天英雄说、对祖国母亲或对自己说……)
这个写话练习为他们提供了倾吐、交流的舞台,体现个人独特感悟的语言喷涌而出,有的抒发了对航天工作者的感激和敬意,有的憧憬祖国的美好前景……此时,全班“小手直举”,“小脸通红”,亮亮的眼睛,灿烂的笑容,激动的表达,都在诠释着:作为中华儿女,他们感受到了“梦圆飞天”的激动与喜悦!掀起了课堂情感的高潮。
【反思】
记得一位校长说:“像放飞的风筝一样,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生命的狂欢,是课堂的追求。”我精心打造的“活动单导学”课堂,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没有重复、机械,有的只是令人“耳不暇接”的竞争朗读、连珠妙语和独到的感悟。学生发言变为“我们组认为”、“你说得不够完善,我来补充”、“我想来试试”、“你说的不对”之类的友好对话,课堂充溢着浓浓的群体参与、共同探究、平等交流的气氛。课堂中多了自由与宽容,多了自信和勇气,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
论文作者:华 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学生论文; 飞天论文; 课堂论文; 神舟论文; 课文论文; 小组论文; 都是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