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吗?_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吗?_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危机的“元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允论文,元凶论文,金融危机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20年来一直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却被一些银行家指责为资产泡沫的“助推器”和助涨杀跌证券价格的“元凶”。连平日并不关心会计专业问题的政治家们也开始纷纷表达对会计准则的观点,要求停止公允价值计量规则。针对金融界、国会议员的责难,会计界和一些经济界人士一直持抵制的态度,认为SFAS157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该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史实充分表明,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乃至影响不大的经济事件都有可能“有意无意”地将会计推向一个又一个风口的浪尖,但同时也可能促进会计理论的创新、会计制度的变革和会计实务的完善。

一、受伤的为什么总有我

自1929—1933年经济危机甫一爆发,会计界、特别是当时混乱的会计实务,就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指责和批评,会计被迫走上了“代罪羔羊”的凄惨之路。人们不仅认为“松散的会计实务是1929年市场崩溃和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将20世纪80年代400多家金融机构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出现破产的原因也归咎于会计,指责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编报的财务报告没有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以致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还显示着“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自此,金融界开始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

至2006年9月15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157)——公允价值计量之前,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中已有40多个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会计主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

最富戏剧性的是,20世纪80年代储蓄和贷款危机中,按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进行的会计处理被指责为没能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在这一轮次贷危机中,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的会计处理却被指责为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了金融机构财务状况。近20年来一直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却被一些银行家指责为资产泡沫的“助推器”和助涨杀跌证券价格的“元凶”。连平日并不关心会计专业问题的政治家们也开始纷纷表达对会计准则的观点,要求停止公允价值计量规则。其中,美国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博波纳的声明集中体现了他们的观点:“对那些没有市场价值的金融资产而言,繁重的公允价值计量规则已经恶化了信贷危机,改变这些规则已经成为众议院共和党的首要任务。”

这些史实充分表明,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乃至影响不大的经济事件都有可能“有意无意”地将会计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风口浪尖,但同时也可能促进会计理论的创新、会计制度的变革和会计实务的完善,它将“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的规律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早在会计处于“簿记”发展阶段时期,马克思就已敏锐地觉察到了它的重要性,并以高瞻远瞩之伟大气魄对其本质和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论断:“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

具有“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职能的会计,既反映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将客观经济关系如实显示出来,并作出相应的结论,又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发挥控制性功能作用。尽管社会经济越是向更高阶段发展,生产与市场的关联越是紧密,公司内外所体现出来的经济关系越是复杂,会计能否履行反映和监督的职能、能否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也就会越发受到人们的质疑。但是,大量事实已经并一直证明,会计不仅在维护经济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而且在维护人权、保护产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什么受到置疑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美国执行近20年来,缺乏操作性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如何衡量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FASB于2000年2月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七辑《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规范了在会计计量中不能得到可观察的、由市场所决定的金额时运用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的问题,弥补了前6辑概念公告中的缺陷,但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直接解决财务会计和报告中的实务问题,其正式发表并不意味着对目前仍然具有效力的准则公告的改进、修订和解释。于是,FSAB从2001年12月14日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五年多的研究,拟出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征求意见稿34份,终于在2006年9月15日推出了一个关于计量属性而专门颁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详细论述了公允价值的定义、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其应用、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估价技术和公允价值等级等内容,把公允价值研究推向了高潮,标志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确立。该准则的生效日期是2007年11月15日为始的财年,但鼓励企业提前使用。随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7年4月和6月先后公开发布了两份公允价值计量的讨论论文报告,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SFAS157,公允价值(Fair price)是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可收到的价格或转让一项负债应支付的价格(FASB)。它强调脱手价格和有序交易环境,并明确了按照是否具有公开报价(Quoted price)、可观察信息(Observable inputs)和不可观察信息(Unobservable inputs),将金融产品划分为三个层级,严格按顺序估计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首先看是否适用第一层的标准,不适用的情况下再逐级向第二层、第三层判断。公允价值层级(Fair value hierarchy)中的第一层是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形下的金融产品作为第二层,其“公允价值”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可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第三层是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确定。用来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包括市场法(Market approach)、收益法(Income approach)和成本法(Cost approach)。其中,市场法指主要基于市场价格信息估计公允价值。市场价格信息指在市场真实交易中可观察到的相同、相似或可比的资产或负债的价格。如果在活跃市场上能够观察到这类信息,应尽可能用它来进行估计。收益法是未来投资(比如现金流量或盈利)通过折现转化为现值的方法。此类方法包括现值技术、期权定价模型等,如Black-Scholes模型和二项期权定价模型等。成本法一般指以一项资产的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为基础,作必要的调整(如使用中的资产已发生了物理、自然损耗和精神损耗,即应予以调整)来估计公允价值。

