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灵分散片治疗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论文_于军强,李雪梅

(潍坊军分区第五干休所 山东潍坊 261041)

摘要:目的 观察杏灵分散片治疗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与拜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杏灵分散片口服,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8.3%,对照组对应为68.3%、63.3%,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杏灵分散片是治疗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明确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杏灵分散片;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劳累引起的心肌耗氧量增加,而病变的冠状动脉不能及时调整和增加血流量,从而引起可逆性心肌缺血[1]。该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是老年人的主要死因。我所近两年在应用指南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杏灵分散片口服,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集确诊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订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治疗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77~89岁,平均(84.6±2.5)岁;冠心病病程(9.3±1.5)年。对照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78~88岁,平均(83.3±2.5)岁,冠心病病程(8.9±1.7)年。两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心电图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吸氧、卧床休息、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抗血小板药物、并发症的治疗等,心绞痛发作时给予硝酸酯类或速效救心丸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杏灵分散片(银杏酮酯,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0444),每次1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每日给予12导联心电图1次,观察ST段变化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等,并作记录;如出现心绞痛发作,应即刻行心电图检查,给予相应处理,待症状缓解后复查心电图。

1.4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缓解时间、12导联心电图变化情况。疗效判定标准[3]: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和(或)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减少80%以上,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表现明显改善,即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或恢复大于0.1mv,倒置的T波直立;②有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有所改善,即缺血性ST段恢复大于0.05mv或者主要导联的T波变浅大于50%;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下,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显效率(55%)及总有效率(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1.7%,68.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心律、血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

糖等均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有研究表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近年来逐年上升,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主要死因,占总死亡数的1/3左右[4],因此找到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显得尤为重要。稳定型心绞痛是动脉狭窄基础上,心脏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性、短暂缺血、缺氧所致的临床综合症。其发生机制主要有:冠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或局部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血管收缩,导致管腔进一步狭窄,冠脉血流急剧减少,最终导致心肌供血严重不足[5],因此,控制或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关键[5]。

杏灵分散片主要成分:银杏叶、小叶黄杨、丹参、大果木姜子、薤白。药理研究:银杏叶能改善动脉供血;大果木姜子是贵州民间长期应用的一味草药,有行气止痛、温阳通脉的功效;小黄杨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脑供血不足,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薤白温阳通络,可明显增加脑血流量,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功能主治: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主要用于气滞血瘀的胸闷刺痛,心悸不宁,头晕目眩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显效率(55%)及总有效率(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1.7%,68.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且心电图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杏灵分散片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杏灵分散片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临床用药,可通过上述机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心绞痛症状及缺血性心电图表现,起到治疗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素芳,宋三军.复方丹参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68.

[2]第一届全国内科学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1981,9(1):75.

[3]权兆琨.丹红注射液加门冬酸钾镁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50例临床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0,31(1):32.

[4]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94.

[5]杨金凤.丹红注射液用于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69-70.

论文作者:于军强,李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  ;  ;  ;  ;  ;  ;  ;  

杏灵分散片治疗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论文_于军强,李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