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用户研究论文

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现状及论文,动态论文,网络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4-03-15

      1 引言

      信息行为理论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期的信息来源十分有限,人们对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侧重于对文献利用情况的调研。作为信息服务对象,信息用户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和获取者,其从事某一信息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信息满足个人的信息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可获得的信息呈指数增长,信息来源极其广泛,信息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会更频繁地生产、发布、分享信息,信息用户突破了传统的作为信息接受者和获取者的角色而转变成为网络用户,其信息需求通过外显的信息行为反映出来,呈现出多样化、多维化、社会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和知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成为信息时代个人、企业和国家发展最为重要的体现和保障。互联网汇聚了不同来源的信息,为用户选择和利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但同时也对用户的信息能力和需求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因此带来信息生产过剩与信息利用不足这样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在此背景下,针对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应运而生。网络信息行为涉及信息源选择、信息搜寻、信息交流、信息使用等行为。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具体的信息行为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活动方式也与传统纸质媒介环境下的信息行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跟踪国内外重要研究成果(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主),展现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旨在推动网络信息行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2 国内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互联网在1994年以后才进入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相对较晚。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占据主导地位,关注用户的信息检索、信息浏览、信息源选择、信息交流等具体的信息行为,探寻网络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核心变量及其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2.1 网络信息行为基本问题研究

      国内对信息行为概念的探讨经历了不同的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信息行为被称为“情报行为”[1]。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开始使用信息行为这一概念,从用户的角度将信息行为定义为:为了满足人的信息需求而进行的信息查询行为、信息选择行为和信息使用行为[2]。对网络信息行为概念的界定虽然也存在不同的表述,但大多数研究将传统信息行为概念沿用于网络环境中,被看做是网络用户有意为之的主体性信息活动[3]。网络信息行为这个术语包括了网络环境、网络用户、网络信息活动等核心概念,学者们分别进行了界定[4-7]。网络信息行为的特征、类型、模式、研究方法等也得到关注,如文献[6-7]认为网络信息行为的特征有目的性、易用性、习惯性、积累性、经济性、社会性、媒介性、策略性、可塑性和戏剧性,其类型包括信息需求认识与表达行为、信息查寻行为、信息选择与存储行为、信息加工行为、信息吸收与利用行为、信息交互行为、信息发布行为以及信息创造行为。文献[8-9]探讨了网络信息消费行为模式、浏览/检索整合式的网上信息查寻模式。文献[10-11]就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方法(出声思考法、视频捕捉法)进行了阐述。此外,国内学者还对特定群体(如高校用户[12]、网络消费者[13]等)网络信息行为的内涵、特征和类型进行论述。这些围绕基本问题的探寻和甄别为未来网络信息行为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2.2 对具体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

      信息行为是指个人在识别自己的信息需求并以某种方式搜寻、使用和传递信息时所参与的活动[14]。网络信息行为包括从识别信息需求到信息搜索、选择、共享、交流和吸收利用等一系列活动。有学者对信息浏览行为[15-16]、信息觅食行为[17]展开定性分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Web 2.0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学者对网络口碑和消费者点评信息的搜索和利用、社交网站用户信息交互行为[18]、问答网站协同信息行为[19]等展开广泛的研究。上述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搜索引擎调查法、Cookie数据搜集法、用户注册信息调查法等搜集用户的一手数据,或者根据统计年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等二手数据,结合日志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进行实证研究,调查对象集中于高校教育类用户,也有个别研究关注到驴友[20]、农民[21]等用户群体。

