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课异构”,可以让笔者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相同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从中发现了每个教师的亮点,对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机智、教学手段的提升能够提供很好的平台,真正体现“百花齐放、优势互补”。
关键词:化学;教学反思;优质课评比
2016年11月在G中学举行了县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两位教师比赛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听取两位选手的课,收获颇多,最大的体会是同课异构,重在设计。下面,笔者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复习,搭建桥梁
在教学设计之前首先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们不难发现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重要链接——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所以,复习好相关知识并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两位教师的上课片段:
A教师首先让学生预习导学案上课前延伸部分并让学生填空,他设计了以下两道题目:
1.判断正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并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可否组成不同物质呢?我的猜想是: 。
B教师直接提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不是单质,并和学生一起总结目前所接触到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物质。
点评和感悟:
虽然两位教师的设计意图都是一样的,都是对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进行回顾,但是所用的方法并不一样,A教师采用概念填空的方式,B教师采用的是具体问题情境,后者的方式学生更容易回答,对知识的运用巩固效果更好一些。笔者认为两者的方式相结合,既达到学生头脑中概念清晰,又有纸笔测验的操作。笔者在授课时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给你6根火柴,你能排列成下列图形吗?6根火柴→正六边形 6根火柴→4个等边三角形,为碳元素能组成不同种物质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做好思想铺垫。
二、精彩导入,开启新课
一节课有效的导入等于成功了一半,引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关键是不要扯断了知识本身和学生认知特点的根,这是课堂有效引入的灵魂。一节课的有效导入,拉近了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感到既熟悉又奥妙无穷、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使学生的欲望高涨,学习的需要不断内化,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地产生,同时对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通往学生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入口很多,教师要做的是选择其中一个最自然、最直接的入口。下面看看两位教师是如何引入的:
A教师是由学案上问题过渡到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种物质上,用多媒体展示金刚石、钻石和石墨的图片,然后演示实验用玻璃片切割玻璃;用铅笔写字;用电池做导电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金刚石、石墨的色态、硬度、导电性。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并填写表格。教师板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B教师在总结完之后用多媒体展示了玻璃刀、钻头、铅笔、碳棒等,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点评与感悟:两位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导课,可谓精彩纷呈。A教师直观性较强,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自我阅读和自学。B教师按照从生活走向化学这一新课程理念去设计,将生活经验和化学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真实性和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三、巧妙预设,能力发展
一节有效的化学课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精心预设是必要的,生成让预设变得更加完整。一个智慧的教师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不应该回避,而应该巧妙应对,让课堂充满智慧。下面是两位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的:
A教师是在导入的基础上通过板书和学生填写学案上表格总结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而引出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但由于碳原子在这些物质里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导致他们在性质上尤其是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学生思考总结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它们有哪些重要的用途;接下来教师讲述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最后是展示几种不定型碳和演示实验木炭的吸附性,提出问题:木炭、活性炭为什么能除去有色气体、色素或异味气体?
B教师是对金刚石、石墨和C60进行逐一学习;都遵循结构、性质和用途进行逐一学习。学习三种物质实物展示了钻戒、石墨和班级里足球,并对比了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外观和性质用途,告诉学生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最后简单的介绍了碳的几种不定型碳,为了防止大家以后将“碳”和“炭”混淆使用,对“碳”和“炭”两个字做了区别。
点评与感悟:A、B两位教师在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时态度是不一样的,一个采取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回归课本提高化学阅读能力,紧扣中考命题的导向;另一位是教师去积极面对问题。两位教师在处理本节课的明暗线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先学习明线三种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然后再突破暗线;另一位教师明线与暗线互相交叉,让学生切实体会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建议:钻石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可以给学生增加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里南的相关的科普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给学生布置一个科普作业,了解钻石的历史。A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铅笔的相关知识,两位教师都没有重点提示铅笔中不含铅元素。
四、异步教学,体验成功
传统的教学结尾是授完新课之后,教师出题让学生联系,巩固知识。长此以往,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知识,也做了一定的习题,但遇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不会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应用能力差。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学要注意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结尾要引导学生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重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
两位教师开心问答的方式,让学生随意选取要回答的问题,都充分利用了激励性评语评价学生的练习结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B教师最后高歌一曲,使这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让在座听课的不是化学教师的教师耳目一新,一致认为化学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在学生中提高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学生对化学课会更加期待。
这次上课的两个班级学生情况不同,A教师授课的班级气氛不活跃;B教师授课的班级学生很活跃,A教师借班上课,B教师是自己的学生,对自己学生很了解,A教师在上课时挑战很大,但A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赵北中学 037000)
论文作者:郑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两位论文; 物质论文; 化学论文; 元素论文; 石墨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