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固守”和“突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6年起,福建省考生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试卷,如何调整高三复习教学策略以适应这一变化,师生有必要作认真思考。 一、全国卷与福建卷命题比较 1.全国卷的考试内容较福建卷略多 比较2015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可以看出,全国统一命题要求的部分考试内容在福建省自行命题中不作要求。例如,“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常见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某些物理方法”等。而这些恰恰属于高中化学教学难点内容,是今年高三备考的学生应修齐补足的知识。 2.全国卷更突出对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全国卷在全面考查考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在检测考生的整体思维、分析推理思维上下重彩,考量考生的化学学科认知素养。表现为以下几点: 其一,对信息素养的考查,体现在信息背景来源丰富、信息容量大(包含干扰信息)、信息内容综合性强、信息表现方式多样等方面。 其二,考点设计注重考生对学科本质的理解,设问方式更为灵活、新颖。例如,对必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在必考试题中出现官能团异构的判定、官能团与化学性质关系的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副产物结构简式的书写、键线式的识别等;《有机化学基础》选考题强调官能团的转化,突出考查考生对相同元素以不同化学键结合所形成物质的性质的差异的理解,且考查涉及面广,如设计有机物的合成路线、核磁共振氢谱等;《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题侧重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对应关系,涉及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空间构型与分子性质、氢键与物理性质(酸性强弱、溶解度)、晶体内部结构分析等。 其三,试题考查内容的综合度较高,更加重视必考模块间知识、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知识、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融合。 其四,注重定量思维的考查,计算量相对较大。 3.全国卷对实验能力或实践能力的考查力度大 全国卷实验题情境陌生度大,有时甚至以有机化学知识为素材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对考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在实处,常涵盖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识别典型实验装置图的能力以及初步处理实验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等。 二、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前,我省普通高中化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课程管理存在缺陷 修习不同选考模块的学生比例失衡。许多学校管理者对课程模块功能认识模糊,未能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制订课程管理制度、设置高中化学课程、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只选择《物质结构与性质》或《有机化学基础》其一模块开设课程,即“考什么”就“学什么”。 2.化学实验教学弱化 新课程大幅度地增加了实验探究活动,《考试说明》特地补充22个学生必做化学实验内容,以强调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但由于对化学学科本质及实验对化学学习与研究的价值等认识不到位,多数学校以实验条件不足、课时紧张等为理由,盲目削减化学实验课,学生少做甚至不做实验,“视频播实验”“黑板画实验”“耳朵听实验”“考前背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与探究能力普遍低下,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3.轻视化学观的培育 化学学科观念既是人们对化学学科认知的结果,又能指导人们如何看待化学问题、选择何种途径解决化学问题,因此在学科知识与学科思维中起统摄作用。而不少教师只重视化学事实性知识的教学,轻视学生化学观的形成教育,致使学生化学认知素养不足。例如,定量观对化学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定量研究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而不少教师由于对定量研究的意义、定量处理的化学学科本质缺乏应有认识,不能根据课程模块的特点,结合物质组成与性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化学计算教学,导致学生的定量思维弱化,化学定量处理能力偏弱。 三、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固守和突围 辩证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化学学科本体上,更存在于化学教学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高考的作用和功能已逐步由单一的“甄别和反馈”转向“甄别、反馈、导向、激励和发展”。毋庸置疑,作为总结性评价的高考是个指挥棒,但从考试方面爆发的教学改革举措,往往震撼力更大。因此,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实际上是“辨识方向和准则→设计任务和实践→评定量规和基准→修正复习教学”的过程。 1.固守——坚持根本,夯实基础,回归真实 (1)目标引领,坚持根本。《考试大纲》为复习教学的决策与实施提供很好的导向,研究《考试大纲》,应建立命题指导思想、考查范围、内容要求、试卷结构等方面的联系,准确把握命题立意、检测目标与考查形式的内在一致性,坚持根本、把握方向、合理定位。在对高考试题研究中,也不能仅仅关注试题的考点,应从试题的呈现方式人手,了解考查的知识内容及能力要求、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整体把握指导思想、考查要求、呈现方式三者的关系,达到不仅知道“考什么”“怎么考”,还清晰认识到“为何这样考”的研究目标,从而指导并培养学生“答什么”“怎么答”“为何这样答”的解题方略,这是高三化学有效复习教学的前提。 (2)观念统领,整体把握。建立用化学基本观念来统摄知识建模与思维建模的教学模式是有效复习教学的关键。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置合适的专题,提炼专题内容所包含的基本观念,分解其内容属性和思维属性,并以此为指导设计实现学科观念双重属性建构的多样化教学活动,组织探究,帮助学生感悟观念在学习中的作用,有效进行知识网络建构和思维模式建构,达到补缺补漏、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的目的。 (3)夯实基础,规范用语。夯实基础、规范用语是高三化学有效复习教学的保障。无论考试形式如何改变,考点设计落脚于“双基”永恒不变,抓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不变应万变。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卷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要求较高,复习教学中应予以适当拓展,关注族与周期上的迁移。