      2.3 网络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运用定性方法,从理论角度研究影响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关键因素。如包敦安等认为信息详尽度、发帖者级别和社区透明度是用户利用评论信息的主要动因[22]。邓小昭基于勒温(Lewin)公式将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用户个体因素、信息与信息环境因素、社会与自然环境因素[5]。胡瑜认为,影响大学生查寻行为的因素包括信息的组织与表征、Web经验、查寻任务的类型、查寻策略、认知能力和情感状态[23]。严慧英认为,影响信息检索行为的主体因素有需求、个性特征、知识和经验、年龄[24]。范敏等认为,影响消费者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的因素有产品因素、消费者主题因素、系统因素、情景因素、网络的信息环境[13]。近年来,定量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学者们针对具体网络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展开定量研究。如张晓丽探讨了大学生人格特征对网络信息查询行为的影响[25]。丁韧提出,用户的社会组织背景、用户情感、用户知识结构、搜索任务、信息对象和检索工具是影响用户搜索网络信息的动因[26]。查先进等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平台为研究环境,发现信任是影响科技论文快速共享的关键因[27]。刘威研究了农户基本特征、粮食销售特征、信息获取特征和外部环境特征对农户使用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的行为和对互联网应用深度的影响[21]。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内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的微观化趋势。

      2.4 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扩大

      在网络信息行为研究中,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密切相关。姚海燕等认为,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研究方法将由单一的问卷调查法和日志文件分析法转向定性和定量分析法的结合;研究内容将从关注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和类型转向关注用户的认知;信息行为模型研究将从单一研究信息查寻行为模型转向其他网络信息行为模型的研究[28]。通过比较国内外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韩秋明认为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有:引进其他学科经典理论和方法,学科间交叉的研究越来越多;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和用户的信息接收;协同性信息行为研究更加普遍[29]。网络信息行为研究不断吸引各领域学者的关注,研究对象从在校学生扩展至更广泛行业领域的用户群体,网络信息行为研究凸显出跨学科的特征。表1列举了国内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的调查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从表1看出,国内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表现出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态势。当前的研究大多使用问卷调查法、日志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出声思考法等研究方法也逐渐被研究者使用。从表1还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网络信息行为类型主要集中于信息查询行为、信息检索行为和信息使用行为,用户的信息浏览行为、信息选择行为、信息偶遇、信息交流与共享行为等也逐渐开始得到关注。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对象仍集中于在校学生,已有学者开始关注其他用户群体的信息行为,如个体投资者、科研人员、网民、游客等。

      

      

      

      3 国外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国外对信息行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16年美国学者Ayres和McKinnie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展开的一系列调查[50]。1948年在英国举行的皇家学会科学情报会议(Royal Society Scientific Information Conference),开启了现代信息行为研究的先河,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在工作中真正使用信息以及如何将信息应用于科技发展中。此后30余年里,信息行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图书文献的存储、检索和利用情况的调研。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科学的引入,信息行为研究范式发生了转变,用户个体的信息需求和行为成为研究的核心,逐渐取代了以信息和系统本身为中心的研究[51]。Wilson在1981年提出了著名的信息行为模型,清晰地描述了信息用户从需求到利用的总体框架,强调把用户的需求放入各种环境中进行分析[52]。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交流和发布的环境[53]。毫无疑问,用户的信息行为与环境密切相连,因此互联网出现之后就迅速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信息发布渠道和交流工具,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4-55]。网络信息行为研究初期,在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于高校科研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56-57];在研究内容上,重点围绕用户的上网目的、用户利用网络的态度和障碍等[58-59],同时也开始关注用户个性特征以及一些社会变量如性别差异、上网经历、工作任务等[60-61];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关注某一情境下(如网络教育等)的群体行为,采用案例分析、人种志(ethnography)、扎根理论方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定性研究方法剖析人类的各种信息行为[6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参与程度的加深,网络信息行为研究进入了新时期,相关研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1 研究对象扩大,呈现出跨学科的特征

      网络信息行为研究不断吸引各领域学者的关注,研究对象从科研用户群体扩展至更广泛行业领域的群体,如网络消费者、医生、病人、青少年、儿童以及渔民等。

      网络信息行为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特征。心理学领域的学者研究了英国患者选择和评价互联网健康信息的行为[63]。医学领域的学者研究了医生搜索互联网信息的行为[64]。环境学领域的学者认为,年轻人使用Facebook等社交网站发布、传递信息能够激发亲环境行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使更多的参与者了解气候变化并自发保护环境[65]。新闻和电信学、图书情报学和病理学领域的学者合作研究癌症患者及其同伴的博客使用和满意情况,以及不同类型的博客活动与满意度间的关系[66]。Spink等对幼童的网络搜索和技术素养进行了实证研究[67]。Ikoja-Odongo和Ocholla研究了乌干达渔民的信息需求、信息搜寻行为,以及信息对渔民生活的影响[68]。Mason等发现新兴艺术从业者既依赖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也使用传统的纸质资源和图书馆,浏览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69]。O'Connor分析了投资者在投资论坛中的信息共享和使用行为,发现投资论坛中的信息行为属于协同信息行为[70]。

