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部门立卷制度实施主要障碍因素分析论文_赵波

影响部门立卷制度实施主要障碍因素分析论文_赵波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万州 404120)

摘要:从1955年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部门立卷归档制度开始,到1987颁布《档案法》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相继颁布实施,都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度,以建立统一的归档制度。但由于档案人才缺乏、档案意识局限和档案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阻碍因素的存在,导致部门立卷制度实施程度和推行范围有限,档案整理工作的完成主要依赖档案室立卷。

关键词:部门立卷制度;档案人才;档案制度

为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国家档案局于2000年和2015年两次颁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推动了部门立卷制度在档案机构和档案部门的实施,更好地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根据笔者《部门立卷制度实施现状不容乐观》一文提出“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专科院校和中小型企业,并未全面推行部门立卷制度。部门立卷制度实施普及程度低,档案整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依赖于档案室立卷”。

1.制度局限

制度局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对国家层面法律和制度的准确把握,特别是对《档案法实施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中关于部门立卷制度规定,缺乏深入学习掌握;二是档案机构没有制定建立起完整的档案制度体系,档案管理制度存在零碎化。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简单照搬其他单位档案管理相关制度,没有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档案制度。在制定过程中,没有把部门立卷制度、文书处理部门整理立卷等条款写入档案管理办法;三是未形成严格的档案工作考核机制,未把档案工作实绩纳入员工个人考核,没有明确约定档案馆(室)与各部门以及专兼职档案管理员之间在档案整理工作的责任分工。

2.人才局限

一是档案学专业才缺乏。尽管近年来档案学专业在招生人数上不断增长,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档案学专业本科就业去向的主要变化是档案类和行政文秘类仍占主要地位,约55%左右,但是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事其他职业的毕业生比重显著加大。”“专业对口观念有所淡化,多向就业,多向选择的就业政策,拓宽了档案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非档案岗位的就业比例逐年增加。”档案专业人才就业对口率的降低,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岗位对专业人才数量逐步增长的需求,更多单位不得不聘用其他专业人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就发现某单位档案部门有7名以上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但无一人有图情档专业背景。“绝大部分人员所学专业与档案相去甚远。虽然经过接受上岗培训可以加以弥补,上岗培训是一种强化教育,能涉及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急用的问题,不可能进行深入细致的专业教育。档案人员由于缺乏理论基础。”

二是档案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一方面作为档案事业主体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虽是事业单位,但是“参照公务员待遇,属于体制内人员,具体岗位上的人员,很少是档案专业出身。档案馆职务人员表现出既缺乏职业技能,又缺乏专业思维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取消或者忽视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制度,缺乏档案专业技术人才,压缩档案人才成长空间。因此,多数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无继续教育学习的需求,也无档案专业技术研究压力,缺乏利用档案专业学术论文进行学习研究的思维习惯,导致这些单位档案工作人员,没有去阅读发表在档案学术期刊上关于部门立卷制度相关研究文献。第三,非公有制单位对档案工作的认知度有限,对思想品德高、业务经验丰富、工作能力高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吸引力不足,进而影响到部门立卷制度的实施。

三是档案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更换频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档案专业毕业生对待本专业的热爱程度不高,往往利用档案管理岗位的就业机会作为跳板,转任其他岗位。另外,部分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身兼多职,档案管理只属于其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一部分。在工作中由于事情杂、头绪多,往往以牺牲档案整理的时间来换取其他工作顺利完成。

3.观念局限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档案机构未实行部门立卷制度除了档案部门人手不够、兼职档案管理员排斥外,还有与档案工作人员自身工作态度攸关。档案工作人员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档案业务工作不熟悉,特别是对档案整理“八环节”中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等实践操作规范细则生疏,导致无能力进行档案业务指导,影响部门立卷。根据问卷结果分析,未实施部门立卷的档案部门,在档案收集齐全完整程度上存在严重不足。档案材料收集范围仅限于综合部门(如办公室)重要材料,业务部门或一般材料不收集;或根据各部门收集档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移交至档案部门文件材料就整理,不交的就放任不管。以高校为例,其“四大功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意味着关于学生培养管理、教育教学等活动中形成的学生学籍管理材料和教学材料,是高校档案资源最重要组成部分。但根据笔者调查得知,部分高职院校在档案工作中,只片面收集整理院校综合性办公室形成的文书档案,对其他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各教学院(系)形成的档案材料放任不管,未纳入归档整理范围之内。

4.岗位培训与业务交流局限

关于档案岗位培训,陈琼曾提出:“岗位培训是指根据岗位职责的需要,对即将上岗人员或在岗人员进行的培训,这种培训以受训对象的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与所在岗位现实和未来需要之间的差距为依据,着重于对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目前形成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体、行业培训为支撑、培训机构为补充的档案培训网络体系,满足了档案专业化人才增长需求,提高了档案干部队伍素质。但是,档案业务培训存在档案培训内容趋新,针对基础性档案整理实践操作领域不多;档案培训对象模糊,层次类别细划不够;档案培训方式陈旧,主要是依靠传统授课方式进行,现场实践操作示范不足;档案培训专业人员缺乏,特别是集档案学专业理论与档案整理实践经验于一体的培训教师。

档案业务交流主要是依托行业档案学会等组织,依据行业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与专业性,定期举行业务经验交流,促进档案事业发展。以重庆市高教学会高校档案研究专业委员会为例,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档案学术研究与业务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增强高校档案部门之间的协作与联系,促进重庆区域内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但由于综合实力与办学层次差异,导致各高校间档案工作基础差距巨大,当前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与瓶颈也明显不同,影响到档案工作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的效果。比如,本科高校当前档案工作热点和发展重点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文化、口述档案等。然而,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档案工作重心还处于基础档案整理阶段,根本无法涉及数字档案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虽然本科院校分享的工作经验有利于扩宽高职院校档案知识面和眼界视野,但鉴于两者之间档案工作基础、水平以及发展预期上的巨大差异,对解决高职院校现实档案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没有提供很好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恒、颜祥林.近三年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就业现状初步调研与分析[J].档案与建设,2012(6) :4-16.

[2]杨佳怿.就业分析与技能需求评价驱动的档案专业培养体系优化策略[J].创新科技, 2015(8) :46-51.

[3]卓淑清.档案工作人才的现状与人才培养的途径[J].兰台内外,2012(4) :43.

[4]张芳霖、唐霜.档案馆文化研究反思:瓶颈与突破[J].档案学通讯,2014(1).

作者简介:赵波(1988年—),男,湖北利川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档案馆助理馆员,档案学学士,主要从事高校档案管理研究。

论文作者:赵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影响部门立卷制度实施主要障碍因素分析论文_赵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