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水务局
摘要:漾濞县地处我国西南山区,受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的影响,是一个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自2009年10月以来漾濞县遭受5年连旱,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和困难。该县同心协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打赢了抗旱攻坚战。本文针对抗旱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抗旱及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等对策。
关键词:抗旱;对策;漾濞县
漾濞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中部,点苍山之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8.4%,河谷缓坡面积占1.6%。全境居横断山地滇西高山峡谷区南部,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122米,最低海拔1174米。属亚热带和温带高原季风气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 征;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年,年平均气温16.3℃。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10.5069万人,辖4镇5乡、6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有彝、汉、白、回等17个民族,其中彝族占人口总数的47%。全县总耕地面积12.3169万亩,其中水田2.9094万亩,旱地9.4075万亩。漾濞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53人 。
县境内有漾濞江、顺濞河、吐路河、金盏河、雪山河等117条大小河流,均属澜沧江流域黑潓江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小于200 平方公里的有113条,流域面积200-1000 平方公里 的河流1条,流域面积在1001-3000 平方公里的河流2条,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条,这些河流均属山 丘区河流。
1 基本情况
1.1 水利设施情况
漾濞县有小(一)型水库1座,塘坝91个,小水窖(池)14810个,泵站7个。全县有效灌溉面积5.38千公顷,建成堤防20.49公里,治理河道15.52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9千公顷。建成城镇自来水厂1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497处、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142处。
1.2 水资源情况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9.15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8879立方米,水能可开发蕴藏量为45.21万千瓦,属水资源丰富地区。现有水利工程总可供水量为3906.5万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3238.4万立方米、工业供水320.4万立方米、生活供水347.7万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4.3%,低于全 省和全州水平。
1.3 降雨情况
从2009年10月开始,漾濞县持续少雨,连续5年遭受严重干旱。2013年冬至2014年春,漾濞县境内降水偏少,截止2014年6月11日降雨量仅为6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65%,特别是2014年4至5月降雨量仅为16.6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81%,气温持续偏高,气候严重反常,库塘蓄水大幅减少,全 县蓄水总量仅为28.5万立方米。
1.4 干旱情况
持续少雨天气,造成漾濞县水库、塘坝蓄水偏少,2014年发生了冬春旱,给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旱导致9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特别是鸡街、龙潭、瓦厂三个乡旱情尤为突出。全县小春作物受灾38650亩,其中轻旱22285亩、重旱11235亩、干枯5130 亩;大春作物受灾76500亩,其中轻旱52141亩、重旱21147亩、干枯3212亩;烤烟受灾20000亩,其中成灾13637亩(7970亩已无抗旱保苗用水)。全县共计32500人、39968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涉及县城和54个村委会的247个村民小组及1个乡政府机关、1个村委会、2所学校。因旱高温缺水大 牲畜死亡52头。据不完全统计,多条河流断流,农灌沟因水源枯竭农田无灌溉用水,3000多亩水田缺水,1300多亩旱地缺墒;林地受旱19万多亩,鸡街乡境内出现少部分云南松及杂栗树等树木枯死现象;牧区受旱26万亩;部分工业、企业,发电站也因供水不足影响生产。干旱共造成直接经 济损失达1.92亿元。
2 应对措施
面对严重的旱情,漾濞县一是落实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五包一公示”,各级领导层层抓,狠抓各项责任落实;二是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三是科学调度水资源,强化用水管理;四是水务、农业、气象、水文、林业、民政、宣传等部门齐心协力,合力抗旱 ,指导群众积极开展农业抗旱自救,努力将旱灾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投入抗旱资金2052万元(其中县财政36万元、各部门整合配套556万元、群众自筹1460万元),抗旱人力共计57280多人次,购买10吨运水车一辆,5吨运水车4辆,抗 旱设备运输车1辆;各种应急输水管50000米;各种水泵150多台,输水软管10000米(含配件),25公斤水桶500只,2立方水袋20只;临时解决32500人、39968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为全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抗旱意识淡薄;二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三是应急抗旱水源不足,抗旱应急能力差;四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低。
4 启示与对策
