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智子,杨柳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炮制方法及煎煮的时间对大黄的沉降药性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6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8组(n=20)。取其中的4组作大黄的炮制试验,另外4组作大黄的煎煮试验。其中炮制试验各组均采取不同方案,而煎煮试验各组均采取不同的煎煮时间,比较小鼠的灌胃水煎液情况。结果:不同的炮制方法比较中,生大黄组与醋或酒炮制大黄组,在胃残留率的比较上均明显的比生理盐水组低,而该几组的小肠推进率对比生理盐水组显著更高,P<0.05;不同的煎煮方法对比中,短大黄组胃残留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小肠推进率明显更高,P<0.05;中大黄、长大黄组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相比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大黄的炮制及煎煮过程中,适当延长煎煮的时间有利于对药物药性进行沉降,使药效趋温和,另外,采取醋制以及酒制可将大黄的药性进行适当的增强,可依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药物炮制及煎煮控制。

【关键词】炮制方法;煎煮时间;大黄沉降药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2

我国的中医源远而流长,其中中医的剂型也相对的多种多样,并在其中以汤剂作为最常见一类剂型[1]。在临床上,汤剂可依据患者的实际个人情况,对其中药物的种类与剂量灵活的进行加减调控,其中遵循着中医的辨证施治相关理论[2-3]。中医的汤剂理论中,中药大黄具备有明显的抗菌及抗肿瘤等众多优良的功效,其用途也十分的广泛。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详见下文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6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8组(N=20)。取其中的4组作大黄的炮制试验,另外4组作大黄的煎煮试验。160只小鼠体重均在19~23g,平均体重(20.15±0.47)g。研究药物选择生大黄,所需的仪器则包括有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谱元仪器有限公司)、HH-8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市万合仪器制造有限公司)、4500r高速离心机(上海辉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1.2 方法

(1)煎煮试验

生理盐水组(A)、短大黄组(B):连续进行5min煎煮;

中大黄组(C):连续进行10min煎煮;

长大黄组(D):连续进行30min煎煮。

试验进行第7d在完成灌胃后1h,对小鼠应用0.2mL浓度0.2%的酚红溶液进行灌胃,于0.5h后处死小鼠,取其胃脏。应用剪刀将小鼠胃内容物进行剪开取出,后采取7~9mL蒸馏水进行冲洗操作,冲洗液收集于离心管内,并进行定容10mL,后离心进行处理搜集上清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上清液进行检查,以421nm作为检测的波长,后计算胃内容物残留率。取出小鼠小肠测量其总长度(幽门-盲肠距离),计算小肠推进率。

(2)炮制试验

生理盐水组(E)、生大黄组(F):无需进行任何炮制操作;

醋大黄组(G):醋炮制;

酒大黄组(H):酒炮制;其中各大黄的剂量均为0.1mL/10g。

所有的小鼠在实验前连续1d时间禁食操作,试验过程选取专业人员进行大黄煎煮液的灌胃饲养,连续灌胃7d,后小鼠处理操作同煎煮试验。

1.3 评价指标

胃内容物残留率、小鼠小肠测量其总长度(幽门-盲肠距离)、小肠推进率=活性炭于小肠内推进的距离/小肠总长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的软件来记录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各相关数据,其中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χ2进行比较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进行比较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 炮制试验大黄的沉降药性

不同的炮制方法比较中,生大黄组与醋或酒炮制大黄组,在胃残留率的比较上均明显的比生理盐水组低,而该几组的小肠推进率对比生理盐水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1。

3.讨论

中医上大黄是药用的大黄根茎部位药用,大黄药性发挥其主要是归于心、脾及大肠等相关部位,以利湿、退黄及泻火等功效。本次研究说明了随煎煮时间延长,大黄泻下、攻积效用会降低,另外进行大黄煎煮时发现,其中有效的成分析出率同煎煮时间长短也存在紧密的联系。而比较不同的炮制方法则可以发现,生大黄在进行炮制后其泻下的效果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并有利于进一步的加快胃脏运化的效果,充分的促进小肠推进,并利于进行药物吸收。

综上情况可知,在大黄的炮制及煎煮过程中,适当延长煎煮的时间有利于对药物药性进行沉降,使药效趋温和,另外,采取醋制以及酒制可将大黄的药性进行适当的增强,可依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药物炮制及煎煮控制。

【参考文献】

[1]苏彬,李晓波.配伍甘草对大黄泻下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4):577-581.

[2]赵楠,张晓哲,胡昌江,等.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发现炮制引起大黄多成分变化[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9):1607-1613.

[3]马丹,顾志荣,甘玉伟,等.唐古特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近红外光谱分析[J].中药材,2015,38(9):1842-1845.

论文作者:王智子,杨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  ;  ;  ;  ;  ;  ;  ;  

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智子,杨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