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辩证治疗论文_刘文娟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辩证治疗论文_刘文娟

刘文娟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6)

【摘要】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辩证论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5例辩证论治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胃不和型12例,脾胃虚弱10例,肝胆湿热8例,肝胆湿热8例,瘀血阻络7例。经治疗有效3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6%。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应从中医之胆热犯胃立论,治疗上也应遵循胆胃同治的原则,方剂也应立足于调和胆胃。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治疗;辩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017-02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呕胆”的范畴。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或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都可导致胆汁反流,使胃黏膜遭受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或胰腺损害,使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坏,引起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等,而形成的慢性炎症[1]。故该病病机归纳为肝胃失和,肝胆湿热,脾胃虚弱,气机逆乱。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5例辩证论治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16年,平均5年。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13例。中医辩证分型:肝胃不和型12例,脾胃虚弱10例,肝胆湿热8例,肝胆湿热8例,瘀血阻络7例。

1.2 方法

1.2.1分型论治 由于本病病因复杂,病位多变,临床表现多端,且症状与胆汁反流的程度常不一致,因而临证时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治本为主,兼治其标。

1.2.1.1肝胃不和 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症见平素急躁易怒,脘腹胀满不适,牵引胁肋,时有嗳气,或泛吐酸苦水,心烦易怒,食少,纳差,舌苔薄白,脉弦。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吴茱萸、川连、白芍、枳壳、陈皮、郁金、川楝子、法夏、佛手等。若嗳气不休加苏梗、沉香;呕吐频繁加代赭石、旋覆花;泛吐酸水加乌贼骨、大贝。

1.2.1.2肝胆湿热 常因久居湿地、嗜好烟酒,烟生热、酒生湿,湿热内生,累及肝胆;或肝气郁结,日久化热,胆气逆而犯胃,症见胃脘胀满、隐痛,进食后加重,嗳气,泛酸,甚则耳鸣,恶心,呕吐,口干而黏,大便坚而不爽,小便黄赤短少,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清肝泄热、利胆降逆为主。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姜竹茹、生姜、甘草。胃痛甚加玄胡、川楝子、香附、五灵脂;脘腹胀满加青皮、厚朴;恶心呕吐加旋覆花、代赭石;热呕甚去半夏、生姜,加黄连、芦根等。

1.2.1.3脾胃虚弱 症见精神萎靡,少气乏力,面色黄白,食欲不振,胃脘隐痛,时轻时重,喜热喜按,甚则厌食反胃,大便溏薄,舌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无力[2]。健脾和胃,调畅气机。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砂仁、木香、法半夏、陈皮、茯苓、吴茱萸、黄芪、良姜。若四肢不温,疲劳乏力,大便稀溏加附子、桂皮;兼寒湿,脘腹胀满,舌苔白腻加厚朴、干姜;脾阳虚者可用黄芪建中汤加柴胡、半夏、佛手、生姜等。

1.2.1.4瘀血阻络 经脉瘀阻,不通则痛。《临证指南医案》亦云:“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3]。”叶天士亦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症见胃脘疼痛持续,或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涩。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丹参,当归,延胡,五灵脂,赤芍,陈皮,蒲黄,香附,檀香,砂仁木香,郁金,甘草。兼郁热、口干舌红加丹皮、黄芩、山栀;兼虚寒腹痛,得温则舒,肢冷苔白加吴萸、干姜、附子;夹肝气郁结者加柴胡、枳实、郁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5脾胃不和 胃脘痞闷,太息为舒,甚则疼痛,嗳气,恶心欲吐,时吐清水,便溏纳少,苔薄白,脉弦小。调和脾胃,疏肝降逆。半夏泻心汤或旋覆代赭汤加减:炮姜,川连,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旋覆花,代赭石,苏梗,甘草。 嗳气较甚者加川朴,沉香;呕恶明显者加竹茹,枳实;苔腻者加白豆蔻,神曲。

1.2.2中成药 调胃降逆胶囊(龙祖宏等)砂仁3g,苏梗、白术、川楝子、元胡、枳实、白及各10g,党参、茯苓、蒲公英各15g,竹茹、甘草各6g。健脾和胃,理气降逆。主治胆汁反流性胃炎之中焦虚弱,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或痞闷不舒,嗳气,泛酸,甚或呕吐清水,苔薄白,脉弦细。