4.1 加大宣传,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一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水源林“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重要作用的认识。二是继续扎实推进“森林漾濞”和“漾江生态走廊”建设,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科学编制规划,设立专项资金,严格饮用 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度,消除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禁止在水源林保护区域内乱砍滥伐,坚持“违者必罚”的原则,杜绝因水源林被破坏导致水源枯竭的现象发生。三是加快生态水电工程建设进度,充分发挥水电站的“以电代柴”作用。“十一五”期间,漾濞县投资829万元,建成石钟、 紫阳河等片区以电代燃料工程,发挥了显著效 益。2012年9月24日,桑不老代燃料电站开工建设。桑不老代燃料电站估算投资5982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2040万元),总装机0.64万千瓦,年均发电量可达3505万千瓦时,建成后将解决苍山西镇和漾江镇12个村140多个村民小组5900多户 21500多人的代燃料生活用电困难问题,将有效保护森林植被7万多亩,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是漾濞县第一个“国家补助、企业运作、农民受益、协会监督”的以电代燃料项目,也是继紫阳河电气化电站之后兴建的又一个绿色电站、惠农电站。四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恢复地表正常植被。2007至2012年,漾濞县投资4300万元,完成紫阳河电气化项目,实施六五河一级电气化等项目;累计新建沼气池1829口,节柴改灶1050户,建成无烟烤房566座、太阳能热水器1200台;完成雪山河水源地污染治理等项目。
4.2 树立水忧患意识,未雨绸缪
牢固树立水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科学制定抗旱设施建设规划。根据抗旱工作实际,制定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因地制宜修建水库、水窖、蓄水池及抗旱机井、塘坝等,形成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互相搭配、布局合理的供水网络。
4.3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干旱灾害能力
4.3.1加强重点骨干工程建设。加大资金筹措和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双涧水库、石竹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黑潓江漾濞段治理工程及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
4.3.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根据“十三五”水利规划和小康水利规划,系统谋划本县水资源配置,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州级和县级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增长机制,按国家要求足额配套地方资金,最大限度降低农田干旱损失。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小塘坝、 小水窖、小泵站,存水于民,为农村抗旱提供有效的水源补充,从根本上解决抗旱基础薄弱问题。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主,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沟渠清淤疏挖、游修衬砌,加强排管设施的配套和维修养护,提高水的利用力,提高抗旱保收能力。2008至2012年, 漾濞县累计投入1.17亿元,实施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以工代赈片区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建成高稳产农田2万亩,新增耕地6886亩。投入1.5亿元,新修水窖1.7万口,小坝塘90座,引水渠57条,人畜饮水工程1469件,新增蓄水能力14.4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6万亩。
4.3.3 全力加快城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漾濞县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
4.3.4 加大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建议国家加大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希望州、县足额配套资金,引导广大农户投资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形成国家、省、州、县和农户“五位一体”的投资模式,加快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速度,进一步提高农业防旱抗旱能力。
4.4 抓好农业抗旱救灾
强化农业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努力做好保水保墒,力争粮食少减产。引导农民根据“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经则经、宜果则果、宜药则药”的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高水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部分旱情严重的地区,种植烤烟、红花等耐旱作物,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 、地膜包谷、容器育苗移栽等新技术,在保证生活用水的前提下,把农业灌溉节约下来的水调剂给工业用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抗旱能力,为长期抗旱奠定基础。
4.5 加强地下水资源勘察、规划及开发工作
超前谋划,不提倡临渴掘井,不要等地表水枯竭后才去开采地下水。加强漾濞县地下水尤其是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勘察、规划及开发,做好抗旱应急后备水源建设异常重要,将来我们便可以从容应对干旱灾害。
参考文献:
〔1〕林荡,万里.水资源丰富地区旱灾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防汛抗旱.2010(3):20,31.
〔2〕吴玉成.水资源大省遭遇特大干旱灾害的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10(2):7.
作者简介:
陈艳(1975—),女,汉族,2012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师。
论文作者:陈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水源论文; 水资源论文; 万元论文; 干旱论文; 面积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