      3.2 研究变量增多,注重微观层面的探讨

      网络用户的信息搜寻、信息使用等行为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交叠和相互联系。信息需求的产生是一切信息行为的起点,但信息需求未必总能推动信息行为的产生[71]。个人的信息行为受到诸多驱动因素的影响,Wang等将影响因素划分为三类[72]: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感觉运动(sensorimotor)因素。其中,情感因素能够增强用户的满意和信心;认知因素涉及用户的理解力,包括思想、搜索战略、问题解决、决策以及心智;感觉运动因素与系统使用的实践有关,相关技能包括手眼的协调,对输入设备的控制等。

      网络信息行为研究正呈现不断微观化和精细化的趋势。信息行为的研究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范式和基础理论,然而信息行为本身极具动态性和复杂性[73],以用户无限多样的信息需求的产生为逻辑起点,包含了个体丰富的认知、情感和逻辑判断,是人与外界环境不断发生交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这一本质深刻决定了对信息行为的研究需要逐步微观化和精细化,通过对行为影响变量及其作用机制的揭示和描述实现更多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74]。表2列举了国外网络信息行为研究变量及其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国外网络信息行为研究变量增多,例如,从个性特征(人口统计特性、性格等)到个人感知(愉悦感、压力、满意度等),从信息本身(信息质量、可获取性、权威性等)到系统特性(可访问性、安全性等),从用户素养(搜索能力、语言能力等)到外部环境因素。基于信息系统理论、信息经济理论、动机理论、不确定性减少理论等,以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认知为中心,这些研究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用户信息选择、搜寻、共享、交流、使用行为进行了详尽分析,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信息行为理论。

      3.3 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同时强调定性与定量分析

      随着研究的深入,单一定性或定量的研究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复杂的网络信息行为,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获取有效的数据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有助于提供稳定的数据,得出系统、科学的认识,展现用户网络信息行为内在的规律[95]。混合研究方法(Mixed Methods Research,MMR)正被广泛应用于网络信息行为研究领域,通过观察法、半定向访谈法(semi-directed interview)等定性分析搜集到的数据,综合使用路径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定量计算,MMR方法既弥补了由单一方法搜集数据时造成的偏差,确保用户数据真实可靠,也为行为现象提供更为详尽的解释,提升了研究的理论意义[96]。如Pluye等用信息搜寻结果的定量评价指导定性访谈,结合定量、定性数据形成描述和测试信息搜寻结果的临床简介[92]。Jamali等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研究Google在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信息搜寻行为中的作用[97]。Willson等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和定量研究方法揭示检索词拼写正确与否对用户在大学联机公共检索目录中进行检索的影响,以及拼写对用户搜索行为的影响[98]。

      3.4 信息行为类型增多,新的信息行为类型不断被挖掘

      信息行为研究关注的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了正式的和日常生活的、个人的和社会领域的、物理环境的和数字环境下的各种信息现象。图书情报学中的信息行为模型以信息搜寻和信息用户为研究重点,传播学中的信息行为模型以传播者或信息提供者的活动以及传播方式为研究重点,基于此,Robson和Robinson结合信息搜寻模型和传播模型的要素提出了一个新的信息行为模型(Information-seeking and communication model),不仅包括信息搜寻者,而且也把传播者或信息提供者考虑进来[99]。Web 2.0时代,用户参与和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成为新信息环境下的重要特征,用户不仅是信息搜寻者和使用者,而且成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参与在线创造活动。Koh研究了数字环境下青少年信息创造行为(information-creating behavior)的过程,包括信息内容开发、组织和展示,以及创造模式,包括可视化、重新混合(remixing)、修补(tinkering)和授权意识[100]。

