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方式的思考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方式的思考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途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任期论文,领导者论文,国有企业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1、加强审计宣传,改善经济责任审计环境

国有企业领导者经济责任审计才起步不久,多数基层单位的领导及其他相关人士对这项工作还了解得不够或了解得很少。各级、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大力宣传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和相关法规。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承担者审计机关更应高度重视审计宣传的重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以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审计机关要以《审计法》的修订为契机,大力宣传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把审计人员的思想,而且也要把广大的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以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机关等有关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使其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了解和掌握开展这项审计的对象、程序、内容及审计成果的利用等一系列规定的有关内容。

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要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充实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保证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将经济责任审计所需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在各方面给审计工作以必要的支持,为尽快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强化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

自从1999年开始,各地陆续建立了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五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成立和加大国有企业领导者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中应增加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加大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六部门应建立不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对国有企业领导者纪检责任审计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和综合分析,并做好计划和协调工作,从组织上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审计执法的环境,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4、加强组织协调

审计机关及其相关部门应重视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资源以缓解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机关力量不足的矛盾。应重视利用企业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成果,应加强对内审人员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包括组织企业内审人员参加一些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培训和研讨。调动社会审计力量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坚持“确保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委托部门与社会审计组织平等地签订有偿服务合同,保证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并接受审计机关的质量监督。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也可采取协同审计的方式,共同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地扩大审计覆盖面,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注重提升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综合水平

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

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应多关心、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机构改革中,不能把审计部门列为一刀切的对象,相反,为适应形势发展对审计工作的需要,应适当增加审计机关的人员配备,以缓和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此外,应进一步发挥社会审计组织、部审计组织在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特别是非一类国有企业。

2、加强思想业务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政治学习,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2)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3、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机关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有时责任界限不明、法规依据不足、行政干预比较多,都会形成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在开展这项审计工作时,要时刻树立审计风险意识,积极防范审计风险。

(1)建立承诺制度,分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2)把握审计权限,排除审计内容上的随意性。一是《审计法》对审计基本职责和权限的规定;二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三是国家各部、委、办和行业组织颁发的规章,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四是地方法规的有关规定;五是委托、指令书上对审计任务的要求。

(三)规范审计工作规范,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1、规范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1)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对国有企业领导人来说,其首要责任就是防止企业发生亏损,保证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盈利和积累资金,使资本得到增值。对其资本保值、增值的结果可采用财政部颁布的指标,如资本积累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建立健全的资产核算和保养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出现浪费、毁损、变质、被盗、盘亏或其他损失等问题。

(2)经营活动及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有无弄虚作假的情况;是否遵守国家财务制度,有无挤占成本、偷税漏税的情况;有无贪污盗窃、铺张浪费等严重侵占国家资财情况;有无利用职权挪用企业资金,侵占企业资产,收受非法所得等违反财经纪律及领导干部廉政规定的情况等等。

(3)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的效益性。包括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益两大方面,其中经营效益包括: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任务的完成情况,产品质量的提高情况,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情况,资源消耗的节约情况,资金的积累情况等;管理效益主要包括:管理职能的实现情况,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高低及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情况等。

(4)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情况。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改善职工福利待遇,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应关注:职工的工资、奖金的增长情况,职工生活、娱乐设施的配备情况,职工医疗保健、后勤服务的保障情况。特别应关注改制企业分流职工的安置补偿情况。

(5)领导人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主要包括:重大经营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管理机制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及应变能力,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情况。领导人的创新观念、风险意识及其在市场经济运作中有无盲目决策或决策失误的情况。

(6)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能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对“三废”的处理、储存、排放以及其他环保法规的遵守情况,对扩大就业范围、维护员工利益的贡献情况以及对社区经济文化建设的贡献情况等。