SFAS157把对公允价值进行估价的市场输入信息(Inputs)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报告主体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之前必须掌握与资产或负债相关的市场信息,信息的可取得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上述估价技术的合理选择,而且特别指出在对公允价值层次进行选择时,应优先考虑估价技术所依据的输入信息而不是估价技术本身,即要根据所掌握信息的不同来判断公允价值层次。准则认为估价技术依据的输入信息(Inputs to valuation techniques)可以是可观察的输入信息也可以是不可观察的输入信息,而在估计公允价值时应当尽可能多利用可观察的输入信息而少利用不可观察的输入信息。SFAS157要求会计主体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披露更多的信息,对于在初次确认随后的会计期间内继续使用(或存在)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主体应该披露可以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评估公允价值计量时所使用资料的信息、使用重要的无法观察的资料的信息、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当期的收益(或者是净资产变动)的影响。对于在初次确认后终止使用(或存在)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主体应该披露可以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评估公允价值计量时所使用资料的信息。

由此可见,SFAS157是一个看似相当科学的解决方案。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是计量日的脱手价格,在利润表中反映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所引起的未实现损益。尤其是经济繁荣中,这种计量模式具有“亲经济周期效应”,公司资产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均随着公允价值的持续上升而上升,如我国大多数金融类企业2007年半年报中均出现了收益大幅增加的情形。遗憾的是,这种计量模式同样具有“逆经济周期效应”,经济景气时银行实现的利润多,具备计提拨备的能力却因呆账少而不能计提减值准备;经济萧条时,银行利润大幅减少,持有的资产也大幅缩水,计提大量减值准备将进一步减少盈利。

自从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始露端倪以来,随着房贷违约率的不断上升,由房屋贷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证券如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的价格持续下跌,金融机构必须根据SFAS157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计,而资产账面值的大幅缩水,又间接拉低了资本充足率,使金融机构在资本紧张的情况下被迫在短时间内变卖手上的次贷资产,进而引发新一轮由于更低市价引起的资产减值,于是陷入“交易价格下跌→提取拨备、核减权益→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继续加大拨备计提和继续核减权益”的恶性循环之中。在市场交易极不活跃的情况下,资产抵押类证券从157号准则适用的第一层直跌到第三层,而在第三层的估值世界中,是没有什么价值能得到公认的,在谨慎的会计师和审计师坚持下,金融机构不得不根据市场上的“挥泪甩卖价”作为手中持有次贷资产的价值,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这些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扭曲了投资者心理,使市场陷入恐慌性抛售持有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股票的狂潮。AIG(美国国际保险集团)持有的信用违约互换(CDS)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AIG前总裁罗伯特·威勒姆斯塔德称,根据AIG内部的估值模型,这类金融衍生产品的损失约9亿美元,但在普华会计师事务所指出其对信用违约互换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后,AIG不得不确认了110亿美元的损失。有人戏称,“公允价值”会计这种独特的反馈效应,成了压垮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先对SFAS157发难的是在次贷危机中被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华尔街银行家。他们声称,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让银行作为基准来“盯住”,目前受打压的价格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如果银行不按市值给其资产定价的话,金融危机也许就会消退。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威廉·伊萨克公开宣称,正是由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导致众多银行不得不过多地、不合理地减计资产,从而压缩了银行的放贷,进一步使经济震动,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

代表金融机构利益的美国银行家协会在争论中扮演了主要角色,9月中旬前先后致信相关管理层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随后,与华尔街有着深厚渊源的国会议员们也加入到这支声讨“公允价值”的队伍,部分国会议员从减少纳税人损失的高度来阐明修改会计准则的必要性,认为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有助于帮助纳税人减少数十亿美元的救助成本。众议院一些议员甚至将暂停公允价值计量作为支持金融救助方案的重要条件,要求停止公允价值计量规则。2008年9月26日,美国众议院否决救助法案后,对会计准则的指责达到了顶点。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改变了最初反对变动会计准则的观点,指出银行可以形成对这些资产估值的基础,而不必采用这种“火灾损失物的拍卖价格”。10月1日,60多名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证监会(SEC),敦促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指称该准则已经产生反作用,已达不到预期目标。当日提交美国参议院讨论的金融救助法案修订稿明确支持美国证监会有权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究竟能走多远

针对金融界、国会议员的责难,会计界和一些经济界人士一直持抵制的态度,认为SFAS157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该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金融机构乐于看到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带来的益处;在金融产品价值下跌时,就转而抱怨和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原则。

金融界、国会议员与会计界双方激辩的声音越来越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及时伸出援手,他在9月下旬国会作证时指出,“如果废除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那么将没有人知道这些公司的资产按市值计价到底是多少。”同时他进一步明确“公允价值会计提供了一个时间性的价值,若没有此价值则会导致投资者和法规制定者对于信心和流动性的决策失误”。

与此同时,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为代表的会计界也作出反击。FASB主席罗伯特·赫兹指出,FASB完全是应投资者清楚而明确的要求才规定金融资产应当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IASB主席大卫·特迪爵士接受采访时更是毫不客气地说,金融界只会对公允价值横加指责,却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同FASB和IASB站在一起的还有财务分析师团体和美国消费者联盟,摩根大通资深分析师邓·默特表示:“因信贷危机而指责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就像指责医生告诉你已经生病了一样。”美国消费者联盟的投资者保护部门负责人巴巴罗泊尔称,议员们应该清楚,按公允价值计价会计准则的替代品会是“按幻想计价”,这会让银行和金融机构肆意虚定高价。

