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广灵县人民医院 山西大同 0375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25例常规组患者施以基础治疗,25例研究组患者在采取基础治疗的同时,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常规组为80%,研究组比常规组高16%,对比两组统计数据,有明显差距(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洛酮治疗,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87-01
本文对我院在2014年9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了对比分析,以此探讨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见下文。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享有知情权,是自愿接受调查研究。经随机分组后,常规组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52~84岁,平均年龄为(70.6±1.7)岁;研究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54~86岁,平均年龄为(72.1±1.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差异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25例,接受基础治疗。为此,医护人员要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通过营养支持、解痉、补液、祛痰、平喘、止咳、吸氧、呼吸兴奋剂、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方法缓解患者病情,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好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在采取上述治疗措施的同时,还需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先将20mL左右的葡萄糖液加入约0.8mg的纳洛酮中,待获得科学配比的注射液后,为患者行静脉推注治疗。然后,再取1.2mg左右的纳洛酮,加入约250mL的葡萄糖液,得到注射溶液后,再为患行静脉滴注治疗[1]。在用药期间,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呼吸状况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患者呼吸正常,可以在4小时后停药。
1.3 评定标准
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经过治疗,患者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喘息、胸闷与咳痰等症状好转明显,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指标有显著改善,而且没有出现并发症;有效:治疗后,患者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喘息、胸闷与咳痰等症状有所缓解,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指标有较大改善,并发症的程度较轻;无效: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进一步恶化,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甚至还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记录好研究所得的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选择SPSS 19.0,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若P<0.05,那么表示研究组与常规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则说明研究组与常规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效果。研究组显效16例,比常规组多3例;研究组有效8例,比常规组多1例;研究组无效仅1例,比常规组少4例。两组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为96%,比常规组高16%。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有关资料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有较高的发病率,其致残率和病死率也不低,而且当该病合并呼吸衰竭后,其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病死率均会明显增加,如果治疗不及时,不仅会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还可能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营养支持、解痉、补液、祛痰、平喘、止咳、吸氧、呼吸兴奋剂、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方法进行治疗,尽管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长期疗效不佳,病情依然可能反复发作[2]。而纳洛酮对受体和β-内啡肽的结合有较好阻断作用,能够改善高碳血症和低氧血症,促进呼吸系统功能恢复,使患者肺部通气畅通,进而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康复[3]。因此,为了尽快控制住患者病情,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有必要在做好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纳洛酮治疗。
本研究对我院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情况展开了对比分析,统计发现,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更优于常规组。具体来说,研究组显效16例,占该组总例数的64%,比常规组高12%;有效为8例,所占比重为32%,比常规组高4%;无效仅1例,所占比例为4%,比常规组低16%;治疗总有效率96%,比常规组高16%。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纳络酮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肖连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03):77-78.
[2]欧阳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06):44-45.
[3]戴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576-577.
论文作者:曹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常规论文; 疾病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