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应用下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策略论文_徐乐华

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工程造价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效益,也会对设计目标实现与否造成影响。传统造价管理工作流程繁琐,造价工作人员面临着沉重的压力,而且容易出现数据计算错误。目前推进全面造价管理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着造价管控水平的提升,如工程量计算繁琐、计算结果准确性不足、造价数据庞大等。本课题中联系信息化背景特点,结合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内容,阐述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合理运用BIM技术的措施,促进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前言

随着现代化企业发展及理论完善,精细化管理理论得到大范围普及。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出,要对造价管理主要要素与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这些影响因素作为具体管理对象,挖掘制约造价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利用BIM技术手段达成造价精确、高效的管理目标。BIM技术可以针对造价管理各阶段存在的问题,推动造价精细化管理信息化与标准化发展的目标,推动造价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下造价管理的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建设项目实施环节的现状,可以归纳出造价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这些典型问题直接阻碍造价控制质量的提升。现将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一)计量工具不合适

工程量计算作为造价控制工作的基础性内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造价控制效果产生影响。对造价控制实施各个阶段进行全面性分析,是提高造价控制有效性的主要渠道。现阶段造价控制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计算效率与准确性也得到提升。但随着工程规模、复杂程度等提升,不断出现新技术、新材料,使得工程量计算工作一面存在量大、繁琐等问题。依据实践统计分析,工程量计算约占到造价确定的50%以上,但创造的价值仅占不到20%,可见计量环节提升空间较大。

(二)价格数据杂乱性

工程材料种类较多,即便同一种产品,生产厂家不同价格也存在差异,甚至存在千差万别,同时一些产品价格呈现出显著的时效性。如工程建设期间三级螺纹钢材料价格出现波动,这种波动对造价的影响较为明显。现阶段询价员向供应商寻求价格信息的方式丰富各省市造价信息网站发布的信息价,普遍存在种类不全、时效性不足等问题。同时习惯以杂志、文档等形式查询价格数据,这样需要二次录入,直接对造价管理效率产生迟滞影响。

(三)信息缺乏共享性

工程类型对应的造价指标从大量已完工程数据中提取,同时获得相应的工程量指标、消耗量指标等数据,提高拟建、在建工程造价管理效率。大部分企业选择纸质文件、word文本格式对造价数据存档处理,无法利用关联性计算方式对比各造价指数指标。各省市造价信息网站公布出的经济指标或存在覆盖面不足、或时效性不足等,无法支持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图所示为非结构信息造成的信息流失与重复工作的示意。

二、基于BIM技术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作用

(一)促进工程量计算效率提升

工程量计算过程中利用BIM三维建模功能提升计算效率。造价人员借助BIM建模软件调用其中内置的参数化构建,保证构建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搭建三维模型,模型自动计算后将相应工程量输出,节省大量时间并提升计算效率。同时,可以在造价软件中直接导入标准格式的设计文件,造价人员选择合适的计算规则即可,短时间内实现总工程量的汇总。标准格式文件使用,减少造价人员理解与二次输入产生误差的可能,促进计算量准确性的提升。利用BIM技术摆脱人为主观因素产生误差的可能,保证数据的真实可行,降低造价人员的工作强度,将精力用在其他工作上。

(二)积累与共享工程造价信息

BIM三维模型的建立依托现有的数据库,利用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类市场造价信息,方便造价人员计算分析。造价管理机构将获得的最新的关于市场造价信息更新在平台上,并对各类造价信息进行归纳与整理,定期更新与发布,这样可以及时更新BIM模型相关的数据信息,避免人工输入出现误差的可能,提升造价计算质量与效率。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结构利用数据库平台完成指标采集,并及时筛选与整理,提供专业性的造价服务工作。建立在BIM数据库上的造价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实现造价信息的共享,降低信息传输成本,促进造价信息精准性与价值的提升,如图所示为BIM数据流产生流程。

(三)造价信息互用与协同管理

通过BIM技术搭建项目成本数据中心,设计施工部门在数据中心上及时更新变更索赔信息,采购部门上传所得数据,合约部提交影响造价的项目合同条款提交、

三、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精细化管理措施分析

(一)设计阶段BIM技术应用

设计阶段各施工部分构件BIM模型,如机电、给排水、结构等,利用专业软件完成BIM模拟碰撞检查工作,并对各部分可能存在的碰撞冲突进行可视化检查,促进审图效率的提升,实现各个专业协同合作,达成成本控制前置的目的。BIM技术优势显著,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利用BIM技术可以激发造价管理人员的思维,创新工作模式与方法,实现提高造价管理质量的措施。BIM建筑模式可以涵盖各方面内容,方便造价管理人员及时查询,提高造价管理质量与效率。

(二)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

材料、设备购置及机具使用费用控制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内容,通常一个项目建设成本中材料费占大部分,随着生产力的提升材料费占比只会有增无减。施工过程中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内容,通过货比三家减少材料成本,合理库存降低保管费用,优化施工方案控制损耗率。

利用BIM模型参数化的特点,构建完整的模型,包括空间、成本等,根据施工进度与要求对原有BIM模型进行拆分,通过汇总处理相应实际进度得到总工程量,发包人与承包人都可以对已完成工程量进行准确核实。并在此基础上调用数据库中存在的价格信息,对各阶段工程进度价款进行汇总,减少造价人员工作强度,促进造价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施工竣工BIM技术应用

工程竣工交付时造价工作含有丰富的信息,如各项工程造价信息、材料采购信息等。与此同时,BIM系统还可以自动分析各方面信息,及时做好故障排查与检修工作。竣工时,交付BIM模型,做好存档处理工作。竣工结算的关键内容就是快速结算与阶段审计,利用BIM技术避免繁琐工作量计算,全面计算构件几何尺寸、属性等,并对模型中的问题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定额套用错误的情况,提高竣工结算的准确性。

(四)全面把控造价审核内容

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工作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单价套用审核、工程量审核、费用审核等,通过全面把控造价审核内容的方式提高审核工作的有效性,提升造价审核质量。

1.单价套用审核分析。造价审核人员进行单价套用审核时,要仔细审核套用定额单价,仔细审核补充定额与换算单价,避免出现套用单价不合适的情况。如,对补充定额进行审核时,需要造价审核人员详细检查编制方法与依据,确保方法与依据的准确性,同时审核人工与材料预算价格的真实合理性。

2.工程量审核的质量。造价审核人员对工程量审核时,要明确是否存在工程量误差的情况,可以将其分成正误差与负误差。正误差,常见的墙体过梁与圈梁占据体积是否扣减、是否扣件钢筋计算时的保护层等。审核建筑工程量时,造价审核人员要全面了解工程量计算范围与计算规则,整个计算过程详细核对,避免出现计算错误。此外,对签证凭据工程量审核时,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核查修改通知书与现场签证,保证最终工程量计算的真实性。

3.强化工程费用审核。在费用审核方面,需要对取费文件是否具有时效性进行审核,结合工程性质对取费表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对费用计算结果进行审核,保证费用审核的准确性及真实性。

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运用BIM技术,要求造价人员联系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全面发挥BIM技术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质量。但在运用BIM技术的同时,造价人员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推动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毅彬.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2):193-194.

[2]李修强.BIM技术应用下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分析[J].价值工程,2019,38(10):44-46.

[3]杨胜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166.

[4]王亚婷.试分析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BIM技术应用[J].居业,2019(01):37+40.

论文作者:徐乐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应用下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策略论文_徐乐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