(7)国有企业遵纪守法及领导者个人廉洁自律的情况。考察领导者在管理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中,是否严格执行有关的法规和财经纪律,遵守廉政规定,是否做到了廉洁从政,是否存在侵占国家资产、以权谋私、私设“小金库”、偷逃税费等违纪违规行为,从执行财经纪律的角度,对领导者本人遵纪守法和廉政情况做出评价。

2、规范审计重点。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多且复杂,审计人员无法面面俱到,实践中应做到有重点,有突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对与企业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估,从而对企业管理状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并初步确定应重点关注的审计领域。对审计发现的企业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以及由此造成的企业效益、资产流失问题,要明确责任,并提出要求企业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2)企业会计资料真实性审计。重点关注:一是会计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完整性问题,检查是否存在账外账问题、会计报表的编报及合并范围是否符合有关制度规定等,企业财务报告的编报是否规范;二是盈亏真实性问题。要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采用弄虚作假手段虚增利润、为企业领导人员脸上贴金的问题。还应对企业年度利润构成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作出客观评价。三是要关注企业的资产质量,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存在数额较大的潜在损失或不良资产。对所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以及与企业领导人员的责任关系。

(3)企业绩效情况的审计。在对会计资料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应对企业的有关绩效指标进行必要的核实,主要包括:投入产出能力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运能力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反映企业经营规模变化情况的指标(销售增长率)等。把上述指标值与国家有关部门定期公布或同行业的指标相比较后作出评价。

(4)企业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审计。一是检查企业重大对外投资项目的决策是否经过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会议讨论、是否按照市场化规则操作。对涉及企业并购、重组或股份制改造等产权变动的重大事项,应重点审计企业并购重组事项的可行性研究论证等有关程序是否正常;是否按市场化规则操作;是否存在因企业领导人员的主观因素造成企业严重亏损、国有资产损失等问题。二是检查企业对外提供重大经济担保事项。重点是审计企业对外提供经济担保方面的管理制度(包括决策程序、授权制度、资金监控制度等)是否健全并得以有效执行;对企业实施对外担保的情况进行分析,是否存在企业领导人员个人决定重大对外担保事项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三是审计企业大额资金运作、大额采购事项。重点审计是否存在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擅自决定出借大额资金、大额采购等事项以及由此而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的问题。

(5)领导者遵守廉洁自律情况。应结合纪检监察部门要求企业领导人员定期填报的廉洁自律情况表中的有关事项,将那些情况比较复杂、有群众举报问题的企业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审计重点。重点关注领导者个人的效益紧紧和费用报销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贪赃枉法等无法行为。

3、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者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1)明确评价依据。一是国家、地方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行政性规章制度,如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二是行业、部门、单位制定的制度和标准。不同的行业、部门、单位在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可能已经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公认的标准,这些制度和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很强的约束力和实用性,在对具体问题相关责任进行评价时,应同时对有关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三是其他有效的约定文书,与责任主体经济责任有关的预算、计划、经济目标等。

(2)坚持定量分析为主,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经济责任评价应把列举客观事实和数字作为主要评价形式,力争依据可靠的数据和客观事实,采取写实、量化的方法对领导人经济责任予以评价。为确保审计评价的公允性,应在定量分析的同时再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抓住主要矛盾并考虑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市场形势变化等客观情况给被审计单位带来的影响,借鉴财政部印发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深化经济效果审计。

(3)把握好审计评价“三个原则”和“四个界限”。审计评价要把握好的三个原则是:相关性及重要性原则。审计评价应当紧紧围绕与企业领导人员相关的重要经济责任事项进行,不要面面俱到,凡审计涉及到的事项都去评价。谨慎性原则。要坚持审什么评什么,未经审计的事项不作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评价既要反映问题,又要反映工作成绩。对问题和成绩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要从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同时,应注意四个界限即:前任与现任的界限,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界限,直接与间接的界限,故意违法违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对于难以定性或界定责任的问题,可采取陈述性的写法,将事实表述清楚。