化学用语是用于表示物质微观组成、结构及物质变化的化学符号系统,其格式严谨、内涵丰富,是化学学习、交流及成果传承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高考中,化学用语是学生失分的重灾区,要加强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电子排布式等的规范使用。此外,还要通过简答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观点的能力。 2.突围——关注差异,突破视域,有的放矢 (1)突破视域,融合视角,完善高中化学知识结构。针对福建省学生修习2个选考模块一边倒的现象,有必要重新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教学功能,前者侧重于学生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建立起结构决定性质的研究视角,并以此视角审视有关化学现象、预测物质性质;后者强调学生掌握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和合成等方面知识,认识实验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两个模块的学习对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上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消除人为的模块壁垒,实现模块间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和思维系统。若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时,应注意突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理清相关理论、概念的来龙去脉及应用范围。重视《考试说明》不作要求而《考试大纲》有要求的内容,予以修足补齐;在必考有机化学的复习中,不能仅把重点放在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烃及其衍生物部分典型代表物的主要性质及其重要应用、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上,还应当适当拓展和补充。如对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要拓展到位置异构和官能团异构,将典型代表物的主要性质迁移到官能团的性质等。若选考《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复习教学应抓住官能团的特点,分析物质性质及其反应机理,从结构、性质、应用等因果关系建立知识网络;突出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检验、合成的方法;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有机化学与能源、环境等的关系。提高学生应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计算”,构建科学的定量认识方式。课标和《考试大纲》都提出“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的学习和考查要求,全国卷在考查学生的定量研究方法上有所侧重。定量研究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定量研究必然涉及定量处理,而定量处理必将涉及化学计算。针对近年福建省化学教学弱化“计算”的问题,教师在处理“定量研究的方法”内容的复习教学时,不能仅仅将“计算”视为基本数学运算技巧问题,而应将其定位为精确化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问题,即化学规律原理定量化表述,强调从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感性走向理性。因此,教师要努力在更深层次帮助学生感受事物的内在本质与联系,在教学理念上突围,解决“为何计算——创设真实的应用情境,感悟化学计算的功能价值”“据何计算——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建立化学计算的学科思维”“如何计算——构建科学的定量认识方式,掌握化学计算的规范要求”3个核心问题。 (3)创新“练——讲—评”复习教学模式,实现在反思中提升。“提高反思的机会是有利于促进学习的,特别是如果学习的内容是具有挑战意义的时候。”进入复习教学,将不可避免地进行相当强度的习题训练、考试评价和有针对性的讲评教学,这一阶段的复习内容选择,对发展学生思维(如非逻辑思维中的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逻辑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假设,发散思维中的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多向思维等)至关重要。复习训练中,应将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通过对一些典型专题、案例的分析和归纳,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总结、交流,发展其化学学科思维能力。例如,物质分类:从物质的类别及通性的角度对物质进行整理,为新物质性质的预测提供思路;离子反应: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体系的思路、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对化学反应、化学物质分类提出新视角,并指导物质性质的研究——通过抓住组成物质的核心元素的价态进行物质性质及反应的预测等。 为创新“练——讲——评”复习教学,实现在反思中提升的目的,应精练精析,有的放矢,把握“三个度”,即合理的宽度、适宜的跨度、必要的难度;增强“四意识”,即资源意识、目标意识、过程意识、评价意识;关注“三思维”,即命题者思维、应答者思维、讲评者思维;解决“四个点”,即起点、重点、难点、疑点。 (4)回归实验教学的本真,在“做”中学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测定物质组成与结构、研究性质及变化规律、实现物质分离与提纯等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在化学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与地位。对于实验复习教学,应回归本真,在“做”中学化学,要求学生对比、归纳、总结常见仪器装置的使用原理,注意常见仪器装置的用途特点和规律,从以下“四个维度”领会实验操作的实质与内涵:对操作原理的认识(解决实验操作理论依据的问题);对操作方法的认识(解决如何操作的问题);对操作目的的认识(解决为何要安排这样操作的问题);对错误操作造成后果的认识(解决为何要这样操作的问题)。创设适宜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再次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方案——得出结论——反思评价”等过程,将学科知识融入科学探究、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强实验原理分析,掌握科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的认知功能、方法论和教学论功能。多问“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如何做”,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即“六个学会”:学会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学会控制条件;学会使用仪器;学会观察分析;学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学会设计、评价或改进简单的实验方案。同时,要培养学生“七种意识”:动手操作意识、安全意识、规范化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定量意识、创新和质疑意识等。高中化学复习教学中的“坚持”与“突破”_有机化学基础论文
高中化学复习教学中的“坚持”与“突破”_有机化学基础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