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木工程施工实为一项涉及宽泛且内容繁杂的系统性工程,通常需要多专业、多工种的同时或交叉作业。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的各类因素,探讨了产品检验控制与施工中的控制策略,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在此背景下,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商品混凝土作为一种基本材料,在其中得到广泛应用。混凝土在业内又被称之为三合土,乃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建筑材料。伴随当前水泥加工工艺、现代水泥工业及相关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诸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凭借输送本领大、能够连续作业及易成型等优点,在建筑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土木工程为对象,从多方面探讨了混凝土施工技术。
1.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
针对商品混凝土来讲,从基础层面来分析,就是由水、集料及水泥等,依据特定标准与要求,掺入适量的掺和料、外加剂等组分,然后进行搅拌而成的的混凝土拌合物。从根本上来讲,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为:(1)较低的混凝土强度。由于现场施工条件与实验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常依据相关保证率,来进行混凝土的配制。但需要指出的是,针对混凝土生产企业来讲,有时过于考虑经济成本,从系统整体层面来评定强度,相比于设计时,混凝土配合在富裕强度上要更为经济,所以,在单项工程当中,存在着比较低的混凝土配制强度。(2)当砂石含水量发生变化时,难以对用水量进行及时调整。依据相关规范与最新规定,搅拌站需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使砂石骨料始终具有比较稳定的含水率,各个工作班均需进行1次含水率测定,如果遇到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需要额外增加测定次数,且对含水量进行及时调整,最大程度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尤其是强度等级要求。现阶段,部分搅拌站采用一些先进的仪器来测定砂石含水率,但一些搅拌站则单凭自身经验来判断原材料的含水率,并以此为依据来调整用水量,这样较难保证拌合物的强度,不仅会造成施工难度的增加,而且还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2.产品的检验控制
施工单位应要求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根据技术标准和合同的规定对出厂的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拌合物性能和强度等进行出厂检验,坍落度和确定要考虑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值。搅拌运输车运送商品混凝土宜在1.5小时内卸料,商品混凝土的运送频率应保证商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严禁加水及二次运转和搅拌,并不得将超过初凝时间的商品混凝土用于工程。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现场的交货验货,在商品混凝土进场时,监理工程师应见证施工单位,生产厂家,对进场的每一车商品混凝土验收,并签认交货检验记录。
3.混凝土材质的控制
3.1合理控制水泥质量
在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泥为其必备材料,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特种水泥、专用水泥与通用水泥。针对混凝土水泥而言,通常情况下,大多选用的是通用水泥。在实际施工中,需准确、全面掌握水泥性能及标准使用方法,结合工程特点及需要,选择最合理、实用的水泥。还需要指出的是,混凝土的合理配置乃是获得较好质量的前提条件,提高早期强度,加速施工速度与模板周转,可获得较好的技术与经济效益。此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水泥库房始终处于干燥状态,避免出现受潮变质情况;而在施工现场的水泥,需依据其生产厂家、强度等级、品种等,进行准确、详细标识,方便后期存储与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控制骨料的质量
在选择骨料时,通常有三种类型可选,即人工骨料、天然骨料及两者相结合的骨料。而针对土木工程施工中所用骨料而言,砂石为其主要成分,每立方米的混凝土需要骨料量为混凝土的1.5倍。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选择的骨料好坏会对整个混凝土强度产生直接影响。而在单个建筑项目当中,混凝土用量对砂石的用量起决定作用,而选择骨料的好坏同样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工程的造价与质量。对此,需要选择合理的骨料,为整个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一般情况下,人工骨料与天然估量均可以作为砂石骨料。如果骨料的粒径较大,那么可以将其用于无筋或少筋的混凝土结构。而对于细骨料,由于应保证其清洁且质地坚硬,且保证有比较稳定的含水率。
4.混凝土的配制、搅拌与运输
(1)配制。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把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水等原料按照比例进行搅拌。这个比例我们通常称为配合比。为满足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配合比必需经过试验、适配等程序对原料进行配备,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若出现砂、石的实际含水量与配合比存在差异,也应该在混凝土搅拌前测定用量,以达到最佳配合比。(2)搅拌。首先,要确定搅拌制度,对于一次性的投料量、搅拌时间以及投料顺序经过事先的确定,方能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同时,对于搅拌机的合理选择、一次投料量不宜过多也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必要前提。另外,混凝土的搅拌最短时间应该满足规定。在进行第一次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砂浆的流失,对于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尽量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除之前不能再次投入拌料。要严格掌握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以及混凝土的均质性。(3)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出料到建筑入模的这段距离称为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主要有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应尽量最少的运送次数的运输时间,避免产生分离、砂浆流动等现象。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确保混凝土的品质。并且要安排专职维护人员对搅拌设备和运输设备进行检查和修理工作。
5.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1)浇筑。浇筑前,首先要检查模板、钢筋的预埋件的位置及保护层的厚度,然后,清除模板的物质并检查模板上的缝隙是否都已堵严实。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必须不间断的持续进行。在前一层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一定要把下一层混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还要检查钢筋表面是否被混凝土污染。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2)养护。由于水和水泥会产生水化反应,容易造成混凝土的裂痕。通常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所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痕需要采取保温对策。要实现对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措施,首先要防止出现温度梯度导致的裂缝,应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其次,尽量控制混凝土置放地点的温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最后,要防止新旧混凝土之间出现不融合现象。从而保证混凝土能保持最佳品质。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采取保温防寒措施,迎风面更应加强防寒挡风。
6.结语
综上,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完美联合,并且是保障当代建筑行业应用技术科学化办理的有力抓手。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内土木工程的种类将越发复杂,而混凝土施工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研究、创新,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既而让工程项目的质量更安全。
参考文献:
[1]康东生.试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4(19):50-51.
[2]张时敏.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城市建筑,2014,5(2):126-126.
[3]吴之乃,郑念中.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混凝土,2000(11):3-7.
[4]王石.浅谈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8):199-200.
论文作者:张峻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水泥论文; 强度论文; 商品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