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办市政建设工程事务中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大了能源消耗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率也在逐渐被提升。然而园林绿化工程能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对生态平衡的逐渐稳定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施工与养护管理的重要意义,围绕施工与养护两个关键点,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养护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海绵城市;施工管理;养护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施工管理措施,并应该科学的养护技术,以此最大程度地体现园林工程建设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以及人文价值。
一、海绵城市理论的内涵概述
城市建设随着经济的增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海绵城市理论就是其中比较新兴的技术。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另外,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图1
海绵城市设计的概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虽然较晚,但是很早就提出了应用的理念,海绵城市是运用低影响开发的思想理念,处理雨水资源利用和雨洪灾害的问题。海绵城市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种模式,海绵城市是运用生态措施,解决雨水资源的生态管理理念,从而达到维护城市的水生态系统和自然的水文循环系统。
二、城市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1)城市湿地能够调控雨洪、调节径流城市湿地能够调控雨洪,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可以滞蓄过量的降水,缓解城市内涝、降低下游洪峰的水位以及减少流域下游的洪水量。某市古城千年不涝缘于宋代福寿沟,福寿沟之所以能充分起到抗洪排涝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周围星罗密布了大量的水塘并与之连通,起到蓄水调节的重要作用。
2)城市湿地能够蓄集雨洪、维持地区水量平衡湿地土壤由于其特殊的水文物理性质,具有强大的蓄水功能,被称为“天然蓄水池”或“生物蓄水库”。利用城市湿地收集的雨水和径流,被积存在湿地地表、植物体内以及土壤的泥炭层和草根层中。蓄积的雨水可以为周边工农业生产提供水源、提供绿化浇灌、提高局部地区空气湿度、下渗补充地下水,为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3)城市湿地能够净化雨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和地面污染愈加严重,从而导致雨水径流污染程度加重。湿地具有很强的雨洪净化功能,通过土壤、微生物、人工介质及植物根系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滞留雨洪中携带的沉积物、吸收重金属等污染物及氮、磷等营养物。雨水中的悬浮物在湿地系统中被截留、吸附而沉降下来,有毒物质和营养物质通过湿地植物化学和生物过程被降解和转化,雨水的水质得到提高。
海绵城市图2
三、园林工程海绵城市技术特点
3.1 综合性强
园林绿化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都要以全局为观念,配合地形、水系等,作为总体园林环境的重要组成,要利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手段,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是根据法律实施的事业。目前我国已出台了许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土地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建筑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市绿化条例》等。
3.2 养护管理长
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工期短,俗话说三分靠种,七分靠养,由此,看来养护管理作为长期的工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由于养护管理的这种长期性,更要求其工作的内容繁杂,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才能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进行。
3.3 绿化工程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提升城市的形象,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存空间,所以植物的配置,景观的建设都要重点关注。
3.4 园林绿化工程的材料不可定性
工程所需的材料种类规格都各不一样,市场的价格变动也较大。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四、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4.1.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遵循整体规划原则
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在建设中,要先着眼于大局,从整体出发,为了充分发挥海绵效应要做好前期规划设计。我们的设计基于城市原有的系统,这里也要充分了解水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大落实海绵理论,降低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整个设计秉承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以便高效发挥规划管控及设计引领作用。
4.2 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遵循生态有限原则
海绵城市概念是基于生态的概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步要统筹当地河流、湖泊、沟渠等等水资源区,兼顾纳入自然排水系统,以保障雨水自然积存及自然净化,这是循环利用的科学步骤,在此过程中,生态循环得到强化,生态自然修复力也随之增强,对于之前破坏的部分会起到修补再次融合的作用。
4.3 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遵循安全防范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在加大生态系统自我提升的过程就是削减人工干预的过程,所谓削减并不等于放弃,在蓄水、排水等方面,还是要做好人工规划,进一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过程中,一些工程势必影响自然生态系统,这时我们应以消除安全隐患为前提,综合一切力量做到防灾减灾,确保水安全,人民安全。
4.4 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遵循
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环境,可以说自然环境相差大,因此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控制目标,一切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及水文特征起手,在规划中综合考虑,选用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设施,以系统组合的方式做到因地制宜为当地人民某福。
五、海绵城市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5.1 利用管理规划软件实现园林结构合理化建设
利用管理规划软件实现空间尺度的灵活缩放。设计人员应该认真采集单位园林面积的蓄水量数据,进行城市地表污染物作用及转化模拟算法的适应性分析,从而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服务。在园林设计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污染负荷结果可视化与GIS耦合的设计工作,将城市地表的雨水进行收集和简单净化,从而满足城市园林日常性用水浇灌消耗量的需要。技术人员应该从城市园林整体设计模型不确定性的角度出发,实现设计方案可控性和多方案实现性进行比较,做好雨水花坛结构设计和透水路面结构的整体把握。在海绵城市科学设计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依靠建筑物的外墙开展边缘环境的节水设计。采用在墙外连接一根雨落管的设计方法,将建筑物屋顶上的水引入到墙根处的人工土或者天然土中,实现城市绿地的有效涵养。城市绿地建设应该满足一定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综合功能。
5.2 生态多样选择功能开发的海绵城市建设
经过土壤过滤过的水资源,虽然还没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但是其物理指标中不含大部分杂质,可以进行花坛灌溉和室内冲厕所的相关处理。在透水砖块铺装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从基层开始铺设,在透水垫层上进行透水找平层和透水砖的导引处理,从而显著提升路面的排水效果,防止长时间大水漫灌环境下,城市园林排水系统被洪水冲击瘫痪的问题产生。对砖墙体和石砌体的结构改造进行设计,园林结构中需要抹灰或者增加涂饰的地方,也要注意装饰的细节把握。在园林施工成本管控中,造价工作人员应该做好施工场地的绿色环境保持工作。为了保证绿地环境中的花草架、廊架能够常绿常青,需要在施工环境中修建管道和沟渠,开挖深度较大的沟渠需要工作人员在后期加入管道安装的材料,实现排水通畅。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概念示意图5
5.3 透水路面结构设计的海绵城市设计
在透水路面结构设计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透水砖铺砖和透水沥青铺装相关技术操作处理活动。在设计活动中,能够保证路面不积水的情况下,从源头控制雨水的水量和水质,确保城市园林植物绿化配置生长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在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活动中,强调将雨水线性排入下凹式绿化带储存场中去,部分超标的雨水径流可以使用管道输送的方式予以排除。在绿化带功能开发活动中,采用下凹式绿化带设计方式,以植生滞留槽的形式开展建设工作。保证园林设计系统具有较强的雨水储存功能,并且还能够具备一定的雨水净化功能。在路面结构设计选择上,采用透水路面结构,确保海绵城市在洪峰来袭天气状态下能够保证道路安全。
结束语:
现代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大面积使用,并且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也得到了有效运用,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更为科学合理。文章简要介绍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并以具体事例概述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叶辉,肖文林.浅谈园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2015.02
[2]王云.园林施工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2015.11
[3]高富练,陈富增.园林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6.10
[4]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6.09
[5]孙威.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运用与思考J].现代园艺,2016.10
[6]杨阳,林广思.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J].南方建筑,2015.03
论文作者:吴运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透水论文; 湿地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园林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