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是小学英语课堂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具有思维含量的课堂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口语交际及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走口不走心,对课堂交流认识不足,认为小学英语学习以模仿为主,课堂上以提问代交流,认为问得越多学生就思考得越多;有的老师话题选择随机性大,学生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作答;有的老师抛出的话题思维含量较低,学生交流时停留在“鹦鹉学舌”的水平,缺乏深度思考,学生有口无心,交际水平无法获得真正的提高和锻炼。
一、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一般包括热身活动和复习活动。教师在设置这一环节的话题时,要把握两个原则:
1.话题内容与新知识相关联。在内容上,要和将要呈现的新知识有一定的关联。同时兼顾到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能力,激活其原有知识。
2.话题能引起全员参与。教师提出的话题,要能引发全班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包括中下游的学生,只有激活了全班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全班学生通过互动进入积极的学习准备状态,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知识呈现
1.呈现新知要紧扣教材。教师在进行新的语言知识呈现的时候,话题交流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情境和配套资源,用简短、准确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接触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在一些公开课中,有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堂能够有所创新,与众不同,花费很多的心思来为学生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和话题交流,致使课堂教学长时间游离于教材之外,会影响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学习效果。
2.呈现新知要从整体到局部。人对事物的认知模式形成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首先提出一个核心话题,引导学生首先看到课文整体,然后再提出若干个具体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答,学习段落、语句,再到词语的用法。有的老师习惯于从词汇开始呈现新知,然后呈现语句、语篇,然后对出现的语言现象作一个讲解,再把完整的故事或对话呈现给学生,这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呈现要准确直接。小学英语课堂呈现的主要内容是单词和句型,教师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抛出的话题要正确清楚地呈现教学信息,使学生能够正确感受和接受这些信息,切忌游戏、动画大半天,学生还是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操练运用
1.话题的设置要服务目标,兼顾趣味性。有了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也就有了方向,老师和学生的一切交流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努力,每个活动都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在设问时要思考和明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掌握了什么知识和技能?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考虑活动的趣味性,不能只看活动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而忽视了活动的实效性。
2.话题设置要贴近生活,注重实践性。《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只有将语言融入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够唤起他们兴趣,激发参与的欲望,从而主动投入交流中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交流中得到拓展,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的各种信息,经常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中捕捉可以用来设计情境的素材,在进行交际活动设计的时候,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话题,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生活,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
3.话题设计要面向全体,体现灵活性。小学英语教学首先要定位是人的教育。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思考状态之中,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话题程度过高容易出现“少数学生唱戏,多数学生旁观”的局面,导致这部分学生对交流失去兴趣和信心。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引发全体学生思考的问题,减少一对一式的师生问答、生生问答,增加学生开口的机会。同时教师在话题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设计问题和话题,使他们在交流中有一定的收获。
4.话题设计要循序渐进,具有可操控性。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话题要难易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要能给学生一种前进感。话题交流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交流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一般来说,先做一些控制性(controlled)的交流,即由教师控制的谈话,包括跟读、替换练习、分角色对话、回答问题等,然后再进行一些个性化的交流(free practice), 如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谈论相关话题等。
四、归纳总结
小学课堂活动很丰富,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兴趣转移。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通过师生提问交流,对本节课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语言意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非常重要。总结可以是教师主导的总结,也可以是教师引导的学生自我总结,后一种方法对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更为有效。总结不是简单的一句话:“Today we have learned……”。最好和教师的板书内容结合起来,边总结边提问,让学生形成耳、眼、嘴、大脑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加深记忆。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课后复习巩固目标和重点,总结还应该和布置作业衔接起来。
论文作者:曲瑞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学生论文; 话题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兴趣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