在政界和金融界的强大压力下,会计界虽然仍继续坚持公允价值计量规则,但也不得不改变一向强硬的不妥协立场。2008年9月3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了针对SFAS157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并没有暂停公允价值的使用,但是指出,在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SEC强调,不能简单依赖不活跃市场情况下的交易价格,公司需要更多地通过对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和市场流动性的判断,以及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这一文件是多方妥协的结果,在没有放弃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的同时,也满足了银行家和一些政治家的要求。

10月2日,IASB发表员工公告(Staff position),支持SEC-FASB的指导意见;10月3日,IASB宣布应对信贷危机的举措,与美国FASB在公允价值计量上立场一致。

10月3日,在美国证监会主席考克斯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高管举行的会议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均反对暂停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全球副总裁贝斯布鲁克表示,废弃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实际上就等于否定现实。

10月3日,众议院通过的救助法案最终稿中,专门有两条针对会计准则,其中第132条授权美国证监会可以在其认为必要的情况下,有权停止执行157号准则等规则;第133条要求证监会调查157号准则中提出的公允价值计量对美国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修改该准则的可行性,并要求证监会在法案生效90日内向国会提交研究报告。10月7日美国证监会任命副首席会计师詹姆士·克劳克为负责人,开始根据救助法案对会计准则进行调查。SEC副首席会计师朱莉·埃尔哈特女士表示,SEC应美国《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的要求,在救市法案通过后90天之内完成美国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研究(研究报告将于2009年1月初提交),并非研究是否暂停或取消公允价值会计或是美国第157号会计准则,而只是为了考察第157号准则运行的情况如何。对第157号准则的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会有助于提高美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10月3日,在众议院表决救助法案的同一天,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就《在不活跃市场下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开征集意见,并在10月10日正式发布该准则修订稿(FAS157-3)。该文件中仍然坚持公允价值定义,认为即使市场活动较少,也不应改变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但公允价值应当反映正常交易。当相关市场可观察数据无法获得时,可以使用管理层关于未来现金流和折现率风险调整的假设。但是美国银行家协会主席爱德华·易林似乎并不满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作的修改,他继续呼吁美国的相关管理部门向会计准则制定部门施压。

2008年10月9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IASCF)受托人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支持IASB可以采取非常措施加快应对信贷危机的步伐。10月10—11日,首届国际会计准则(IFRS)亚洲年会在北京召开,与会者认为公允价值对各投资者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金融产品市值的下跌导致了投资收益减少,资产减值,但是公允价值的实施能够加强会计报表的透明性,次贷危机产生原因主要是风险披露不充分和财务报表的透明性不够。

2008年10月15日,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政府决定修改欧盟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按市值计算资产价值的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不必再按当前市值记录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允许金融机构将违约风险考虑在内对其资本进行估值,从而避免它们的资产价值在市场动荡中被过于低估,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由此可见,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包括SFAS157在内的所有会计准则均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进行相互博弈的结果。

四、金融危机的“元凶”到底是谁

众所周知,美国这轮金融危机祸起次级抵押贷款,商业银行原本打算通过建立特别目的机构①(SPV)和结构投资公司②(SIV)等组织隔离风险,并通过证券化创造形形色色的衍生金融工具转移风险,但是风险依然存在于金融体系之内。由于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同银行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银行最终仍然无法摆脱次贷所带来的风险。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只能转移风险,并不能减少风险,更不能消除风险。金融改革与创新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

所以,这轮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次贷引发的流动性不足、金融创新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管,而不是由公允价值所导致的;恰恰相反,应该通过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会计准则,提高会计准则在揭示、控制风险方面的功效。正如德勤亚太区金融服务领导人菲利普·哥特(Philip Goeth)所言,现在的金融危机原则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我们不希望看到公允价值被废除。即便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不能解决金融危机本身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了一个放大作用,而非金融危机的根源。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公允价值准则所捕获,但次贷危机并不是由它而引起的。会计准则尽其所能做到信息透明化,一旦透明,这个信息可能有点刺耳,但正是其目的之所在。而改变会计准则,比如停止使用公允价值,“正如起火后,关掉火警警报,火不会自己灭掉一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汤姆·林斯梅尔指出,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确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与金融危机并无直接联系,正如用体温计给病人量体温,公允价值是体温计,发烧要从病人身体本身找原因,而不能归咎于体温计。

本轮金融危机更深层的原因则是金融巨鳄企图通过资本市场掠夺财富的贪婪本性。贪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动力。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的逐利性无情地撕碎了苍白无力的道德面纱乃至肆无忌惮地摧毁了貌似严密的法律防线。如果政府监管失控,必将滋生更大的贪婪。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美国已经把金融危机的风险转移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作为美国金融资产的主要持有国之一,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必须密切关注金融危机的动向,尽快制定并落实相应对策。

注释:

①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是购买、包装证券化资产和以此为基础发行资产化证券的特殊实体,在资产证券化运作中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

②结构投资公司(SIV,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是由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设立的金融机构,这类公司会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债券,去购买包括次按债券在内的高回报资产。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吗?_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