2.结果

2.1 疗效标准

有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粘液清或偶有黄绿色,幽门蠕动规则,启闭良好,胃黏膜情况改善明显。无效:临床症状稍有改善,胃镜检查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肝胃不和型12例,脾胃虚弱10例,肝胆湿热8例,肝胆湿热8例,瘀血阻络7例。经治疗有效3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6%。

3.讨论

从临床症状看,与胆热犯胃有关胆汁反流性胃炎属现代医学病名,如果光凭胆汁反流字面来看是无法用中药治疗的,必须根据临床所表现的症状分析究竟属中医什么病,才能有效地运用中药来治疗。从常见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胃脘隐痛,脘胁痞胀,嗳气纳差,恶心欲吐,心烦喜呕,胃脘火灼样感觉,甚则吐酸乏味,嘈杂痞满,呕吐苦水,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来看,与中医的邪在少阳、胆热犯胃有关。因为其主症符合少阳病的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脉弦的特征。所以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尽管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虽以胃部症状为主,如胃脘疼痛、嗳气、纳差等,但多兼有少阳胆经之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脉弦等特征。故从中医角度讲,胆汁反流性胃炎应从中医之胆热犯胃立论,治疗上也应遵循胆胃同治的原则,方剂也应立足于调和胆胃的基本原则。

从治疗上看,小柴胡汤为有效方剂,仲景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之主方,其方取柴胡疏利肝胆,黄芩清泄肝胆之热,人参扶助正气,半夏止呕,甘草调和诸药,生姜、红枣调和脾胃。方剂组成本身就是既有柴胡、黄芩治胆,又有人参、半夏、甘草、生姜、红枣治胃,本身就是一张胃胆同治的方剂,无怪时至今日,尚运用不衰。用治今天胆汁反流性胃炎,甚为合帕。一般临床上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合温胆汤合用,或加白术、茯苓、枳壳、苏梗、茵陈、鸡内金、砂仁、蒲公英等和胃之药,效果很好。

仍宜突出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核心理论,是每个中医在临床中时时不能忘的基本原则,对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当然也不例外。中医在临床中运用借鉴西医理论时,切忌生搬硬套。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这一西医病来说,要依据临床所表现的症状,辨别出中医的寒热表里阴阳虚实属性来,才能正确运用中药进行治疗[4]。如上所述,胆汁反流性胃炎,其主要症状为胃部症状,治疗要以治胃为主,但考虑到胆汁对胃黏膜的刺激所引起的因素,所以治胃同时要结合治胆,这与中医。治肝可以和胃”的理论也是一致的。当然临床症状表现错综复杂,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表现,有时也有以口苦、胁苦胀满、吐酸及黄苦水、脉弦而数等胆为主症时,这时选方立法就以治胆为主;相反,胆汁反流性胃炎在大多数情况下以胃脘隐痛、发胀、嗳气、纳差等胃部症状为主时,则选方用药则以胃为主;有时甚至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不但没有胆热证状,相反还表现为胃寒证状,此时还须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要用温胃散寒,或温补脾胃为治。所以同一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治疗则有千差万别之变化,若用西医胆汁反流来诊断,则失去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效果肯定不会理想。

有效方药的探讨根据笔者临床体会,胆汁反流性胃炎时一般下列方剂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进行辨证使用:胆汁反流性胃炎在感受寒湿时表现为胃脘胀痛,嗳气,吐清水时,可用良附丸合香苏平胃散加减运用;在胆热证状明显表现为呕吐胆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脉弦时可用小柴胡汤,黄连温胆汤加减;在肝胃不和胁苦胀痛时可用柴胡疏肝散加茵陈,蒲公英等;在脾胃虚弱夹有肝气为患表现为脘胁苦闷、嗳气、纳差时可用柴胡六君子汤或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运用;在表现为脾胃虚寒时身畏寒怕冷、脘痛隐隐、得热则减、喜温怕凉、脉沉小弱等症状时则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至于药物根据笔者临床体会,黄连、蒲公英、竹茹、枳实、二陈汤、柴胡、赤白芍、黄芩、连翘等药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参考文献】

[1]郝占敏.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 2010.18(02):31-32.

[2]祁月英,吴和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河北中医.2007.29(1):76-78.

[3]马涛,崔乃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定位及辨证治疗近况[J].江西中医药.2008.39(9):66-67.

[4] 郝莉莉.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27(2):233-234.

论文作者:刘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  ;  ;  ;  ;  ;  ;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辩证治疗论文_刘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