(4)规范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首先,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评价。根据审计的结果对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报告等作出评价,对会计资料不真实的,应在评价中明确企业领导人员所负有的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

第二,企业绩效情况评价。包括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评价。对因经营上的原因而未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因客观因素导致国家所有者权益异常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均应在审计评价中作扼要的表述。

第三,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评价。对于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决策程序,擅自决定重大投资事项,导致投资效益差甚至造成经济损失的,要分清责任,如实披露和评价。对于重大投资决策程序正常且按市场化规则操作,但投资效益差甚至失败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则可采用写实的方法进行评价。对于企业领导人员擅自决定重大对外经济担保或大额资金运作、大额采购,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或形成不良资产的也要分清责任,如实反映和评价。

第四,企业内控制度评价。根据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结果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作出评价。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或虽有制度但未能有效执行,企业领导人员应负有经济责任直接责任。

第五,企业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及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情况的评价。此项评价内容不作为必须评价的内容,如果审计发现企业存在违反财经法纪问题及企业领导人员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问题,则应如实评价。反之,如果未发现这类问题可不作评价,但如有举报,而经审计核实并未发现问题的,也应根据审计核实结果如实评价。

4、规范审计文书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文书的主送和抄送对象层次较高,审计文书体现着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因此,从审计通知书到审计结果报告,均应有体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特点的统一文书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遵循,事实清楚、客观公正,全面反映、突出重点,表达准确、格式规范,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报告体现出形式统一、结构严谨、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用词恰当、数字尽可能用较大数位表述,一目了然。

(四)采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

1、开好“三会”,拓展审计思路

所谓“三会”,一是审计之初召开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参加的大会,对其讲明审计的目的意义,为下一步搞好审计工作清除思想障碍;二是审计期间开好业务、财务等有关人员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对责任人的反映和评价,以集思广益,使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三是审计结束后,向被审单位反馈审计结果。审计人员应坚持走群众路线,进点前走访干部管理、监督等有关部门,进点后对企业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进行一些必要的访谈,尽量掌握一些动态情况,采取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公开接待来访时间和地点、个别走访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依靠群众与财务造假、不廉洁行为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和现有的审计成果

调阅企业相关的资料和审计部门的历年审计成果,了解以前年度存在问题,分析发现新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对找准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定审计重点和覆盖面,确保抽查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审计抽查的资产额占到企业资产总额一定的比例,以降低审计风险,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力求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企业的情况,使审计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3、注重运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方法,做到“五结合”

“五结合”是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与外部调查相结合;审查财务报表与查阅有关资料、清点实物相结合;查找问题与总结成绩相结合;监督与服务相结合。

4、大力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

随着国有企业发展的集团化和核算的集中化,计算机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济责任审计中,关键首先要能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对企业财务账套实施审计;第二,要能利用计算机对企业的业务数据进行采集、转换和分析,做到同时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审计;第三,要能利用计算机,对审计全过程进行记录、控制和文字材料编写。

(五)健全国有企业领导者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

第一,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在“用人和重大决策上的过错追究制度”,建立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干部过错追究制度”。

第二,纪检、监察部门由于没有采用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中的相关事实,造成被审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理、处罚,以至于后来又被组织、人事部门重新任用的,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五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完成以后,应及时向当地党政领导机关报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由审计机关以要情专报等形式向党政领导人汇报有关事项。

第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被审计对象及其单位充分利用的机制。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发送到有关部门、单位和有关人员手中以后,有关部门应及时检查该报告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审计机关。

第五,人大机关应对各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指导和帮助,促使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利用过程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第六,建立国有企业领导者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二十年的国有企业领导者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过程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仍未能很好地解决离任、审计和上任的时间差问题。审计成果得不到有效使用,致使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失去其现实意义。建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在全国建立这样一个庞大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档案库也是切实可行的。

标签:;  ;  ;  ;  ;  ;  ;  ;  ;  ;  ;  ;  ;  ;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方式的思考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