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普遍关注,而对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防治的施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施工技术等方面针对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技术措施,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质量控制
一、引言
由于社会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作为我国工民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在于提升工民建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是在我国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无论是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工作,保证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到科学严谨、合理,从而使得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通过对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和科学管理,能够促进投资成本在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合理而均衡的分配,从而使工民建项目获得更高的增值,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二、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
1、钢筋工程的质量问题
在工民建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房屋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因此加强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有利于降低房屋建筑的裂纹和变形问题的出现概率,保障人们的生命财过产安全,提升使用者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作为混凝土施工中的最重要的工程,钢筋工程是建立建筑主要结构框架的工程,该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部分各个部位的承载能力,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基础。然而,在有些工程中,由于对所要建造的建筑的各个部分受力情况计算分析得不够全面或不够准确,使得钢筋工程的进行不能满足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承载需求,使建筑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2、模板工程方面的质量问题
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项耗时比较长的工程,同时,在施工的期间,对于工程的每一个工作细节都要严格的把关,因为它关系到建筑主体的成型。倘若在施工期间,相关的监管和控制工作做得不到位,出现诸如裂纹和变形等问题,就会使建筑的整体外观变得扭曲,影响其美感;同时,还会影响建筑格的受力情况,使得本来受力合理的部位由于这些问题而不能满足强度和受力要求。因此,在模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将模板的制作、拼装、和模等工作做得精细,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构件出现变形、漏浆、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3、混凝土工程方面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工程主要的关注点是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问题。高质量的混凝土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保障,但由于机械设备、施工环境及施工人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得混凝土的质量水时常会出现波动。未能按要求对混凝土进行配料或者不严格按照配比对混凝土进行捣拌,会使得产出的混凝土不能够投入工程的使用;而混凝土的拌合时间不足则会影响其本身与水的化学反应,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三、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探索和研究
1、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在设计方面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
(1)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在设计方面的成因
a.若想降低含钢量,一般使用塑性理论计算现浇板。当温度过高时,混凝土底板收缩变形产生拉应力,板面拉应力越大,板面裂缝越大。所以,建议采用弹性理论计算上部结构嵌固顶板及屋面板受温度应力较大的建筑物。
b.异形板设计中某些情况下与实际荷载的分布有较大不同,尤其温度过高时,板的阴角处容易收缩变形,45度角斜裂缝容易在此时产生。因此,如果设计时不另外配构造加强筋,而是按照软件计算的数据配筋,板面可能会在阴角处产生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c.梁的高度大大超过板的厚度,全截面受温度影响发生变化,因为梁的截面高,所以它的温度变化要比板慢,梁与板的变形也各有不同,温度应力的差异,导致在板中产生拉应力;此外因为板的表面积大于梁,其混凝土的干缩也相应较快,由此造成的变形差异使板遭受收缩应力。由于混凝土底板的竖向强约束构件比梁对底板的边界约束力更强,也更容易在底板收缩时导致裂缝的产生。
(2)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在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
因为设计因素的缘故会造成混凝土底板上产生裂缝,要想有效防控此情形可以采用下列措施,这些方法都是从工程实践积累的经验中获得的,经过了大量的试验数据的检验。
a.按照较为普遍的施工方法容易造成混凝土底板板带周围产生裂缝,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把钢筋设置在混凝土底板的转角位置分布,并在房屋单元板带四周阳角处板采用双层双向钢筋的方法配筋,两个方向的钢筋可以产生合力,能够有效地预防产生45度角斜裂缝。否则温度分布不均匀,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导致收缩裂缝的产生。
b.底板的内部和外部约束对混凝土收缩的大小有显著影响,而底板的分缝间距决定着约束的大小。要想减少收缩和温度裂缝的产生,减轻约束大小带来的影响,利用变形缝把建筑物切割分离成一个个小变形单元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c.如果屋面双向板负筋的配筋是分离式,那么在面板没有负筋的区域应当配置直径200mm的负筋搭接和双向钢筋网,双层双向配筋是最佳方法,就是说负筋同时把配置拉通。
d.针对屋长超过40米的房屋和建筑,应当尽量在建筑物中部建立后浇带,从而减轻混凝土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造成的不良反应。同时,在混凝土中加入微膨胀剂、抗裂剂HEA和UEA也是预防混凝土屋面板和底板产生裂缝的重要办法。
2、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在施工方面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
(1)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在施工方面的成因
a.如果说预埋管道直径相对较小,房间面积受到一定限制,管道方向和混凝收缩垂直水平方向不同,那么混凝土出现裂缝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反之如果预埋管道直径过大,房间面积很大,管道走向和线路垂直于混凝土收缩方向,那么混凝土就很容易出现裂缝。
b.混凝土开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养护不当,不合理养护会造成混凝土胶结能力降低,还有可能导致混凝土中水分蒸发过快,这样就会造成混凝土过早的出现收缩,混凝土强度降低,达不到之前设计的荷载能力,出现开裂情况。
(2)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在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
a.为了避免工程完成后出现混凝土开裂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预埋管线直径不应大于板厚的1/3,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应在底板内的PVC电线套管处上下部位均加铺间距为2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b.混凝土刚筑好之后立即进行养护,可以使用蓄水养护方法。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两天内,要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环境中;如果说混凝土浇筑面积大,那么还需要借助相关养护剂进行养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防治是工民建施工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防治的施工管理中需要进行全面考虑才具备科学性,不仅需要对混凝土施工各个阶段的各方面进行控制,还需要考虑各种错综复杂的特殊情况对施工的影响。因而,作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就应该对其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在进行具体的工程施工管理时,将相关理论和项目具体状况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由此可见,对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防治的施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谭侃.徐建军. 简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J]. 民营科技.2011(01)
[2] 于国臣. 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措施与管理浅析 [J]. 改革与开放.2011(04)
[3] 江丛彬. 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论文作者:王平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民建论文; 底板论文; 工程论文; 应力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