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临证举隅论文_杨流雯

炙甘草汤临证举隅论文_杨流雯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保健科 浙江 杭州 310009)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31-02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177条[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具有滋阴益气,复脉通阳之效。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方由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麻仁半升,阿胶二两,麦冬半升,以及大枣三十枚组成。今笔者从三则临证医案阐述此经方的临床运用。

1.胸痹无脉证

患者,男,58岁,因“胸前区持续憋闷疼痛5小时”入院。患者5小时前干活中突然出现心胸憋闷持续疼痛,伴出汗,右侧脉微,左侧脉搏微能测及,舌红少津,口干便秘,平素头晕耳鸣,急送往我院急诊,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查心电图示v1,v2,v3ST段抬高,考虑前壁心肌梗死,急行PSA术。术后患者自觉胸痛好转,但乏力,脉象仍如前,遂予以炙甘草汤加减。一诊以炙甘草15g,太子参15g,阿胶(烊化)10g,甘松6g,丹参30g,桂枝10g,生姜6g,五味子12g,补骨脂15g,白术10g,大枣10g,枳壳10g,清酒100g组方。治疗后患者脉搏右尺脉较前有力,左侧仍无脉,乏力好转。二诊予以炙甘草原方加减,左脉开始显现,右脉弱,乏力如前。三诊,患者脉象较前有力,乏力仍明显,故予炙甘草汤合保元汤加减,以恢复元气。

按:患者素体虚羸,阴血不足,水不济火,虚热内灼,故见舌红少津、头晕耳鸣、口干便秘,心主血脉,心失所养,血脉无以充盈,血运不畅瘀滞,不通则痛,故症见心胸憋闷疼痛,加之心阳不振,血脉推动无力而见脉气断续。笔者认为“心动悸,脉结代”乃阳虚无以通脉,阴虚无从荣养心血所致。故临床上常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因气虚血少所致的心悸气短、心胸憋闷或因阳气不足而致的心前区疼痛以及脉结代等胸痹之证。故治宜复脉通络、益气养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眩晕证

患者,女,30岁,新闻业,反复眩晕近5年,多疲劳后发作,每次持续数秒,视物旋转,伴有乏力,休息后自行缓解,偶伴有失眠多梦,心悸,舌淡苔薄,脉沉细。曾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停药后仍反复发作。查心脏及颈动脉B超、心电图、脑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颈椎MR均示无明显异常。一诊用炙甘草12g、党参15g、柴胡5g、生地黄40g、丹参10g、川芎5g、麦冬30g、桂枝10g、炒枣仁20g。此后患者发作次数较前减少。二诊以炙甘草汤原方续用,基本好转。

按:患者从事新闻业,思虑过度,思伤脾,气血生化乏源,故耗伤心血,疲劳后耗伤心血,心失所养,心血属心阴,阴阳不能互生互长,损及心阳则心阳不升,故见心悸,眩晕,失眠多梦。故以此养心血,育心气,患者心血不足,眩晕存在清阳之心阳不升,加小剂量柴胡升阳,配伍丹参川芎活血助养血之功效。

3.汗证

患者,女性,65岁,2年前因乳腺癌行全乳切除术,术后予FEC方案化疗4周期。治疗后出现自汗,平素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红瘦少苔,脉细弱,偶及结代脉。曾服牡蛎散加减一月,不得缓解。方选炙甘草15g、麦冬20g、麻仁15g、白术9g、人参12g、阿胶6g、麻黄根15g、牡蛎15g、浮小麦30g、生地黄30g以及大枣十枚组成。水煎服。三诊均使用原方,患者汗证得以缓解。

按:患者刀圭后易耗气伤血,血为气之母,心血不足,耗伤心气而失固摄,汗为心之液,大汗及化疗耗伤心阴,使心血失养而见心悸失眠,心血不足可见舌红瘦少苔及脉细弱等表现。故以炙甘草汤滋养心阴,养血敛汗。同时佐以麻黄根、浮小麦及牡蛎敛汗养阴。

3.体会

炙甘草善补中气之虚,又通十二经脉、利全身血气,故为君药。生姜、桂枝性辛温,振奋心阳,人参、大枣性甘平可补中健脾。麻仁、麦冬润泽生津,均能滋阴养血。地黄补五脏改善内伤失养,通血脉而益气力,故方中重用生地黄,取其补元阴通血脉之功。阿胶补血走阴,通导人身十二经络之血脉。炙甘草汤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减而来,充分利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和温运脾阳的作用,符合《难经》“损其心者,调和营卫”之要义,润经养血复脉通心以治疗五脏气血不足血脉失养之证。

笔者体会本方关键在于气虚血少。当然临证辨病需根据邪正的虚实,标本的缓急,阴阳气血的偏衰,辩证分析,化裁得当,符合病机,才能使用得心应手,经得起反复验证。同时张锡纯[2]更是直接指出:“炙甘草汤之用意,原以补助肾中之气化,俾其壮旺上升,与心中之气化相济救为要着也。至其滋补心血,则犹方中兼治之副作用也,犹此方中所缓图者也。”故若仅认为本方只作补心复脉之用,则失仲景之本义。本方关键在虚证,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开滋阴一路,故治疗上除用于气虚血少之心悸、胸痹,也用于眩晕、血虚多汗。西医治疗上运用广泛,而不仅仅局限于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冠心病等证,报道还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干燥综合征及内分泌失调等,均为把握气虚血少这个关键的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柯雪帆.伤寒论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5.

[2]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425.

论文作者:杨流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炙甘草汤临证举隅论文_杨流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