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武汉市武东医院精神一科 湖北 武汉 430084)
(3武汉钢铁公司第二职工医院精神科 湖北 武汉 430084)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狂躁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狂躁症患者中筛选80例展开分组研究,抽签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躁狂量表(BRM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更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BRM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狂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常规护理相比,对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关键词】 狂躁症;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依从性;BRMS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195-02
狂躁症典型特征包括心境高涨、活动增多以及思维奔逸,一般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体质因素、神经功能和代谢异常有所关联,精神刺激因素也是诱发狂躁的重要因素[1]。患者往往过分自信或产生幻想,行动不考虑后果,具有一定危险性,病情严重时可能伤害自身或他人[2]。长期坚持服药可控制病情,但不排除患者治疗期间发病情况。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狂躁症患者80例,抽签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整理临床资料,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6~57(39.25±4.62)岁,病程0.5~6(3.42±1.02)年,高中以下学历27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3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5~58(40.02±4.74)岁,病程0.6~8(3.65±1.03)年,高中以下学历28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2例。以上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获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支持。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打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保障患者睡眠质量;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并予以处理;对患者日常行为加以监控和记录。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干预、用药干预、生活干预三个方面:(1)护理人员保持亲切耐心的态度,采用恰当的方式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评估其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多为患者讲解治愈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同时鼓励患者保持心态乐观,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改善情绪,有利于减少复发。(2)加强患者用药管理,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服药时护理人员进行监督,避免患者将药物藏在口腔或错服药物;服药后嘱患者多喝水,有利于促进锂的排出;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告知其坚持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3)密切关注患者日常生活和行为,避免患者受到刺激;指导患者每日做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改善睡眠质量;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陪伴,出院后监督患者服药,定期复诊。
1.3 疗效评价
评价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观察患者表现[3]:①正确服药;②不擅自增减药物;③不擅自停用药物;④不擅自服用其他药物;⑤禁酒。全部做到判定为优秀;做到2条以上判定为良好;未达以上标准判定为较差。统计治疗仪从性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BRMS评分[4],总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0~5分认为无明显躁狂症状;6~10分认为有轻微躁狂症状;11~21分认为有明确躁狂症状;22分以上认为有严重躁狂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率、x-±s表示,以χ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秀、良好、较差分别为26例、10例、4例,优良率为90.00%(36/40);对照组中优秀14例,良好11例,较差15例,优良率为62.50%(25/40),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80、P=0.000)。
2.2 两组患者BRM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BR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RMS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狂躁症临床发病机制相对复杂,发病时间也没有规律可循,患者常表现为情绪高涨、语言增多、过度兴奋、多动等,行为几乎不受自我控制,对事物丧失部分判断意识,甚至表现出攻击性。通常狂躁症可反复发作,积极给予药物治疗有一定控制效果,但有效的护理措施不可或缺。常规护理仅限于关注患者遵医嘱用药和日常生活,满足基本需求,缺乏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关注,针对性不高。相比之下,综合护理干预涵盖内容更加全面,在满足患者基本需求情况下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合理运动以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保障睡眠质量,可使患者感受到关怀,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本文数据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率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躁狂量表评分明显降低,表明症状改善良好。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用于狂躁症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瑞芹.综合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152-154.
[2]赵颖逾,侯玉玲,邸红英.躁狂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0):9795-9796.
[3]王靓.综合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v.16(11):42-43.
[4]李万会.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护理工作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206-207.
论文作者:王思高1,章节2,黄永祥3(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患者论文; 狂躁论文; 统计学论文; 躁狂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差异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