      3.5 以高校为主,不同机构、不同地区间合作频繁

      不同机构或不同地区间的合作研究是国外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以高校为主,与其他机构就某一共同关注的网络信息行为问题展开合作研究。高校与企业间展开合作研究,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与雅虎研发中心通过调查谨慎在线行为的行为因素、态度因素以及性格因素和网络信息控制态度之间的联系,研究用户的在线行为,以解决用户网络活动和行为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问题[101]。Elsevier和伦敦大学学院合作研究纸质环境到电子环境的转移对学术交流的动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102]。高校与研究院所间展开合作研究,如三星经济研究院、麻省理工学院和成均馆大学共同研究社区驱动型知识服务中社会网络的结构和关系属性对答案质量的影响[103]。高校与政府部门间展开合作研究,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国家发展部合作研究人们在维基百科中参与协作知识创建的方式和原因[104]。国际合作方面,高校间的合作占很大比例。例如,科威特大学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的学者共同提出关于科威特大学研究生的信息搜寻行为模型,揭示影响学生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并指出该模型有广泛的适用性,尤其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105]。土耳其的安塔利亚国际大学、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和湖首大学的学者们揭示了信息素养教学如何影响学生对于图书馆在线资源的接受,发现在线图书馆资源自我效能和焦虑是影响学生接受行为的重要因素[106]。

      4 国内外网络信息行为研究对比

      基于前文对国内外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的述评,下文选取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的异同进行比较。

      从理论基础来看,国外文献对理论基础的重视程度高于国内,国外研究大都基于信息系统、信息行为、信息经济、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经典理论展开研究,从而丰富并推进网络信息行为理论的发展,而国内研究的理论基础则相对薄弱,仅有少数研究者基于相关理论进行研究。

      从研究对象来看,高校用户是国内外文献关注较多的一类研究对象。在国内,学者对其他用户群体的网络信息行为研究虽然不多,但青少年、农民、游客等用户的信息行为开始得到关注。国外文献的研究对象分布于多种行业、领域,并得到大量关注。

      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外文献都对影响用户网络信息行为的动因或障碍进行了大量研究。此外,国内有大量研究对网络信息行为的概念、特征、类型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国外则重点探讨影响各类网络信息行为的因素,研究变量较多,并不断探索新的信息行为类型,同时对网络信息行为模型的研究也比较多。

      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较多使用定性描述方法,近年来,定量研究逐步增多,但方法仍比较单一。国外较多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已在网络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得到应用。

      从行为类型来看,国内多数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的文献引用或借鉴国外研究,对同一类型的信息行为翻译不一致,总体来看,信息搜寻行为、信息共享行为、信息使用行为是国内外文献关注较多的网络信息行为类型。此外,信息浏览行为、信息偶遇、信息选择行为、信息交流行为等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国外文献对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源选择行为、协同信息行为、信息交流行为、用户生成内容行为等进行了大量研究。

      从研究深度来看,国内文献多集中于对网络信息行为的基本问题以及网络信息利用情况等问题进行辨析,对于网络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处于浅层分析阶段。国外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借助于信息系统、信息行为、经济学等领域的经典理论,对网络信息行为进行微观化和精细化研究,并不断探索新的信息行为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从合作程度来看,国外研究更重视不同机构、地区间的合作,而国内的研究成果则主要来自高校研究人员,不同机构间合作研究的程度不高。

      5 结语

      本文对国内外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进行了述评,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的异同。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应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逐渐显现,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捕捉、推断和发掘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升网络用户的信息能力,探索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对网络信息行为的调节机制,揭示网络信息行为的影响规律和特点,增强网络信息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这些都将成为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命题,研究结果为解决网络信息生产过剩与利用不足之间的矛盾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工具。对网络信息行为进行深入和细致的研究,揭示更多关于网络信息行为的规律,有利于网络信息服务机构以用户为导向,根据不同用户的资源需求、信息能力和使用习惯优化配置网络信息资源,合理引导信息资源的流向和流量,全面提升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在社会各阶层的价值。

标签:;  ;  ;  ;  ;  

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用户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