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的新机遇——试论农村职业教育必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农村论文,试论论文,农业产业化经营论文,新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导千家万户农民进入日益发育的市场,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高效益产业,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又一次重大而深刻的历史变革。这一变革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发展农业的战略选择上寻求新的突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这对以培养新型农民、振兴农村经济为己任的农村职业教育来说,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发展起来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为直接目的,围绕当地农业已经形成或有可能形成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各具特色的“龙型”经济格局;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对于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多种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它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建立在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之上的,而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只能由农村职业教育来完成。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农村职业教育只有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才能实现其振兴农村经济的根本目的,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和物质保障,反过来又推动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农业加工化、商品化、专业化、集团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农业产业化经营急需农村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合格人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是伴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这就要求大力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当前,农村职业教育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培养四个方面的人才:一是管理人才。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的是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这就对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是技术人才。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要培育名、特、优、新、稀的农产品为主导产业,这里既有新品种选育和引进问题,也有传统品种改良问题,还有栽培、植保技术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农产品加工化,这里所指的加工不是传统的粗加工,而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深度加工。这两类人也都是产业化经营急需的。三是销售公关人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农业商品化,生产加工后的产品要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最终实现其效益。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教育为其培养一批能通晓国际国内贸易实务,具有较高传销水平与公关能力的新型人才。四是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2.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农村职业学校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二是建立了一些农作物高产示范基地;三是用新技术辐射了一批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要求职业学校具备上述功能,而且对其办学方向、办学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核心就是把单纯的教育意义上的学校变为具有学校、科研机构和经济实体三重功能的教育、科技、经济中心。
三、改革农村职业教育,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建设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必须加强认识,认真学习有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知识,熟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把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
2.拓宽办学思路,主动承担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作用。职业学校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结合校办产业开发,依托当地主导产业,设立龙头企业,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又搞活校园经济,增强学校造血机能;二是结合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主导产业品种科技示范围,指导广大农户建立高标准、高规格的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并形成规模;三是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功能齐全的中介组织,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技术与信息优势,外联市场和企业,内联基地和农户,构建“职业学校+农户”的新模式;四是承担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咨询示范“龙头”。农村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有理想、有技术的新一代劳动和接班人,而且还肩负着培训广大农民,提高所有劳动者素质的重任,要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单项技术培训班和文化补习班,同时,要分期分批培训乡村党政干部,增强他们的产业化经营意识,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武装他们,提高他们对产业化经营的管理水平。
3.调整专业结构。目前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三产业专业的发展快,二产业专业发展慢,而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一产业专业发展基本停滞;二是农业类专业结构不合理,具有当地特色、传统特色的产业知识不能进入职业学校的课堂。调整专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就是根据当地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设置专业,一、二、三产业类专业协调发展,不搞一刀切。不能因为强调发展市场经济重视二三产业专业而忽视种养业专业,同时,在农业类专业中,减少大路专业,在具有当地优势的名、特、优、新、稀物种和资源上下功夫。
4.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性、系统性,缺乏实用性和新技术、新信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高、新、活三个字上作文章。所谓高,就是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传授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技术,同时注重节约能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理论。所谓新,就是要将当前国际国内的新知识、新信息引用到教学中来。农业超高产理论、彩色农业理论、都市农业理论都是跨世纪农业生产者和建设者所必须掌握与了解的。通过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使学生开阔视野,创造效益。所谓活,就是办学形式、教学方法要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地区差异大,不可预测性、季节性强。因此,办学形式、专业设置、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鼓励学校领导和教师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中兼职,学生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中实习,边学习边实践,真正培养农业产业化经营适销对路的人才。
5.改革学校办学管理体制。政府要办好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同时要动员各行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各个环节的实体来参与办学,尤其要发展联合办学,由若干县、乡、镇等企业单位和产业化经营实体支撑起一所学校,真正实现职业学校大家办,办好学校为大家。要进一步扩大学校自主权,逐步实现自主办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学校要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入企业化管理机制,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有条件的学校可试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农业产业经营实体及相关行业、企业、事业和社会参与办学的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要专兼结合,要聘请一些产业化经营实体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和管理专家来学校兼课。要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室建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人才培养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