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食品安全卫生直接关系到百姓的身体健康。近年来见诸报端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就源自食品包装质量不合格,例如含有致癌成分的保鲜膜,苯含量严重超标的奶粉袋,使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卫生状况的关注已由食品本身发展到食品外包装[1]。根据FDA的解释,食品包装材料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接触的物质,以及盛放食品的容器,而这些物质本身并不用来在食品中产生任何效应。食品包装材料出现于食品中,可能是由于这些物质向食品的迁移,或由于意外萃取而出现于食品中,因此,食品包装材料也称为间接食品添加剂。这样造成食品包装的化学迁移也给食品带来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合成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迁移到食品中导致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害,另一方面迁移物质可能造成食品感官状态的劣变,如产生异味、色变和有污点出现等[2]。因此,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安全检测非常重要。尽管我国已有与食品包装检测相关标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现有食品包装检测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我国进出口食品包装材料安全卫生管理需求。
2.食品包装材料检测现状
2.1 检测机构的能力水平[3]
在国内包装产品检验机构中,八十年代末国家质检总局按区域设定了广州、天津、大连、兰州、成都和济南共6个国家包装产品检验中心。这六个检验中心中在食品包装方面实力较强的有广州、大连、济南中心。近年来国家食品安全检验中心等检测机构也加入到食品包装安全检测行列。在食品包装产品质量检测能力方面,大部分国家中心基本上都具备了按现有国内的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的要求开展检测的能力,但对于某些国内暂无产品标准的新型材料产品和暂无检测方法标准的检测项目,仅有少数中心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并具备检测能力。
2.2 检测人员的素质[3]
目前国内从事食品包装产品检测工作的检测机构,特别是六家国家包装产品检验中心和部分相关产品类别的国家检验中心,人员结构相对合理,拥有的中高级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较高,其技术力量基本形成初级、中级、高级有机的人才梯队,检验人员大多来自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研究生。使检验工作初步具备从保证日常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到可以制定研究项目检验计划,开展新的检验技术研究工作的能力。但具有业内权威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较缺乏,尤其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面缺少领军人物。
2.3 检测设备状况[3]
国内从事食品包装产品检测工作的各检测机构,在检测设备配置和检验能力范围上差距很大,各国家中心的检测设备基本上可以满足现有国内的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的检测要求,少数中心已拥有包括原子吸收光谱、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透气透湿测定仪、耐压试验机、红外光谱仪、盖耐压测试仪、定氮仪、半自动纤维检测仪、饮料罐轴向承压测试仪、易开盖启破力、全开力测定仪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精尖设备。
2.4食品包装卫生检测标准[4]
我国当前涉及食品包装的国家卫生标准共有45项,控制指标主要为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铅计)等,只有个别标准涉及了单体和有机化合物残留项目,这些标准绝大部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制定的,不能从根本上适应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开展食品包装安全研究这一背景下,我国食品包装安全限量指标要么限量值过高,要么缺乏相应限量值及检测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我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助剂使用卫生标准仅规定了65种助剂限量指标,而欧盟在2002/72/EC指令中便对近400种化学物质制定了明确的限量标准,由于缺乏食品包装卫生检测标准使得出口上述国家食品包装屡遭阻碍,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包装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
2.5缺乏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评估标准[4]
目前我国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问题缺乏充分研究和评估,尤其是缺少对食品包装材料中重要有害物质的安全性评价相关技术方法,尚未建立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安全评价体系。虽然我国对食品及其包装材料有一些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卫生标准,但有关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尚未做出任何规定。尤其针对活性和智能材料和制品、粘合剂、离子交换树脂、打印墨水、再生纤维素、软木等这些欧盟指令中明确列出的包装材料和制品,缺乏基本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和标准。
3.我国食品包装材料检测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
目前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标准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检测方法标准不完善或欠缺。因此,有必要开展食品包装材料检测技术的研究,最终建立和完善各类食品包装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开展食品包装中重要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研究,重点针对国际广泛关注且占我国出口比例较高的与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开展研究,将科研上的突破迅速转化为技术标准,以尽快承担起进出口食品包装材料有害物质检验任务,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建立我国食品包装领域技术壁垒,从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另外,还应对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有机物快速检测技术和食品包装印刷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深入探索,综合运用标记免疫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研究食品包装中化学物质加工、贮藏与运输过程中的变化机理及控制理论,提高我国食品包装中有害物质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水平。
3.2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由于食品包装检测涉及食品、化学、微生物、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造纸、印刷、包装等多学科。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检验队伍,各检验中心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引进和吸纳上述学科的专业人才,充实检验队伍。另外,各检验机构现有部分检验人员,原来不是从事食品包装或相关检验的,今后拟从事这方面检验工作的,应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和尽可能多地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
3.3 加大食品包装标准制定力度
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国家质检总局已于2006年下达了《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实施检验监管工作管理规定》,对食品包装中涉及安全、卫生项目实行强制性检验。为此,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制定进出口食品包装材料急需行业标准,初步形成了我国进出口食品包装行业标准体系框架,以满足我国进出口食品包装材料检测标准紧缺的现状。但这些标准的制定并不能从根本上缩短我国现有食品包装标准与发达国家要求的差距,还应密切跟踪欧美发达国家与食品接触包装领域相关技术规范,继续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包装安全检测标准。
4.结束语
食品包装材料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物直接与食品接触,其卫生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原材料的质量安全也得到广泛重视。相信经过全国食品包装检测机构的共同努力,我国食品包装产品质量检测水平一定会达到国外先进检测机构的水平,为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和国家对食品包装产品质量的监管提供强有力的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萍. 浅析当前食品包装材料中存在的问题[J]. 计量与测试技术,2007,34(7):45-46.
[2]田益玲,于志彬,迟建,等. 食品包装的安全隐患及检测[J]. 食品科技,2008(9):205-207.
[3]卢明,朱丽萍,陈立坚. 我国食品包装行业检测机构现状及发展[J]. 质量&市场,2007(1):28-32.
[4]王利兵,于艳军,李宁涛,等. 我国食品包装标准现状及对策分析[J]. 包装工程,2007,28(8):223-225.
论文作者:杨继胜,黄宝莹,姜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食品包装论文; 食品论文; 包装材料论文; 标准论文; 我国论文; 有害物质论文; 国家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